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作品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教学研究
——以《十面埋伏》为例

2020-03-23浙江外国语学院311100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谱例琵琶重难点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1100)

一、教学目的及思想

对于当代高校大学生的美育教育,不能笼统地停留在理论和欣赏层面。课程应旨在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的历史底蕴、挖掘作品的艺术内涵,培育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及音乐文化素养。通识类音乐鉴赏课程面对的是非音乐专业学生,他们有关民族音乐教育的背景普遍偏弱,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具备深入鉴赏、理解音乐作品的人文素养。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作品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辅助以现场示范演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音乐作品的乐音之美和艺术魅力,继而达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的作用。

琵琶最初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被誉为“弹拨乐之王”,在中国民族器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十面埋伏》作为琵琶传统武曲的代表之作,以其高超的演奏技巧、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大众所熟知。在高校的音乐鉴赏课程中,选用《十面埋伏》这首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讲解与现场示范结合、历史讲解与多媒体视频结合、多媒体视频与现场示范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官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美育的目的。

二、《十面埋伏》的教学设计

(一)《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及曲目介绍

重难点:大众普遍认为《十面埋伏》主要描写的是楚汉之战,但其实乐曲展现的是202年楚汉垓下决战时汉刘邦打败楚军项羽的场面,主角为刘邦和骁勇善战的汉军。与之对应的另一首著名琵琶武曲套曲《霸王卸甲》,同样都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不同的是《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

教学手段:现场演奏两首乐曲的开头段落,两首乐曲的开头部分节奏类型相似,但《十面埋伏》开头段“列营”为高音声部,激昂磅礴(谱例2-1);《霸王卸甲》开头段“营鼓”为低音声部,悲壮沉闷(谱例2-2),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了解音高在作品的运用中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气势。

谱例2-1 《十面埋伏》“列营”片段

谱例2-2 《霸王卸甲》“营鼓”片段

(二)“擂鼓”段

重难点:当学生不知道此段的标题为“擂鼓”时,并不能将音乐与“擂鼓”画面进行结合,从而导致不能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

教学手段:首先播放古战争时擂鼓吹号角的视频画面,然后现场演奏擂鼓段落,其中有叩击面板模仿战鼓敲击鼓边的音效,让学生对琵琶表现出的音乐形象与视频中的擂鼓画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音乐内涵。

(三)“排阵”段

重难点:本段节奏紧凑、旋律相似,使用丰富的右手技巧,展现出将士威武的气派和雄壮的气势。“凤点头”技法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身着胄甲、手持剑戟的战士们在操练时训练有素、变化队形时整齐划一、快速移动时孔武有力的步调和将领调兵遣将时的情景。

教学手段:1.列出曲谱,让学生观察音乐的走向规律,引导学生想象排阵时军队严整矫健的威武形象;2.“凤点头”技法单独演示,并讲解演奏技巧。

(四)“埋伏”段

重难点:此段段律由弱至强、由松至紧、由远及近,描写了在正面交战之前,汉军在夜幕笼罩下逼近楚军的紧张氛围。

教学手段:列出《十面埋伏》所有段落标题,演奏此段旋律,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旋律找出乐段的主题,继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画面感的探索。

(五)“小战”段

重难点:1.本段描写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煞弦、绞弦等高难度技巧表现出刀枪剑戟相互碰撞的声音,音响效果震撼、冲击力强。学生对于琵琶是如何发出这种独特音效充满好奇心,应从技法层面对学生进行讲解;2.在激烈的战争场面中出现一句独特的乐句,闹中取静,虽然短暂却是画龙点睛之笔,引导学生找出此句。

教学手段:1.对煞弦、绞弦等左手技法单独演示并讲解。2.“箫声”句单独列出,讲解在激战中“箫声”句出现的缘由(谱例2-3),延伸出“四面楚歌”的故事。

谱例2-3 《十面埋伏》“小战”片段

(六)“呐喊”段

重难点:本段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描写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场面。乐曲的音型不复杂,但却将战争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关键点在于琵琶对于音效的模拟,左右手技巧的运用与配合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谱例2-4)。

教学手段:先不加左手技巧演奏,音响效果单一干涩。加入左手“推”“拉”“吟”“揉”后,音乐形象生动、音响效果震撼。通过对比手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简单的音符加入左手技巧后音乐形象即刻有了本质改变,而“推”“拉”“吟”“揉”正是民族器乐尤其是琵琶的民族特色所在。

谱例2-4 《十面埋伏》“呐喊”片段

三、结语

美育虽然表现为一种感性活动过程,但在学生的感性直观中历史地积淀着人类的理性能力,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影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教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十面埋伏》这一首琵琶作品的艺术魅力,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继而使学生们有兴趣去学习、传播、传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用优秀的民族音乐去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这也是民族文化自信传承的重要体现。

猜你喜欢

谱例琵琶重难点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琵琶”和“枇杷”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