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育人性”教学探析
2020-09-30黄明辉
黄明辉
(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漳州 363800)
《论语》说:“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两句话把“性”与“习”分辨甚明;墨子曰:“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知,古人早就对“育人性”概念与价值做出深刻的阐述。知识技能是“结果性”目标,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是“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是“育人性”目标。小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工具性与育人性相统一的功能,其中工具性是载体,育人性是灵魂。[1]由此可见,“育人性”的教育理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新课程数学教材的时代特征。
一、数学课堂“育人性”现状分析
多角度多方位对小学数学课堂“育人性”教学进行现状分析,既能扭转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又能促进教师把握“育人性”本质和策略。从“核心素养”视角和“情感态度”维度分析,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育人性”教学常出现不足现状可分为:轻“美”型、缺“善”型、失“真”型。
1.轻“美”型育人性
轻“美”型育人性表现出重“知识传授”、轻“价值体验”的过程特征。例如,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教师常仅用观察教材“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上三脚架”图,加上示范性使用三角板、自制四边木框对比实验,就抽象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凳子太晃怎样办)和“说一说”(哪种围篱笆方法更牢固)。显然,这样教学流程体现的是重“知识传授”的传统型模式,严重轻“价值体验”的教学过程,根本没有融入价值的情感体验,如“动一动”(每位学生都动手压一压、拉一拉)、“找一找”(大量列举生活中三脚架典型应用实例,并用课件播放)、“用一用”(结合数学综合实践修理摇晃椅子)等。
2.缺“善”型育人性
缺“善”型育人性表现出重“自主探究”、缺“快乐分享”的过程特征。例如,探究四边形内角和时,教师只顾运用分类验证法(特殊四边形与非特殊四边形),引导学生从特殊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计算出四边形内角和360 度(90×4 或90+90+90+90),重点引导学生巧用撕拼法和转化法探究(自主或合作)出非特殊四边形(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然后归纳并抽象出“四边形内角和360 度”规律,紧接着探究五边形内角和、六边形内角和……这样的探究高度重视过程性教学,也吻合课标“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学理念。然而,严重缺乏“快乐分享”的过程渗透,如“撕一撕”(如图1“画一画”;图2 的探究交流与成果分享)。
图1
图2
3.失“真”型育人性
失“真”型育人性表现出重“思路开放”,失“运筹优化”的过程特征。例如,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时(如图3,求菜地面积),教师能领悟并把握教材“思维开放性、条件蕴藏性”特点,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求出组合图形面积,如转化法求解:19×9+21×9(转化成已知长方形)或[(21-9)+21]×9÷2+[(19+9)+19]×9÷2(转化成已知梯形);填补法求解:(9+19)×21-19×(21-9)。显然,这样能有效开拓学生解题思维。然而,严重失去“运筹优化”策略的对比训练,如:“比一比”(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想一想”(还能找到更简便的算法吗?)等。
图3
二、数学课堂“育人性”教学策略
1.拓宽价值体验视野,激发热爱数学情感
“热爱数学”的育人性目标追求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研究活动,对数学知识与规律的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价值体验”是指围绕知识典型“应用实例”(建筑、艺术、工业)通过生动视频介绍或动态课件展示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知识探究的价值,从而荡起强烈的求知欲望。拓宽价值体验视野是激发热爱数学情感桥梁与纽带,也是学生“感悟”和教师“巧导”的捷径。价值体验越深刻,求知欲望就愈浓烈。
例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莫比乌斯带》时,为激发知识探究欲望,在制作神奇莫比乌斯带之前,先广泛欣赏(课件介绍)莫比乌斯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带的无穷魅力。[2]工业传动带(如图4):美国著名“百路驰”轮胎公司,魔术般地把传送带创造成莫比乌斯带状,使整个传送带环面各处均匀地承受磨损,实现延长传送带寿命的举措;“三叶扭结”(如下图5):中国科技馆展厅有一个三面连通的单侧单边的三叶扭结造型(整体宽度为10 米、高度为12 米,扭带宽为1.65 米),其实,它是根据莫比乌斯带原理创变制作而成的,不停地闪烁蓝白相同的灯,乍看是个漂亮的灯饰,细瞧只有一面一边,表示科学和艺术是相互连通即科学是没有国界;“克莱因瓶”(如下图6):德国数学家克莱因,1882 年,寻找到一种自我封闭而没有明显边界的模型(克莱因瓶),没有“外部”和“内部”之分,如果往里头注入水,则水恰从同一个洞里溢出,这种“怪型瓶”就是由一对莫比乌斯带沿边界黏合创作而成;还有“惊险过山车”“高空立交桥”……
神奇作品欣赏过程就是价值体验的挖掘过程,更是知识与规律探究欲望的激发过程;运用“拓宽价值体验视野”策略,使“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制作变“被动思维为主动思维”(见证揭示蕴含神奇魔力的奥秘),同时,拓宽了知识面、陶冶了审美情操。
图4
图5
图6
2.搭建快乐分享平台,助力相互交融养成
“相互交融”的育人性目标追求的是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勤奋、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分享”是指把具体知识探索的活动成果(独立探索、合作探索)通过生动视频展示、过程演示、思路讲解、疑问解答等交流手段,使学生既能理解、尊重他人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从而在快乐分享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给予是一种分享与共享。搭建快乐分享平台是助力相互交融养成的载体与支撑,也是学生“经验积淀”和教师“教学调控”的“良药”。
例如,教学综合实践《掷一掷》时,为促进相互交融养成(悦纳别人观点与乐荐自己观点),引导学生尝试合作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展示分享合作成果,如探究“赢与输的规律和奥秘”,教师以“学习卡——操作指南”为合作探究驱动,以“汇报交流——成果展示”为快乐分享载体,引领学生逐步体验获取合作探究成功的愉快情感。
合作探究一:规律探究。1.出示活动指南(课件展示):4 人为一小组,共掷20 次。掷一掷:1 名学生同时掷2 颗骰子;数一数:1 名学生报出骰子两数和;画一画:1 名学生用画“正”字统计点数和的情况;涂一涂:1 名学生掷出的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从下往上涂一格(如图7)。2.乐荐合作成果:各小组展示作品并汇报交流规律。有的学生说,从整幅条形统计图可以形象看出掷出的和像一座小山,掷出和在2~12 中间位置的次数比较多,也就是掷出的和在中间位置的可能性比较大;有的学生说,掷出的和在两边位置的次数比较少,也就是掷出的和在两边的可能性比较小;有的学生竟然说,我们投掷次数比较小就能发现这个规律,我们来看看科学家千次投掷的验证结果(分享上网下载图片,如图8),这个规律就更加明显。
合作探究二:奥秘揭示。1.填写揭秘记录卡:掷出的和为2~12,出现的可能各有几种,如掷出的和为8,出现的可能用算式表示有(5 种):2+6、3+5、4+4、5+3、6+2。2.同桌互相交流。有的学生说:第一个骰子2,第二个骰子6,两个数合起来就是8;第一个骰子3,第二个骰子5,两个数合起来就是8……有的学生说:“2+6”与“6+2”是2 种不同出现情况,“2+6”表示“第一个骰子2、第二个骰子6”,“6+2”表示“第一个骰子6、第二个骰子2”;有的学生争辩说,不可能出现“1+7”或“7+1”,因为骰子最大数据为6……3.小组汇报交流(边统计、边交流)。有的学生说:教师这组数出现的可能有24 种,学生那组数出现的可能只有12 种;有的学生说:老师这组数(5、6、7、8、9)出现的可能有24 种,所以教师掷出赢的可能性概率就大,而学生那组数(2、3、4、10、11、12)出现的可能只有12种,所以掷出赢的可能性概率就小;有的学生胸有成竹地说:假如有机会让我重新选,选4 个数(5、6、7、8或6、7、8、9),还能保证赢的可能性大……
从整个分享过程可以看出,“合作快乐分享”是避陷“固步自封”境界、开启“相互交融”情感养成的通道与闸门,不但回顾和反思、快乐与分享自己获取知识的思路和过程,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会发现、学会交流、学会分享等品质。
图7
图8
3.经历运筹优化过程,培养严谨求实态度
“严谨求实”的育人性目标追求的是开放课堂学生数学思维活动,形成坚持真理、讲求实际、追求完美(周全)的科学态度。“运筹优化”是指根据已有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数学问题)经过策划安排探索出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再经过对比从中挑选出最优解法获得最好效果的一种特有的解决问题策略。正如古语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与教材例题相配套的一道知识拓展题:“爸爸驾车与妈妈一起从家外出办理事情。爸爸要去单位办公楼拿资料,妈妈要去批发商场购物。下面是他们的行走路线和所用时间(如图9)。爸妈俩办完这些事情回到家里,至少共需用多长时间?”本题是一道“结论开放”(一题多解即“答案不唯一型”)的典型“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路径引导学生规划探究,从中寻找“省时合理”规划对策。规划运筹时(画规划图),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爸爸先送妈妈到批发商场后,再办理自己的事情”这条路径计算所需时间。可得,路径设计流程图(1):家→街心花园→商场→街心花园→办公室→街心花园→家;所需时间计算:10+2+2+15+10+15+10=64(分钟)。然后引导学生从“爸爸、妈妈分头办事“这条路径计算所需时间。可得,路径设计流程图(2):“家→街心花园→办公楼(取资料)→街心花→家”或“家→街心花园→商场(购物)→街心花园→家;所需时间计算:10+15+10+15+10=60(分钟)或10+12+30+12+10=72(分钟)。最后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寻找最优化运筹规划:从路径设计流程图(1)分析,可以看出“妈妈购物、步行到街心花园时间等于爸爸开车到办公楼、取资料、又回街心花园时间”,属于最合理安排时间;从路径设计流程图(2)分析,可以看出“分头办事”,妈妈比爸爸办事时间长(时间差12 分钟),存在不够合理安排时间现象。由此推出:他们办完这些事回到家,至少需要用64 分钟时间。
图9
从整个经历过程可以看出,规划运筹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开放性”问题(结论开放)的前提与保证,对学生认知规律(从复杂到简单、从低效到高效、从基本到优化)、统筹安排事情等能力起到锻炼和提升作用,从而促进严谨求实的科学统筹态度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