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高校博物馆在研学旅游中的优势与作用

2020-03-23王澜静

文教资料 2020年2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

王澜静

摘    要: 近年来,研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比重不断提升,与之而来的研学旅游不断兴起。高校作为研学旅游的兴起之地,应充分整合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发挥博物馆的积极作用,让“游中学,学中游”理念贯穿于研学旅游的始终。本文以浙江旅游博物馆这一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为例,探析高校博物馆在研学旅游中的优势与作用。高校博物馆可以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开阔学生课外视野、增强学生家国认同感等。

关键词: 高校博物馆    研学旅游    育人功能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此后,研学旅游不断兴起,随之而来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由于研学旅游有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旅行体验的外延,集文化内涵与娱乐性质的场所势必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高校作为文化属性的载体,也被列为研学旅游的必经地之一,高校博物馆在研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被利用,以此不断拓宽研学旅游的外延。浙江旅游博物馆是全国首个以旅游为主题的博物馆,自从2013年正式开馆以来,迎接了一批又一批中小学生。浙江旅游博物馆在研学旅游中大受热捧,与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分不开,依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这片育人之地,浙江旅游博物馆不断发挥作用,在研学旅游中大放异彩。

一、研学旅游的内涵分析

“研学旅游一词源于日本,含义是中小学校根据所处地区特色、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以集体的形式走出校园,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课外知识、加深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接触,加强对中小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优秀道德品质的培養”[1](107)。研学旅游在传入我国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内涵及外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及不断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积淀,将传统文化融入旅游行程中,开发了中小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教育方式,是旅游行业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

研学旅游具有教育和旅游的双重属性。一方面,研学旅游是指由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带领中小学生进行集体旅行、集中食宿,以此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另一方面,研学旅游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明晰地了解我国国情、历史沿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家国认同感;开阔眼界,增长见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缓解学习压力,有益身心健康。此外,研学旅游是培养提高学生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力途径,是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言以蔽之,研学旅游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拓宽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形式,独立于课堂之外,与课堂内容相衔接,通过在外的亲历式的见闻,不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拓宽课堂之外的视野。研学旅游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因时、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与成长需要设计开发专业线路和课程。研学旅游要以年级、班级等团体形式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明确主题,确定目标。在动中做、做中学,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试验观察、小心求证。还牵涉到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交流表达,集体讨论、记录过程等步骤,并在研学结束后,撰写研学日志,形成总结报告,提出新的问题,通过以上步骤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研学旅游还牵涉学生的心理认知,研学旅游路线的规划是有章可循的。

研学旅游具有教育和旅游双重属性。所以,一个合适的研学基地是至关重要的。浙江旅游博物馆正是兼顾教育和旅游双重功能,近年来不断声名远扬,成为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首选之地,从2013年开馆至今,浙江旅游博物馆不断接收来自浙江省各大中小学的学生,让他们在游中感受浙江旅游的丰富历史。

二、研学旅游在浙江旅游博物馆的兴起与发展

自2013年开馆以来,浙江旅游博物馆一直大受欢迎。一是与浙江旅游博物馆独特的地理区位分不开;二是浙江旅游博物馆不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不断拓展研学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逐渐与研学旅游相契合,成为浙江省中小学研学旅游的好去处。

(一)浙江旅游博物馆简要介绍

浙江旅游博物馆是全国首个以旅游为主题的博物馆,包括“一主一副”两个展馆,一个主馆,一个民俗民居展示馆(遂园)。主馆由旅游历史厅、旅游资源厅、旅游产业厅、旅游新业态厅、旅游教育·科技厅五个展厅组成。副馆遂园则是一个流动展览馆,主要根据展览主题定期更换展品。综合看来,浙江旅游博物馆内涵丰富,近年来,博物馆不断拓宽外延,以多样化的手段完善馆藏建设,逐步建成现代化博物馆。

自2013年开馆以来,浙江旅游博物馆每年承接3万人次左右的参观,浙江省各大中小学的学生纷至沓来,不断在这所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吸收营养,赋予博物馆勃勃生机。浙江旅游博物馆定位清晰、特色鲜明,以历时性的视角逐步将浙江旅游历史乃至我国的旅游发展史铺陈开来。浙江旅游博物馆是一个发展势头良好的博物馆,当前除了承担育人的功能外,还逐步拓宽自己的科研视角。博物馆内的藏品不仅具有展览价值、参观价值、教育功能,还具备科研的价值,从史学角度研究相应作品,从研究性视角不断拓宽馆藏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以馆藏作品为基点开创研究型项目,以研究促进发展。

(二)浙江旅游博物馆在研学旅游中的优势

浙江旅游博物馆位于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市,交通便利,又处于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理念先进。

浙江旅游博物馆依托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而存在,是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的结合体。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是4A级景区,这所院校始终按照景区标准打造校园,不断对校园进行科学规划、完善公共设施、丰富园林绿化,将生态文明理念植入办学进程中,校园环境干净优美、宜学宜游,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承载旅游历史、厚植文化底蕴。办学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渐强。校园4A级景区的打造为研学旅游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浙江旅游博物馆文化底蕴丰富,馆藏的诸多工艺品、文艺作品不断彰显出博物馆的特色。首先,该馆具有浓郁的历史氛围,馆藏的《谢灵运诗》具有文学价值,1957年的《杭州》杂志以文字形式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旅游的雏形该馆,还融合了当代的旅游新业态。如旅游产业厅里的“温州米塑”,以一地的特色风物为主,融合当今旅游的物质载体。此外,浙江旅游博物馆是现代教育体系和博物馆事业的结合体,是开展原创科研的重要基地。该馆运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博物馆的服务质量,巧用现代科技手法,“将‘展品的呈现与‘知识的揭示通过现代高科技有机融合起来,使之成为集展示、收藏、教育、科技、旅游、学术研究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2]。浙江旅游博物馆始终根植浙江旅游文化土壤,始终以旅游立馆、文化立馆、教育立馆,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和外延性活动,开展博物馆教育与传播活动。

现代性的创馆理念不断提高博物馆与研学旅游的契合度,使浙江旅游博物馆在浙江乃至全国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三、浙江旅游博物馆在研学旅游中的作用

(一)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研学旅游提倡在游中学,将学与游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浙江旅游博物馆坐落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北校区,依托于高校、优异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学校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使其成为一座风景优美、内涵丰富的博物馆。因风景秀丽的独特优势,培养了学生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的意识,从而提升了中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遂园作为浙江旅游博物馆的副馆,无疑为浙江旅游博物馆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具备丰厚的历史底蕴、始成于清代咸丰年间。建筑结构优美,主要由官厅民宅拼接而成,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为两层木结构的两进院落古建筑,建筑整体坐东朝西、精雕细刻。学生在研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来自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构造,还能够感受到人文建筑的美。

(二)拓宽学生课外视野

自2014年《发展纲要》实施以来,研学教育被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可见从国家到地方,研学教育受到了自上而下的重视。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不同,研学教育提倡学生寓教于乐。浙江旅游博物馆因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浙江的旅游历史、旅游资源以文字载体方式全都展示给中小学生,使他们感受到了校园之外的另外一片天地,拓宽了视野。

旅游历史厅收藏了诸如徐霞客游记、旅行导游册等具有年代性的旅游型文献,明晰地记载了浙江旅游的历史发展轨迹。这种具有文学性、历史系的文字载体无疑是浙江旅游博物馆的一大亮点,为研学旅游增添了历史意蕴。

再如,博物馆展出的实物梳理出了浙江旅游的发展脉络,如谢灵运制作的登山工具“谢公屐”[3],使人回忆起谢灵运—这位浙江文人山水游第一人,比如:单士厘的游记“癸卯旅行记”,记录了单士厘从日本到欧洲的悠游经历。此外,展厅还收藏了多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住宿发票[4]。总之,浙江旅游博物馆里的展品展示了浙江旅游的历史和原初形态,历时性地再现了浙江省旅游的前世今生。

此外,浙江旅游博物馆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是浙江旅游博物馆的另一大特色,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接触,亲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成,提高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学生三观

中小学是三观塑造最关键的时期,通过游览参观浙江旅游博物馆,不断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首先,浙江旅游博物馆将祖国的秀丽山河展示出来,通过对物质载体的特殊感悟,在游历实地时,更能够切身体会到中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从而坚定了中小学生爱祖国爱家园的情感认知。

其次,在研学旅游中充分展示浙江旅游博物馆的复古与现代、历史与当下,逐一感受“现代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增强学生的历史感与认同感。

游历在绵延亘古的中华历史中,通过对美的认知与感悟,通过对现代科技的切身体历,能够较好地培养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浙江旅游博物馆为例,可见高校博物馆在研学旅游中不仅能够解决“研”的深度,还能够实现“游”的广度。在今后研学旅游发展中,高校博物馆更应该依靠自身特色,逐步发展成为研学旅游的另一片天地,为中小学教育、为国民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向思璇.研学旅游对于高职旅游专业培养导向的影响[J].现代教育管理,2019(01).

[2]http://bwg.tczj.net.浙江旅游博物館.

[3]明芳宇,李兴荣.从研学旅行视角探索实践育人——以技工学校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06).

[4]王占龙.剧红.张国成.高职院校开发研学旅行产品探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院报,2018(03).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以宿舍为阵地的“第三课堂”建设研究
浅析研究生“三助一辅”的育人作用
浅谈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大学文化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