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路径研究

2020-07-13浙江理工大学310000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现代农业战略

(浙江理工大学 3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一、乡村产业振兴的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是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变革所做出的重大抉择,顺应了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并且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为我国三农工作的发展迎来更大的机遇。从整体上看,乡村振兴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相对农村衰落而言的,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包括乡村社会、产业、文化、精神等方面。1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的更是乡村的全面发展。2

而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位居其首。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的“生产发展”到乡村振兴战略强调的“产业兴旺”,其本质都是要求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因此从本质上看,乡村振兴仍是发展问题,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有学者提出,产业兴旺和脱贫本质上同一个问题,十九大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4。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与挑战

(一)缺乏一定专业技能人才资源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心,而人才振兴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乡村人才建设还远远难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人才需求不足、各类人才队伍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等等问题,都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外出务工农民还不足200万,20世纪90年代后增加至6000多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2018年仅第一季度便有1.74亿农村人外出务工,与改革开放之初的调查数据相比,人数增加了近870倍,大批人力资源逐渐聚集在城镇,乡村人力资本日益短缺。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

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阶段,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经。但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不高,对于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销售运营手段的运用都处于初级阶段,无法将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支撑。首先是我国农业先进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很多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不能普及应用于生产中,机械适用的普及率较低。据统计资料现实,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2.1%,而农机动力拥有量占全国农机总动力的50.2%,西部地区耕地占23.7%,而农机动力却只有15.3%。部分地区大多数农民适用的仍然是老旧式的农业机械攻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获益。

(三)集体经济发展薄弱

众所周知,集体经济不仅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要加快乡村振兴,必须壮大集体经济,应当引导村民聚集在一起,让集体经济成为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村集体组织领导意识薄弱、经济收入渠道少、经济资源少等等都成为制约村集体发展的问题。

三、乡村产业振兴路径与对策

(一)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夯实人才基石,才能从基层各方面保障乡村振兴稳步向前发展。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当紧抓“人”这个关键要素,通过完善各项福利保障制度,积极培育专业人才,大力鼓励人才返乡,逐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1.培育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必须依赖高文化素质的农业专业人才,所以首先应当培育和壮大农业技术人员队伍,把人才培养作为主要任务,逐渐解决人才制约的困境。对内,要积极培养爱农业、懂技术的干部及年轻人才,组织农村青年外出学习先进技术、实践经验,把专业技能带回乡村,将其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对外,应当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村民进行实地技术培训培训和指导,使更多村民能掌握更专业的技能。其次应当不断完善更新相关人才选拔机制,使用人制度透明化、公开化。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能充分调动乡村人才等农技专家的工作积极性。

2.坚持农村人才教育,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另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战略,应当坚持农村人才教育,强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加强农村教育是农村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步,应当不断坚持培养农村人才,并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传授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全方面考虑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各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净化生活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有效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同时政府应当积极扶持下乡人才政策,在资金、信息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支持,从保障机制上对乡村人才提供根本的帮助。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道路

“乡村振兴的实现要以现代农业作为基础和支撑”这一观点,已被各界所认可。农业现代化,是指农业经营方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要引入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政策以及运营理念等,全面发展。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技术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道路,必须迎合时代发展,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设备上,包括农田水利建设、能源传输、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各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以便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在农业技术方面,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状况与其有很大联系。应当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学习,积极研究学习先进技术,推动农产品的加工发展,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

2.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相应配套产业

发展现代农业道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应当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发展相应休闲农业、乡村精品旅游等产业,鼓励发展农庄、乡村民宿等,从而加快构建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各村应当立足本地支柱产业做好全域规划,将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旅游观光模式有机融合,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三)积极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需要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来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活富裕是根本,而村集体经济是最好的利益连接点。壮大集体经济,是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经,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经之路。

1.因地制宜多样发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全国各地村庄在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以及资源优势等方面情况不同,因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能生搬硬套某一模式或经验。发展集体经济,应将农业生产与当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和本土农业种植特色结合,利用本地现有资源转变为资本,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理念,以当地特色支柱产业拓展相应一二三产业,从而实现农民、集体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2.以“三起”促“三变”,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应当把“农牧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落实以“三起”促“三变”政策,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使得村集体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注释:

1.张强,张怀超,刘占芳.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2018,32(01):6-11.

2.韩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18(02):50.讯,2018(02):50

3.保虎.新时代边境民族乡村振兴的人本理性逻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4.祝乃娟.产业兴旺与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两大抓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06-04(008).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现代农业战略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新时代如何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