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培训学科专业建设探究

2020-03-22柳碧莲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学科培训课程

柳碧莲

(福建教育学院培训管理处,福建福州 350025)

建设教育强国,人才是关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1]。学科专业是最基本的教育单元,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支撑,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关键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肩负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基础教育人才的重任,其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教师培训质量的优劣。对此,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紧贴教师专业成长需求,进一步突出学科专业建设在教师培训中的“龙头”地位,瞄准学科前沿,提高建设起点,加快建设步伐,以此牵引和推动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高质量发展。

一、理清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思路

近年来,教师全员培训任务繁重,许多时候培训处于应急应付的状态,在教师培训学科专业建设上,到底应该建设成什么样子、达到什么目标,目前应该说在具体的标准、路径、模式等方面还显得有些模糊、缺少章法。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进一步深化思考和分析研究。总的来讲,加强教师培训学科专业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基础教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需求为牵引,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遵循学科专业建设规律,按照优化结构、拓宽口径、择重扶持、重点建设、形成特色、提高水平的思路,加大培训学科专业优化重组和建设力度,努力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基础教育人才培养实际、教师培训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2]。实现每个学科专业有一批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创新团队,有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有独具特色的实验室、研修室和教学实践基地,有一批稳定成熟的学科教学科研创新成果,有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学科教学保障体系。

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教师培训机构与师范类院校、中小学校本培训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定位,在学科专业布局上应突出重点、突出特色,面面俱到既不现实也搞不好。当前,教师培训学科规划不科学、特色不鲜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表现为基础学科不够厚实、主干学科还不够成熟完善、新兴学科还没有真正立起来,与基础教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相比,还显得不够适应。对此,应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科学预测培训需求,适时调整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要突出重点学科,巩固优势学科,培育特色学科,深化学科融合,切实选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关,不断提高学科专业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培训特色和优势,实现重点发展和重点突破,增强培训活力和发展后劲。

三、突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

培训课程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石。加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应按照教师培训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要求,在搞好培训需求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分类型分层级建立培训学科专业课程目录,突出核心课程建设,确保课程设置能够有效支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3]。这方面,可借鉴高校课程群建设经验,将具有相关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捆绑建设,统一制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内容,推动形成各培训层次逐级衔接、各学科专业综合集成的课程群,构建综合优化、有机衔接、系统配套的课程体系。注重加强培训重点课程建设,遴选一批与主干学科专业密切相关、反映专业基础理论和核心技能的重点课程进行扶持,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重点课程建设的引导和示范作用[4]。重视加强课程教材建设,突出抓好教学名著选用和专题教材、讲义教材等编修,逐步建设先进实用、动态更新的教材体系。还要加大实践课程开发力度,抓好教学案例库、经验库、数据库、现实问题库建设,密切跟踪学科专业理论发展和教学实践前沿,使培训与一线教学无缝链接、同频共振。

四、着力建强学科专业队伍

打铁先要自身硬,大家、大师才能培养出名家、名师。培训学科专业队伍是培训老师的老师,是教师培训机构的命脉和牌子,也是参训教师直观感受和认识培训价值的根本所在,必须有更高更强的学科专业水平。从总体上看,培训学科专业队伍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结构矛盾、队伍梯次、整体素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对此,必须正视培训教员与参训学员专业水平“级差”相对缩小甚至“倒挂”的现实,以强烈的“讲台危机感”“本领恐慌感”,进一步把培养造就高水平的学科专业队伍,作为提高培训者能力素质的核心环节突出出来。要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管理机制,设立优秀人才引进基金,加快从高校、中小学教学一线引进学科专业拔尖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走开“专聘兼”路子,聘任国内外高水平院校专家教授、一线教学名师作为兼职培训者。采取选派参加高端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聘请教育教学专家重点帮带、深入中小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承担重大培训任务、加强教学科研等形式,促进学科领军人才快速成长培养一批学科指导专家、学科带头人和学术专家[5]。广泛开展教学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大校际培训合作交流力度,定期组织学术论坛、教学法研讨、示范观摩、集体备课活动,建立完善培训者资格认证制度和培训能力考评机制,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培训名师和优秀培训团队,切实增强学科专业队伍生机与活力。

五、积极推进科研学术创新

科研学术水平,反映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准。在科研学术上,应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服务的正确导向,集中精力提升学科专业科研层次,完善科研机制,拓展思维视野,加强集智攻关,积极开展基础性、应用性、对策性和前瞻性研究,以科研学术创新带动学科专业水平和培训质量的提升[6]。尤其要围绕基础教育发展、新课程改革、学科专业创新等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加强学科专业理论研究,加大科研投入,设立面向培训者、学员的多类别科研创新基金,资助出版一批教师培训领域特色鲜明的理论学术专著,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推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完善科研学术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进入培训课堂、进入教育教学实践,切实提高科研的综合效益和服务质量。

六、重视学科专业条件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必须有过硬的条件资源支撑。在这方面,应建立统放结合的动态调控机制,注意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确保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需求相一致。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实行建设项目工程化管理,加强建设质量监控,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实施科学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问题,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健康发展。大力加强学科专业资源建设,重点扶持培训教学数据、案例库建设,建成一批主干学科专业数据、案例库,完善学科专业网站、网络课程、网络信息平台等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培训信息化水平。进一步盘活培训教学和实践资源,走开与中小学名校联教联训、融合发展路子。加大经费投入,突出建设重点,科学统筹各类建设资源,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和经费投向,防止华而不实、贪大求洋和低层次重复建设,切实提高学科专业建设质量。

猜你喜欢

学科培训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