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创意性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探索
——以陶泥创意活动为例

2020-03-22连晓环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陶泥园本幼儿园

连晓环

(漳平市桂林中心幼儿园,福建漳平 364400)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创意,既是一种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相近相通之意,又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陶艺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充满创造性的民间艺术,它装饰注重造型、技法注重创意,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相联系。幼儿园的陶艺活动是指以泥土为原料,通过揉、捏、搓、团、组合等基本技能,以手工捏制成形,将心中美好事物以立体的形态表现出来。它是一项集游戏性、艺术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活动课程,其对幼儿触觉敏感度、手脑协调性、自主创新意识、主动探究能力等素养发展具有高度支持作用。基于此,笔者试以陶泥创意活动为例,对创意型在园本活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进行讨论探析。

一、创意活动在园本活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优势

对于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十分完善的幼儿来说,动作是他们思维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幼儿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而陶泥活动正好具备这样的特质。

(一)陶泥创意活动具备良好的材料性能优势

首先,陶泥具有可塑性强的材料特点。陶泥质地较软,在较小外力作用下便会发生形变,作为玩具材料与幼儿低水平的手指力量相匹配。[1]在陶泥创意活动当中,幼儿可便捷、轻松地用手对陶泥进行揉、搓、捏、挤等动作,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塑形变化,即便进行长时间的操作造型,幼儿也不会出现明显的肌肉酸痛或手指乏力之感。其次,陶泥具有复原性强的材料特点。陶泥的黏性相当高,在反复把玩下也不会出现材料损耗的问题,具备良好的复原性能。在此材料性能优势之下,一方面可顺应幼儿变化性的思维特点,满足幼儿对陶泥制品的重塑、改造或调整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降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投入成本,实现同一材料的反复使用。最后,陶泥具有安全性强的材料特点。现阶段,可用于园本课程陶泥创意活动中的陶泥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为传统的矿物陶泥,主要成分为高岭土、蒙脱石等;另一类为人造软陶,主要成分为食品包装级的软质PVC 及无毒染料。这两类材料均具备无毒、无害、无刺激性的特点,可充分保障幼儿在课程学习、手工制作中的健康安全。

(二)陶泥创意活动具备良好的素养培育优势

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机构已走出了传统中单一性、应试性的误区,在规避课程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幼儿在身体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发展。此时,将陶泥创意活动运用到园本课程建设当中,与现阶段幼儿园机构的培育理念、办园特色、发展方向高度相符。

首先,幼儿在用手进行捏、揉、搓等陶泥塑性动作的过程中,其末梢神经可接受持续的有效刺激,进而促进幼儿手部及大脑的灵活性。同时,作为一项多感官融合的手工活动,陶泥创意活动还能显著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其次,构思、捏造陶泥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认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付诸实践的过程。因此,陶泥创意活动还有利于强化幼儿的想象思维、拓展幼儿的认知眼界、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实现幼儿内在素养的全面发展。最后,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将陶泥创意活动这一带有明显游戏色彩的活动类型运用到园本课程建设当中,可充分激发幼儿的愉悦情绪与体验热情,从而做到寓教于乐,在提升教育元素渗透质量的同时,拉近幼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2]

(三)陶泥创意活动具备良好的课程应用优势

基于陶泥的可塑性、安全性等材料特点,陶泥创意活动可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可与幼儿园的五大领域及多元课程内容、教育元素结合起来。例如,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当中,可引导幼儿用陶泥制作出一日生活的场景作品,进而潜移默化地完成饭前洗手、睡前刷牙等重要生活习惯信息的传递;在认知“10 以内的数”科学活动中,可让幼儿自由揉捏10 个相同的物体,通过物与数的融合识记,轻松掌握10 以内的数的概念;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时,也可鼓励幼儿将讲故事行为与陶泥作品结合起来,实现故事情节的具象演绎,为幼儿的语言组织、故事创编提供直观条件。

二、创意活动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置明确化的课程活动目标

作为活动课程,应明确培养目标,明晰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这样在方案制定特别是活动过程中不会跑偏。在运用陶泥创意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将“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进而构建出层次、有价值的目标体系。

首先,应设置出园本课程中陶泥创意活动的总体目标。具体来讲,总体目标应包含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三个部分:(1)认知目标。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了解陶泥材料及相关工艺流程,锻炼幼儿认知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并将幼教阶段的学科知识结合到陶泥创意活动中,拓展幼儿的眼界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积累;(2)技能目标。引导幼儿掌握揉、捏、搓、团、组合等陶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锻炼幼儿实践体验中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将自然、家庭、学校等元素融入到陶泥创意活动当中,培养幼儿爱好艺术、审美能力、亲近自然、热爱学习,深化幼儿与伙伴、教师及家长的情感联结。

其后,应制定出具体陶泥创意活动的细化目标。例如,可将培养幼儿自主创新意识、自我发展精神作为细化目标,对幼儿的陶泥制作活动进行教育引导。[3]教师时常会要求幼儿做的作品要“跟老师的不一样”“跟别的小朋友不一样”这种空洞的要求常常使幼儿束手无策。所谓的“不一样”,首先应提倡幼儿的自主创新,使作品不同于自己以前的创作,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如在发现幼儿第一次用搓出的泥条做成小蛇后,可启发:“你还能将泥条变成什么?”第二次他会将泥条盘成一个棒棒糖,以此继续引导:“你的泥条还会绕弯弯啊,还能绕在哪里?”第三次幼儿便可能制作出多个粗细不同、长度不等的泥条,拼接出立体化的小树作品。这样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创新思维随着活动的循序渐进,逐渐完成由线到面、再由平面到立体的创作,达成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创设多样化的课程活动形式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更倾向于对幼儿进行枯燥、单一的活动设置与知识输出,与幼儿求变、求新的兴趣特点严重偏离。同时,在长期参与固定活动的背景下,幼儿很容易陷入思维模式的“同质化”境地当中,对幼儿的个性化、创新化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基于此,幼儿教师在结合陶泥创意活动与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着力实现课程活动形式的多元化创设,以此为幼儿提供出丰富、新颖的活动条件,在保证幼儿全程做到积极参与、情感饱满的基础上,带给幼儿个性化、主观化的体验成果。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多元化课程活动的创设:

第一,故事类活动。顾名思义,就是把陶泥创意活动与丰富的故事内容相结合,使幼儿在具象呈现故事场景、灵活演绎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思维、想象能力的同步发展。例如,以绘本故事《十四只老鼠》作为契机,让幼儿自主发挥、大胆创作“老鼠种南瓜”“老鼠赏月”“老鼠搬家”“老鼠吃早餐”等陶泥作品。其后,教师再结合场景作品,为幼儿讲述绘本故事,或鼓励幼儿自编故事,均能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良好课程教育效果。

第二,创作类活动。艺术创作是陶泥创意活动的最基本类型,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在创设此类活动时,教师应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幼儿活动经验的持续积累,逐渐提高艺术创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以此实现幼儿内在素养的有效锻炼。在课程活动的开展初期,可带领幼儿尝试进行压、团、搓、揉等陶泥基本手法,并鼓励幼儿进行水果、动物等简单的造型创作,以实现幼儿创作意识、玩泥兴趣的初步萌生。待幼儿各类基本手法趋于扎实后,再适当增加活动难度,引导幼儿进行复杂场景作品、创意陶泥画作的制作,从而使幼儿创新思维付诸实践,凸显陶泥创意活动的艺术性;最后,引入更加多样化的材料、工具,辅助幼儿完成综合材料作品的制作和精细陶艺作品的刻画,使幼儿的艺术想象与实践能力提升至更高层次。

第三,合作类活动。社会教育是幼儿园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幼儿未来的社交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还应将合作类陶泥创意活动纳入园本课程建设当中。例如,可将“快乐的动物园”作为团队活动任务布置给全体幼儿,并将幼儿分成“动物组”“人物组”“场景组”“植物组”等多个小组,要求幼儿按照自己所处的组别类型,与同组成员合作进行相关作品的创作。待所有幼儿完成各自小组的陶泥创作任务后,将所有作品有序组织成一个大型的“动物园”,并放在园区的展示架上。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既保有明确的制作任务与最终目标,也能获得与伙伴之间的合作体验,对幼儿心中团队意识、互助意识、责任意识的初步树立大有裨益。

(三)融入丰富化的课程知识元素

陶泥创意活动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可与多种学科知识实现深度融合。基于此,幼儿园教师在运用陶泥创意活动进行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可全面挖掘各类知识元素与陶泥创意活动的交叉点,进而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完成知识输出。

例如,教师可将自然科普知识融入陶泥创意活动当中,组织幼儿进行以海洋生物为主题的陶泥作品创作。如,借助电子屏幕把鲸、鲨鱼、带鱼、海葵、龙虾、海马等典型的海洋生物图片播放给幼儿观看,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而后,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创作对象和陶泥材料,捏制出海洋生物的陶泥作品。最后,再向幼儿提出“这条小鱼好漂亮啊,是什么鱼呢?可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这条龙虾做得真形象,谁来说出它的三个特点呢?”等问题,引导幼儿对作品进行细致描述。这样一来,幼儿便可化被动为主动,将海洋生物的知识学习行为融入观察、制作、表达等主观活动中,实现科普知识的深度渗透。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鼓励幼儿对已完成的陶泥作品进行改造,实现自然科普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例如,可启发幼儿在大海马的肚子上贴附一个薄片,并再捏出一只小海马放在夹层中,以此为幼儿讲述“海马爸爸生宝宝”的小故事。[4]通过此类方式,幼儿既能开阔眼界,实现科普知识的丰富积累,也能形成新的艺术思路,从而对自己制作过的陶泥作品进行二次创新。

(四)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活动环境

为幼儿提供出安全、健康、轻松的活动环境,是幼儿园教师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强化幼儿体验质量的必要举措。一方面,要做好物理环境的高质量构建。例如,可在园区中为幼儿打造出一片专门化的“陶泥创作小天地”,在“小天地”中分化出置泥区、辅材区、创作区、烧治区等不同功能的创作区域,并分别投放充足、丰富的陶泥材料、辅助材料、电动拉胚机、作品展示架等材料工具。这样一来,幼儿可明晰、自由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路线,为其陶泥创作行为的顺利进行创造环境条件。同时,可在幼儿的视线范围内布设出优秀陶艺作品图、泥塑技法说明图、陶泥艺术画报等资料,为幼儿的创意思路、实践方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要做好心理环境的高质量构建。现阶段,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据此,在运用陶泥创意活动时,教师还可定期组织幼儿家长进入到园区环境当中,与幼儿一同进行亲子创作游戏,也能达到满足幼儿情感需求、构建科学教育心理氛围的优质效果。

三、结语

陶泥创意活动是实现,幼儿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方法,符合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目标要求。因此,无论是从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角度,还是提高幼儿园课程质量的角度,将陶泥创意活动运用到园本课程建设中都是大有裨益的。

猜你喜欢

陶泥园本幼儿园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怪兽奇想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可爱的公鸡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捏陶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