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脉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分析
2020-03-23王泽凤
王泽凤
新乡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0
复脉口服液由黄芪、党参、当归等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养血、化瘀复脉效果,可用于治疗胸痹心悸,同时对心慌、气短、乏力、头晕、脉促结代等症状具有改善效果。本次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口服液制备工艺,并对其成分进行薄层定性鉴别及定量分析研究,旨在为复脉口服液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1 制备
1.1 材料与仪器
1.1.1 处方:黄芪20 g、党参15 g、当归12 g、白芍12 g、桃仁12 g、赤芍12 g、葛根20 g、杏仁9 g、石菖蒲15 g、炙甘草10 g。
1.1.2 试剂:浓硫酸(分析纯)、6%苯酚、80%苯酚、5%三氯乙酸、15%三氯乙酸、6 mol/L盐酸、6 mol/L氢氧化钠、标准葡聚糖、60%乙醇、乙酸乙酯、吡啶、醋酸、苯胺、临苯二甲酸、黄芪甲苷对照品、阿魏酸对照品、芍药苷对照品、苦杏仁苷对照品、葛根素对照品、β-细辛醚对照品、甘草酸对照品。
1.1.3 仪器:Sartorous十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型号:CP225D)、旋转蒸发器(型号:RE-52A,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型号:Evolution201,美国Thermo公司)、高速离心机(型号:JW-2018H,安徽嘉文仪器装备有限公司)、电子恒温水浴锅(型号:HH-S4型)、薄层成像仪(型号:ViSuALiZER2,瑞士卡玛公司)、薄层色谱自动点样仪(型号:AS30,德国Biostep公司)。
1.2 方法与结果
1.2.1 测定药材浸泡时间及吸水量:按处方比例称取相应药材,以水浸泡,水量没过所有药材,分别浸泡0.5 h、1 h、1.5 h、2 h、2.5 h、3 h、3.5 h、4 h、4.5 h、5 h,测定各时点药材吸水量,当吸水量无明显变化时认为药材浸泡完全。药材吸水量=(药材湿重-药材干重)/药材干重。当药材浸泡2 h后吸水量趋于稳定,浸泡4 h后吸水量不再变化。
1.2.2 确定正交试验因素水平:按处方比例称取相应药材,加水浸泡2 h,采用水煎煮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试验因素,分别选择3个水平,见表1。
表1 因素水平
1.2.3 浓缩提取液:应用旋转蒸发器减压蒸发浓缩提取液,加热提取液至沸腾,使溶媒分子逸出,再将其冷凝后排出,将提取液浓缩至一定体积的样品。
1.2.4 测定指标性成分含量: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中总多糖含量(黄芪多糖、党参多糖、当归多糖、白芍多糖、桃仁多糖、赤芍多糖、葛根多糖、杏仁多糖、石菖蒲多糖、甘草多糖)。称取标准葡聚糖20 mg于容量瓶,加蒸馏水至 500 ml,分别吸取 0.4 ml、0.6 ml、0.8 ml、1 ml、1.2 ml、1.4 ml、1.6 ml、1.8 ml后各自加蒸馏水补至 2 ml,加入6%苯酚1 ml,摇匀,加入浓硫酸5 ml,冷却,沸水浴显色,冷却,于490 nm测光密度。绘制标准曲线。取样品1g加15%三氯乙酸1 ml研磨,再加少许5%三氯乙酸研磨,取上清液于离心管,再加少许5%三氯乙酸研磨,取上清液,重复3次,最后将所要样液倒入离心管,离心后取上清液,水浴2 h,冷却后定容取样,于490 nm测光密度。以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并记录。
1.2.5 确定制备工艺:列出正交试验表,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可知提取液总多糖含量影响最大的是C(提取次数),其次是A(料液比),最后是B(提取时间)。结合正交试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A3B2C3,即料液比为12,10,10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见表2、表3。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表3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2 质量控制分析
2.1 薄层色谱分析
根据上述最佳制备方案制取复脉口服液样品,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样液中黄芪甲苷、苍术内酯Ⅲ、阿魏酸、芍药苷、苦杏仁苷、葛根素、β-细辛醚、甘草酸含量。取样品液10μl,应用薄层点样仪点样,采用乙酸乙酯—吡啶—醋酸—水(7:3:0.2:1.4)展开剂展开,取出吹干,应用苯胺—临苯二甲酸显色剂显色,应用薄层扫描仪于370 nm下扫描行定量分析。
2.2 线性关系
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苍术内酯Ⅲ对照品、阿魏酸对照品、芍药苷对照品、苦杏仁苷对照品、葛根素对照品、β-细辛醚对照品、甘草酸对照品各10 mg,加60%乙醇溶液10 ml定容,制作混合对照品液。分别吸取混合对照品液 0.5 ml、1 ml、1.5 ml、2 ml、2.5 ml、3 ml至容量瓶,加60%乙醇溶液至10 ml定容,点样、展开、显色、扫描。测得y(峰面积),与x(进样质量,μg)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上诉8种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r>0.99)。同时逐级稀释混合对照品液,测得各化合物检测限为0.02 μg~0.12μg,定量限为0.06μg~0.38μg,见表4。
表4 几种化合物线性回归结果、检测限、定量限
2.3 精密度试验
同一混合对照品液在同一张板点8个样、展开、显色、扫描得峰面积,测同板精密度;同一混合对照品液在8张板上点样、展开、显色、扫描得峰面积,测异板精密度。结果显示同板精密度试验峰面积RSD为2.7%~6.2%,异板精密度试验峰面积RSD为5.9%~8.3%,精密度良好。见表5。
2.4 稳定性试验
取1份复脉口服液样品,进行薄层色谱分析,显色后0 min、5 min、10 min、15 min、20 min、25 min、30 min应用薄层色谱扫描仪测量峰面积,以各化合物峰面积RSD为评价指标,考察稳定性。结果显示各化合物峰面积RSD为0.5%~2.4%,稳定性良好。见表5。
2.5 重复性试验
取8份复脉口服液样品,分别进行8次薄层色谱分析,计算各化合物含量,以8次测量各化合物含量结果RSD为评价指标,考察重复性。结果显示各化合物含量RSD为2.1%~6.4%,重复性良好,见表5。
2.6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8份复脉口服液样品,每份2 ml,分别加入黄芪甲苷对照品、苍术内酯Ⅲ对照品、阿魏酸对照品、芍药苷对照品、苦杏仁苷对照品、葛根素对照品、β-细辛醚对照品、甘草酸对照品2 mg,应用薄层色谱分析,测得各化合物含量。回收率=(测定含量-供试液理论含量)/加入对照品量×100%。进行3次测验取平均值,结果显示各化合物回收率为93.4%~99.7%,回收率良好,见表5。
3 讨论
中药材在煎煮前需先浸润药材,以便有效成分渗透至水中[2]。本次研究发现,复脉口服液处方药材浸泡2 h后吸水量趋于稳定,浸泡4 h后吸水量不再变化,综合考虑工效等因素,建议煎煮前浸泡药材2 h。中药生产浓缩方式普遍采用蒸发浓缩,包括常压蒸发浓缩及减压蒸发浓缩[3]。本次研究提取液体积较大,常压蒸发浓缩耗时长且所需温度高,因此采用减压蒸发浓缩。经过正交试验,比较不同制备工艺下提取液中总多糖含量,最终本次研究确定该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为在料液比12,10,10基础上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
黄芪主要药理有效成分有黄芪皂苷、黄芪多糖、黄酮类等,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抗病毒等作用,同时可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状态,从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因其多重功效,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多有应用[4]。党参主要药理有效成分有党参皂苷、党参多糖等,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具有清除能力,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5]。当归主要药理有效成分有当归多糖、苯酞类二聚体、阿魏酸等,可显著提高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延缓其衰老,具有免疫促进、造血功能等作用[6]。白芍主要药理有效成分有芍药苷、白芍苷R1、白芍多糖等,可促进NO合成释放,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且能促进人骨髓成纤维样基质细胞系(human bone marrow fibroblastoid stromal cellline,HFCL)由G0/G1期进入S期,促进HFCL的能量代谢,具有补血、抗炎、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7]。桃仁主要药理有效成分有氰苷、苦杏仁苷、壬酸等,可调节脂类代谢,抑制血清中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改善心肌损伤,具有抗凝、抗血栓、改善血流动力学等作用[8]。赤芍主要药理有效成分有赤芍总苷、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可调节多种心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质氧化产物水平,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抑制凋亡基因、促凋亡基因表达,保护心肌功能,还可降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量、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具有保肝、扩血管、抗氧化、抗血栓、抗肿瘤、抗内毒素、神经保护、心脏保护等作用[9]。葛根主要药理有效成分有葛根素、大豆苷、葛根多糖等,具有扩血管、抗心律失常等作用[10]。杏仁主要药理成分有苦杏仁苷、脂肪油、蛋白质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1]。石菖蒲主要药理成分有木脂素、细辛醚,可抑制心肌损伤标记物如过氧化物酶、心肌肌钙蛋白等的表达及活性,可增强心肌功能,具有降脂、抗炎、抗肿瘤、免疫增强、心脏保护等作用[12]。炙甘草主要药理成分有甘草酸、甘草苷等,具有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13]。
综合分析复脉口服液组方各中药材的主要药理成分后,将黄芪甲苷、苍术内酯Ⅲ、阿魏酸、芍药苷、苦杏仁苷、葛根素、β-细辛醚、甘草酸作为质量控制分析指标,本次研究亦证明水性药液中含有上述有效成分。薄层色谱分析具有简单、低成本、灵敏度高等优点,且能同时进行多样本分析,不同化合物能以不同颜色显示,且具有较高分离度,便于区分[14]。同时本次研究证明薄层色谱分析法,研究证明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均较好,可用于复脉口服液质量控制。通过薄层色谱分析显示最佳工艺制备的复脉口服液样液有效成分稳定且回收率高,质量较好。后续可进行相关动物实验以探究该药物具体疗效与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