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2020-03-22林雪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漳州市公民素养

林雪城

(漳州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心,福建漳州 363000)

公共参与素养是指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践行社会公共精神的一种意愿和能力[1]。初中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民主意识,他们关心国家发展,关注国际形势,对祖国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现出一定的民族自豪感,但也常常存在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知识缺乏和参与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也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受到制约。基于此,笔者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通过课内和课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公共参与意识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生活,生活知识在教学课堂中的渗透,必须以教学情境作为载体融入,这对于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秉承“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融教材知识与生活知识于一体,在生活中发现教学,在教学中体会生活,让课堂知识能够切切实实地为学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公共参与意识[2]。

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时,笔者以校园疫情防控作为教学背景,播放疫情防控演练视频,学生身临其境。如“食堂就餐”:疫情期间,学校实行买菜一米间隔线,统一配餐,学生错峰错时就餐。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明白学校“食堂就餐”秩序的要求虽然给大家带来一些麻烦和不便,但这是为避免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体会学校秩序存在和维护学校秩序的重要性,感悟社会秩序的存在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并做到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进而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一是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大家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并提高效率;二是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只有在有序、安全的环境中,大家才能享有人身自由、财产和生命安全,并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创设其它适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热情,提升其社会生活参与意识及主人翁精神。

二、打造活动型教学课堂,增强公共参与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型课程开展公共参与素养教学,如设置一些与公共参与相关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加深对公共参与的理解和感悟,并增强公共参与观念。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时,主要通过模拟活动型课堂教学来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观念。

第一框《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模拟人民代表大会两个活动来增强公共参与观念:一是人大代表的选举。人大代表的选举须通过候选人登记、演讲、竞选等过程,这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同时联系本册第三课《公民权利》第一框《公民基本权利》中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基本权利。而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第二个活动是模拟人民代表大会议案的草拟,了解人大代表征求群众意见和民意的过程,明白议案是反映国计民生等问题,体现群众的关切和意愿,它需要我们公民积极提意见和广泛参与。

第二框《国家行政机关》,通过模拟公民参与政府行政部门“民主决策”活动来增强公共参与观念。本课时教学,笔者通过模拟“2020年漳州市教育局关于漳州一中复办初中部后初一年级招生实行电脑摇号政策听证会”来展开教学,让同学们模拟来自不同方面的代表,如片区内的部分家长和学生、各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和校级领导、民主党派人士、街道居民等,分别提出意见和主张,真正体现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通过了解市教育行政部门如何从不同决策的立场、过程、效果思考进行科学民主决策,让学生感悟政府部门的政策关系到公民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其决策能否科学、民主、合理、高效,离不开公民的有效参与,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生活,聚焦热点,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到理解政府的立场,支持政府政策,共建和谐统一的美好氛围。

三、开展实践性社会活动,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公共参与作为一种实践性的社会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公共参与素养成为以促进个体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3]。

(一)公共事务我参与,养成亲近社会的行为

公共事务事关每一个公民的生活状态,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公民的切实利益。公共事务的有序、有效开展,更需要广大公民积极参与,为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时,结合2020年3月漳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漳州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的“漳州市2020年校园节水宣传活动”,要求学生随时关掉水龙头、不随意浪费水资源等实际行动,并组织学生设计节约用水标语、画报制作和到市中山公园开展节水宣传活动等形式,积极参与普及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知识,进而向家庭、社会渗透,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让节水行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为漳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真正以实际行动助力漳州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养成亲近社会的行为。

(二)社会公德我遵守,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社会公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社会公德,我们就要做到文明有礼、关爱他人、诚信友善、爱护环境、爱护公物、遵守规则、遵纪守法等。笔者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二框《以礼待人》时,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一次“探讨公交车不文明行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平时乘坐公交车上下学途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提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及急需解决的可行性办法。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明确:第一,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会使人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形象;第二,推进社会公德,我们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我们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维护社会正义。行小善,聚大德,积公德,济天下。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潜心修行、育得素养,实现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人生。

(三)公益精神我践行,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公益,是一种信仰和责任,公益精神是公民在公共参与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济世情怀和精神力量,是一种志愿者服务精神。如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参与抗震救灾、扶贫、助残等扶贫帮困活动,公益活动体现出一种利他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笔者教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二框《服务社会》时,适逢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结合学校发起的“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活动,鼓励同学们到离家最近的敬老院积极参与活动,体验公共参与活动的乐趣。在敬老志愿服务中,同学们用爱心卡记录个人的点滴成长,发表心得体会,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我们每个人享有社会提供的生活和学习养料,理应有责任回报社会,在社会服务中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服务社会,可以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道德境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培养敬业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漳州市公民素养
印 玺
论公民美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印 玺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