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古代诗歌披文入情的螺旋式诵读

2020-03-22郑爱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螺旋式诗意诗人

郑爱娥

(仙游县职业中专学校,福建莆田 351200)

古代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是古人留给世人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帮助中职学生积淀中华古典文化,坚定人生信念,锤炼表达语言,形成鉴赏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文采靓丽,血肉交融,开合跌宕,摇曳多姿。“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古代诗歌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片诗意的世界,然而,中等职业学校中常见的古代诗歌教学却出现了“程式化”“单一化”的问题,根本没有把学生带入诗意的世界。

一、螺旋式诵读的概念界定

诵读是中等职业学校古代诗歌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诵读,古代诗歌文本的情气获得物化的存在,而且十分适当地表现出来。要对诗歌语言的神气情味作深入的体味,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诵读来含英咀华,来披文入情。古人探求文气讲究涵咏,实际上就是在恰如其分的诵读中做细微彻底的体悟。

中等职业学校古代诗歌教学要重视诵读,这是毋庸质疑的,然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机械地朗读,这里所谈的朗读应该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进行,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可以分为三步走: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懂节奏。三读,读出感情。“读准字音”可以让学生在预习中通过查字典自主完成,“读懂节奏”可以让学生通过聆听配套的录音带就行,而第三步即“读出感情”不是一次性能够完成的,而要随着对诗歌的赏析而逐步地提升,最终达成这一目标。以下,是某校骨干教师近期开的观摩课李白的《将进酒》的教学案例:

教师先导入新课,并介绍李白其人。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让学生齐读两遍,再解释几个词语的意义。然后让学生给诗歌划分层次,并请代表回答(此时已经花了30分钟)。最后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此时时间只剩10分钟),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感悟,这位教师只好用多媒体的影幕把诗人的情感展示出来。

一节课下来,“水波不兴”。只看到教师的预设,没看到学生的生成。只看到教师的技术操作,没有看到学生的吟咏感悟。教师过多重视文字意思,未能让学生反复去诵读,未能让学生仔细去感悟,因此就无法让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到文学的美感,也无法让学生们体会诗歌语言的艺术,更无法带领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这是古代诗歌教学之痛,是古代诗歌教学的痼疾,亟需我们去疗救。那么,如何使古代诗歌教学摆脱尴尬的境地,如何使古代诗歌教学走进诗意的世界,如何使古代诗歌教学达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古代诗歌教学应在螺旋式诵读中披文入情。

二、螺旋式诵读披文入情的方式方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首次提出“披文入情”。他强调“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披文入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有效方法。“披文入情”即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意”。文章所谓“披文入情”就是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讨作者在作品中“情意”的一种研究方法。阅读文学作品,要注意把握其语言,根据语言捕捉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意蕴。

古代诗歌的妙处在于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物化于对象之中,而后又把对象转换成文字,诗词作品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外现,而这种感情往往凝于诗句之中。因此,古代诗歌教学必须披文入情,并且要在诵读中披文入情。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古代诗歌教学中如何披文入情呢?

(一)推敲词句,体味诗歌语言的神气情味

推敲词句在这里指引领中职学生阅读读古代诗歌时逐字逐句思考,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推敲词句是披文入情的不二法门。“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诗词作品极其讲究炼字,如陶渊明《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看似平常,却是不可替代,如果换成“望”“看”等字,虽然文字意思相差无几,然而,都无法体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即使是可行的,也失去原来那种诗的韵味。通过推敲词句,我们更深入体味诗歌语言的神气情味,这样就为“读出感情”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关键字词,精准把握诗歌的情感

古代诗歌关键字词包含情感词、修饰词、细节词。抓住关键字词,有利于精准把握诗歌情感,更好地披文入情。这里所谓的情感词即直接表明或暗示情感的词语。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和“闲”是情感词,表现诗人的孤独和无聊。情感的词语诗歌教学重在以心契心。重在体悟诗人的情感,有些诗歌只要抓住关键词,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短歌行》,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抓住“忧”字。它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忧”字是诗歌的核心和灵魂。品味诗歌时,抓住它,就可以披文入情,在反复的诵读中,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可以体悟到诗人在“忧”人生之苦短,“忧”大业之未成,“忧”人才之难得。这样教师就让读出诗人“忧”的情味,在读中又加深对于诗人感情的领会。此时的朗读便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古代诗歌教学进入了诗意的境界。

(三)知人论世,深刻领悟诗人的感情

知人论世,就是根据作者身世背景经历对作者的作品进行鉴赏。古代诗歌浓缩古人的生活,鉴赏古代诗歌必须还原。为了更准确还原,必须了解诗人的时代背景和身世处境,深刻地领悟诗人的感情,方能有效地披文入情。唐天宝年间,李白被排挤出京,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解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写出了《将进酒》。诗中形象地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诗人还借酒放歌,一吐理想难以实现之苦闷,其中所表现的是超凡脱俗、鄙薄富贵的精神气质,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

(四)领悟意象,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作家感情外化而形成的,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这些平常的实物一经入诗,便化成意象。古代诗歌教学要引领学生领悟意象,才能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达成披文入情的目标。如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桑树”等都是农村里常见的物象,可是一经诗人妙手就显得诗意盎然,显得美妙无比。原来这些物象融入诗人热爱农村的感情,嵌进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惟有让中职学生感悟其中奥妙,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诗意的世界,实现披文入情,让中职学生达成螺旋式诵读的第四层。

(五)旁征博引,通过比较促进学生领悟诗歌情感

为了更好地披文入情,古代诗歌教学要旁征博引,进行比较。同一诗人,在其创作前后期风格往往不同,如在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以引用李清照前期作品《如梦令》以及后期作品《声声慢》进行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比较中更深刻地领悟诗人的情感。

同一体裁,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常常有着不一样的情调。如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以让学生旁征博引,回忆学过表现“离愁”的名句来比较,如李煜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通过比较,学生可加强对与作者感情的领悟。

猜你喜欢

螺旋式诗意诗人
诗意地栖居
冬日浪漫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被耽搁的诗意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螺旋式推进
中英语篇结构对比分析
诗人与花
螺旋式大田秸秆颗粒反应堆建造复式作业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