APP下载

践行培养,跨界融合

2020-03-23祝捷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

祝捷

摘    要: 播音主持毕业创作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这门课程涵盖播音主持的基本技能,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传媒素养的全面展现。通过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引入业界导师分类培养,学生进一步明确创作道路和创作方向,了解和掌握节目创作的基本要素及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

关键词: 践行培养    跨界融合    毕业创作

播音主持毕业创作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是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等课程的综合与应用。这门课程涵盖播音主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和传媒素养的全面展现。通过学习这一课程,学生了解和掌握节目创作的基本要素,掌握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能够分小组创作传媒节目,达到个人兴趣与节目方向的统一,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

播音主持毕业创作一般采用大课集体讲授和小课分组训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指导方式往往包括课上讲授、课下训练和完成节目创作。一般是大课讲授和小课分组指导之后,结合小组创作当下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进一步提升节目创作品质。针对“90后”大学生创作目的单一、专业意识不强、兴趣爱好过多等特点,特别邀请业界专家分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践行培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展示高质量专业人才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并提出“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播音主持正确的创作道路可以表述为:站在无产阶级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上,以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敏感,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准确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深入理解—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过程,以积极自如的话筒前、镜头前状态,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达到恰切的思想感情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达到体裁风格与声音形式的统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出语言文化的精神实质,展现时代风貌,充满人文关怀,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感召力①。1940年12月30日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开始,一代又一代的播音员、主持人恪守职责,不辱使命,用声音传播真理、记录历史、讴歌时代、传承文化,忠实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热情地为广大人民服务,他们的成长历程最好地印证了“培养什么人”的重要性。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人民的宣传员,是新闻工作者,是语言艺术工作者。

根据苏州大学综合类院校的特点,确立了区别于艺术类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元的课程选择机制和丰富的学科氛围,为学生提供涉足多学科领域的学习空间和服务,提高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竞争力。人才培养视域开阔,结合人才市场需求,有效培养符合当代媒介生态的传媒人才。

在人才培养中,专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話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抓住人才培养核心关键,突出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结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坚持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背景和意义,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含义及要点,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新闻事件及各种新闻现象,真正成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具备全媒体工作能力的党和人们放心的优秀新闻人才。

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融媒智媒时代的播音员主持人,首先要明确创作道路。有了正确的播音主持创作道路,才能创作出新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好作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努力,以公益栏目、新闻调查、新闻播报、朗诵、配音、综艺节目、剧本朗读为主,创作出《少年中国说》《聚焦“新国标”》《夜宵摊背后》《时光机》《中国最高爱情方式》《我们的声音》等节目。

二、引入业界专家指导,实行跨界融合人才培养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在校期间学习的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吐字归音、艺术发声、新闻播读等专业基本功起到了打基础的重要作用,大三的毕业创作需要进一步拓宽节目制作视野和将专业基本功付诸实践的实战能力。从单一的播音主持技能到节目制作思维的转变比较艰难,需要一个长期指导的过程,更需要一位有实战经验的导师。本专业所在学院——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是部校共建的传媒学院,部校共建贯彻了苏州名城名校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引入苏州广电的播音员主持人对学生全程指导。业界老师不仅可以将近年来的专业经验与学生分享,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尽早接触传媒行业,提升实践水平;业界老师也能在变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传播格局中,从传媒学生身上感受到新的变化与活力。在很好的双向互动中分类指导,共同完成节目创作。

苏州广电总台《新闻夜班车》主播杨冰指导学生新闻调查类节目,《幸福来敲门》大型综艺节目主持人潘磊指导学生综艺类节目,《苏州新闻》主播马绍元指导学生新闻播报类节目,三位导师在各自节目类型中有着丰富的节目制作经验,从节目的选题、拍摄、内容、节目的呈现等全程指导,学生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既是节目的创作主体,又是创作的“新兵”,经过多次修改、提升,有了质的进步。

课程安排在学院演播室里进行,可以让学生体验媒体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受众意识、镜头感、节奏感及专业操作规范和伦理观念。由指导老师将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中的各类不同播音主持情景带入课堂上,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训练节目内容的演绎、表达,学习对节目叙事的安排、节奏的把控,以及录制的流程和实战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会媒体实践中的各种情况,培养学生的媒体意识和传播体验。指导老师分别带领五到十名学生进行专业创作实践,学生可以现场制作播音主持的音视频节目。

三、展示专业汇报演出,采用专家受众共同评分

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努力,6月20日上午,“忆姑苏留此声”——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才培养质量之汇报演出暨苏州大学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汇报演出在传媒学院大演播厅拉开序幕。由业界专家、教务部等部门领导专家、学校大学生艺术中心老师、专业教师、大一大二大四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代表作为专家受众为各小组打分。专业汇报演出既是本学期学习的汇报,又是三年教学成果和专业素养的集中呈现。

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曾在国际动漫声优大赛获得一等奖、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获得三等奖,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了节目组,并由业界导师、专业教师全程指导,对自己小组的节目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演出从2016级传媒学院暑期重点实践团队“行之有声”参与同学的自我陈述开始,团队代表们通过视频和讲述的方式,向在场领导、老师和同学们介绍团队一直以来的公益事业。从巢湖到西藏,跨越山河湖海,同学们利用假期时间为孩子们送去人力、物资和美好的陪伴,依托专业特长为他们带去精彩纷呈的课程与知识。

新闻调查节目注重研究真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点点滴滴的作用。新闻调查组的同学带来的节目《聚焦“新国标”》揭露了电动车行业的秘密,为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动漫节声优大赛是目前最高规格的配音比赛。专业成立以来,我院播音主持专业已斩获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声优大赛”一等奖两项。配音获奖的同学们献上了《我们的声音》配音节目,演绎了《葫芦娃》《红楼梦》《白蛇传》等经典影视片段,并展示了获奖作品《疯狂的兔子》配音。

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中国传媒大学联合主办的“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是播音主持艺术学生专业领域最高级别的赛事。从实践到理论,从实践到教学,专业一直保持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师傅带徒弟的老传统,一对一教学。专业老师分组带学生,分组指导学生作品,对每一位学生跟进悉心指导。第十七届第十八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优秀奖2项等。第十九届齐越朗诵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诵大会,我院播音主持专业《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赞美》均入围全国复选。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刘翰德、邱梦凡获得三等奖,我校荣获最佳组织奖。朗诵节目《中国最高爱情方式》由刘翰德、邱梦凡两位同学共同呈现,富有情感的声线、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把人不由自主地带入主人公的故事里。

当下综艺节目主持往往采用主持群主持把控节目进程,也有一些很火的综艺节目完全没有主持人或启用其他领域的明星作综艺节目主持人,主持人在综艺节目当中终究还有没有作用?综艺节目《综艺大咖》回答了这个问题,演出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舞蹈、青春昂扬的歌声引起了台下观众们的强烈反响。剧本朗读虽不是戏剧作品的最终呈现,但具备一定的观赏性,有时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剧本最终呈现方式。很多戏剧作品以台词为主,强调剧本的文学性。剧本朗读虽未运用多种舞台表现手法,但把握好台词部分,也就基本把握了整个剧本。演员在分角色朗读过程中,具备了一定的表演创造。这种创作虽然集中在对台词的处理和表达上,以朗读为主,辅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融入情感,称之为“剧本读演”。剧本朗读组通过声音演绎出《心井》这部短剧,仅仅通过声音,便能让听者想象出完整的画面。新闻调查组的另一队同学们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夜宵摊位,深入调查食品的安全问题。

一直以来,同学们印象中新闻播音的播音员就是正襟危坐、一动不动,播音方式也是固定的、有强调的。其实不然,新闻播报类节目很多,有播新闻、说新闻,甚至还有调侃新闻,新闻播音的播报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有很多变迁。新闻播报组的同学们带来《时光机》节目,在新闻播报中回顾了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又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新闻播报方式,将演出气氛推向新的高潮。伴随着这一节目的落幕,2016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体同学齐聚舞台,共同放飛手中的纸飞机,向未来致敬。毕业汇报得到学校学院业界专家和各级学生的认可,面对自己的辛苦付出和有效成绩,同学们感觉无论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创作理念都上了新台阶。

四、对接专业社会实践,成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在大四年级,学院会安排本专业学生进入与本院密切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校外实习基地。但都要安排本院老师担任校外实习的校内指导老师,并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建立联系,沟通交流学生实习情况,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学生实习偏差,同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适应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新变化。

汇报演出后,三位业界导师选拔合适的、志愿进入广电实习的学生进入广电实习,在栏目组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毕业作品创作中获得专业提升,明确创作方向,坚定创作道路,进入广电实习后,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出面向大众的节目,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创作志向。

“实习可以划分为不同阶段。认识实习不要占课时,学生们可以在放假期间自己安排。四年级的毕业实习则需要统一安排。另外,实习不应放任自流,学校应该对实习结果进行检查。实习报告不应只作为一个课程作业来做,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撰写实习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更是调查过程,学生们应该借此了解一线的需要,并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②。实习期对学生的专业和内心都是一场检验和考察。希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成为具备采、编、播一体化的综合型新时代新闻工作者和播音主持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应该说,坚持正确的创作道路,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核心”和“主题”,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定位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③。

随着人工智能、融媒、智媒、网络主播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2000年10月26日,国内第一个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比尔·邓首次在上海国际电视节上亮相。2001年2月22日,国内首个虚拟主持人言东方正式和观众见面。2001年,英国PA New Media公司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虚拟新闻播音员——Ananova, 在原文输入自动驱动下,以实时再现和点播流式传输方式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报最新新闻、体育和娱乐节目。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领域应用的探索不断向前,创造出语音播报、虚拟主持人、内容生产、情感主播等多种新形态,丰富了传播的形态和内容,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问题,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融媒”“智媒”时代,播音员主持人传播者的内涵、职能和受众的关系发生改变,主持人由信息发布者、呈现者向信息的把关人、导航人、意见领袖转变,面对新的传播环境,主持人需要具备更加多元的知识、全面的专业技能,在媒体演进变革洪流中,播音员主持人唯有主动出击,积极转变,提升自我,才能发展。

目前,几届毕业生在各自领域都充分展现了自身优良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老师们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投入人才培养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播音与主持人才的道路。毕业创作是明确培养方向、明晰创作道路的重要课程,必须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养学生正确的新闻观,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跨界融合,引入业界专家全程悉心指导,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媒介素养提升较大,应形成良好的、可持续的教学机制。

注释:

①张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8.

②付成主编.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73.

③鲁景超.播音主持艺术学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4.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服务类专业建设的跨界融合
“一带一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