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2020-03-22胡智华吴琳
胡智华 吴琳
(福建经济学校,福建福州 350025)
为适应新时代新精神新要求,中职学校思政课程的开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将中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等五大素养,共同构建起逻辑严密、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如何让其在中职思政课堂这片土壤上真正落地、开花、结果,在新时代下焕发新活力,考验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与决心。
一、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体验式教学的思想由来已久,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均有著名案例。中国古代体验式教学的代表思想,有孔子教育弟子的“学以致用”思想,国外有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从夸美纽斯的直观性教学,到近现代的卢梭自然教育,以及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学说,都在推动体验式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
国内现代体验式教学哲学基础,也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检验的标准和最终的目的。体验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与建构主义理论本质相同,该学派认为学生的学习应当结合既有知识、生活经验,并非完全由第三方客体(教师)传授,通过其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双向互动,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体验式教学以库伯的“体验学习圈”理论为教学模式基础,即学习者的学习以体验为中心,具体包括实际体验、反馈思考、抽象总结、行动检验四环节的循环周期。
综上所述,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的内涵是指教师在中职思政课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从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出发,结合学生学情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创设贴近中职学生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实际或模拟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借由感官体验、行为体验、思想体验、情感体验等多方位的体验形式,在亲身经历过程中、在师生持久互动中、在情感融通共鸣中分享、反思与体悟,最终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体验与生命共生,与经验相连。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回归德育育人本质,回归学生的生命体验,注重主体参与性、教学实践性、主动建构性、情境迁移性,通过唤醒生命潜能,激发创造潜能,“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也就是实践到认知,再经由实践到认知的反复教学过程,旨在通过调整反馈,实现学生基本思政知识体系的树立以及思政教育内涵的渗透。
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究其本质是通过情境体验的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中,渗透入思政抽象知识和理念,有效结合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明确政治方向、树立牢固的政治理念、深植爱国主义精神,将思政课程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渗透入中职学生的道德体系和日常行为规范中,成为其日后工作、学习的自我准则,更好地在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发挥作用。同时,基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西方思潮的渗透,帮助学生坚守本心,明辨是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我国的文化、制度的自信。将思政学科获取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迁移形成应用的能力。因此,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与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既对接中职思政课程标准,也破解传统思政教学弊端。
二、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优化策略
(一)情境创设,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
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根据彼此割裂的三维目标单独创设教学情境,固化的教学情境与碎片化的知识点一一对应。知识点之间承接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缺失,阻碍了学生思政学科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发布标志着中职德育从教学大纲时代进入全新的中职思政课程标准时代,“三维目标”相应地升级为“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从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向素质培养性教学模式转变。
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的体验式教学应注重思政学科知识的结构化,对思政课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整合,根据知识点的逻辑关系构建模块化知识框架。针对不同模块化知识框架确定学习主题,创设结构化的教学情境,即对中职学生真实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进行模型化构建,将复杂的生活情境抽象为适合模块化教学的典型情境。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挑战性任务,在体验式教学中发展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笔者曾就《哲学与人生》课程中的用辩证观点看问题以及人际关系课程内容为基调,设计了和谐的圆。如团体游戏,将中职学生真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抽象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生成性的团体游戏情境,将哲学中普遍联系的观点投射于团体游戏的互动体验和创生体验中。学生在相互之间竞争协作、冲突对立、尊重包容的游戏体验中反思、分享和感悟人际和谐对人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会正确看待和处理自我、他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思政,从分科教学向跨学科教学转变
课程思政,将思政理论课程融入到各类课程中,显隐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潜藏在常规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作为国家层面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核心素养视野下开展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开启了全新的视角。课程思政有利于突破分学科教学所导致的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学科壁垒,拓宽中职思政学科与其他公共基础学科及职教专业学科之间的对话渠道;有利于建立跨学科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突出中职思政教育的职教特色和问题导向;有利于中职学生获得多方位的思维视角和学习体验,促进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中职思政学科与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跨学科协同,依托所在地市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开发红色体验文化主题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围绕课程目标实地参观红色革命旧址、革命遗物,采访革命英雄,查阅革命文献,了解革命事件,聆听革命歌曲,共同规划红色体验路线、体验方式和内容,设计红色旅游景点解说词,制作红色旅游景点宣传片。在体验式教学中加深对党史国情的了解,从内心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激发为民族复兴勇担重任的豪情,培养了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
(三)精准教学,从普及性教学向差异化教学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工作要以人为本:思政教育要从人出发,围绕学生、爱护学生,安排针对性的课程,真正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中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变漫灌式教学为滴灌式教学,变普及性教学为差异化教学。在体验式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应从中职学生多元化的思政课学习需求、价值诉求和思想认识误区入手,成为体验式学习活动的设计者,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体验式教学实施阶段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探索、构建知识、生成意义的体验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平等、尊重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学生思想的真实表达、观点的交锋碰撞、情感的融通共鸣。教师则作为学习活动的观察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对焦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呈现出的个性化思想盲区、争议点、误解点、需求点,作为提高思政课堂教学实效的发力点,积极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统领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角色,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
(四)教师应夯实内功,知识从灌输向体验生成
新形势下开展案例教学需要立足学生实际,加强自身业务修养,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惑,结合思政课程任务,扎实灵活运用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问题深入展开讨论,真正达到解惑答疑,在碰撞中生成正确观点。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点生成需把握以下几点:第一,师生角色定位明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案例选取要具代表性,问题设置符合学生实际,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二,把控课堂节奏,不失时机促进观点的共鸣和生成。抓住案例重点,将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在无声中渗入学生个体价值体系,生成正确的观点;第三,案例讨论引发体验和共鸣,做学生对话倾听者和引领者。学生成长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乃至极端思想,不因教师的不理睬而自动消亡,教师应认真倾听,适时发问,引发思考,抽丝剥茧帮助学生从思想层面认识到自己认知方面的问题。第四,教师重视评点,强化体验,提升价值观。如果学生发言比较肤浅,教师应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问题内核,透过现象看本质。必要时教师可创设“挑衅式提问”,引领学生就具体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总而言之,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思政教育的四大问题——从众性、随意性、逆反性以及回避性。例如在“和谐交往和快乐生活”一课中,笔者可增加安排一个课时,从公司邀请职场嘉宾参与课堂讨论课,就具体职场同事之间的相处、工作、生活展开讨论。各个小组各抒己见,在经过激烈讨论后,通过特邀嘉宾讲述自己的经历,得出正确与同事相处,处理自身与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的和谐之道,最后由教师做陈述性总结发言。
(五)认真复盘,做好互动体验式教学效果反馈工作
任何一项教学工作开展,其效果和改进方法均需广大教务人员长期的实践和完善。思政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同样如此,每次课之后认真复盘,对后续提升思政课程互动体验式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复盘选题,分析学生对自己指定的讨论话题是否有足够的讨论和表达热情,是否在讨论过程中有分歧,以及学生准备是否充分。如果结果为正向反馈,那么教师便要在后续教学设计中,继续沿用这一类话题,如果结果为反向反馈,那么教师便要思考制定话题时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出问题后,在之后的话题设计中要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