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入感、认同感和获得感
——以《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为例
2020-03-21孙智贤
孙智贤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在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高职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生源结构更加复杂,所以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中,纯思政课只占少数,专业课是课程的主体部分,因此,为了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课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专业课教师应该承担起专业课育人的重要职责,将专业课与思政有机结合,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真正实现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贯彻和执行。
一、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仍存在推进不深入的问题,制约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专业课和思政元素融入程度不强。有些专业课教师只是在讲课前几分钟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将专业课内容和思政教育割裂开来,没有将专业课和思政元素真正融合到一起,未能充分实现专业课育人;讲解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结合的思政元素有些牵强,或者能融入思政元素的环节较少,不能有效达到专业课育人的良好效果;没有提前设计融入的环节和内容,实际讲课过程中难以充分介绍思政内容,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二,有些专业课教师推进的是附加式、标签式的生硬说教,缺乏“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没有让心灵鸡汤真正滋养学生的心灵,因而难以引起学生的知识共鸣和情感共鸣。学生对教师结合的思政元素不能感同身受,不能体会到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工作的重要作用,不能感受到对我国经贸发展的重要价值,也就不会产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
第三,专业课与思政的结合方式单一,不能实现多维度、全方位结合,有些专业课教师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给学生潜移默化式的思政教育,不能将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常态化。因而,学生对于专业课程思政的获得感不强。
是否能提高高职教育中课程思政的融入感、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是真正提高课程思政推进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的方式
(一)提高思政内容的融入感
1.融合传统文化,培育职业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宣扬能够推动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第一,注重礼仪。中国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在讲解业务关系的建立时,应该强调与交易对象的相处礼仪,无论在邮件磋商、电话交流还是在当面谈判时,都能保持礼貌待人,与人为善,友好恭谦,尊重对方风俗习惯,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促使合同的尽快达成和顺利履行。
第二,坚持诚实守信,努力实现双赢。中华美德,源远流长。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诚信是一种比技术、产品等更具膨化作用的重要要素,能够大力提升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诚信理念应该渗透在外贸活动的各个环节,外贸业务员应以真诚、善良、友好之心对待每一位客户。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外贸业务员应该以诚信立身,实事求是,对公司状况和产品品质等不夸大,不吹嘘,并且严把货物质量关;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也应该坚持诚实守信,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从而真正树立起重规则、讲诚实、守信用的国际形象,努力建立起稳固、持久的外经贸合作关系。
第三,培育工匠精神,增强契约意识。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它包含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1],其内涵是:敬业,专注,精益,创新。对外贸业务员来说,工匠精神意味着要严谨规范订立合同,认真细致履行合同,脚踏实地开拓市场,勇于打造自主品牌。在实际外贸业务中,外贸业务员应增强契约意识,确保各项合同条款准确无误,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规范缮制、及时提交单据,并且应该严格遵照合同要求履行合同。在信用证业务中,应严格做到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单货一致,以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争取到国外客户的信赖,实现友好合作,互利共赢。实际业务中,外贸业务员要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规范缮制并及时提交单据,在信用证业务中,严格做到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单货一致,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规范的工匠精神争取国外客户的信赖和长期合作。
2.融合贸易热点,培养家国情怀。将专业知识与当前贸易热点相融合,让专业课程体现爱国主义情怀和激励作用,凸显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第一,引导学生搜集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与欧洲、中亚等国的贸易数据,提高对一带一路国家间贸易互通互联、共建共享的理解,增强对我国新时期贸易政策的信心,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通过对交易磋商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国际贸易磋商中要有理有据,不卑不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参照国际贸易惯例,勇于拒绝对方不合理要求,努力维护国家和企业正当利益,从而正确看待中美贸易摩擦的处理。
第三,在讲到贸易差额的概念时,介绍贸易顺差不是越大越好,贸易顺差过大会引起贸易摩擦和资源的减少(以稀土资源为例)。我国的贸易政策由最初的出口导向转换为追求贸易平衡,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42来取得的伟大成就。
3.融合当前环境,培养适应能力。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讲解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对策,例如,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为外贸企业开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从而使外贸企业免于承担违约责任,增强学生对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信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跨过,而是越挫越勇,不断从磨难中成长,在磨难中奋起。”告诉学生:外贸的发展和人的成长都要跟国家的发展一样,越挫越勇。此外,在疫情期间,一些线上行业快速发展,如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外卖等,云端经济”彰显中国“韧性”。这些线上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未来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线上模式将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能增强学生对科技的重视程度,使他们正确认识疫情对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提高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第二,在讲解合同履行时,引入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介绍。目前教材中一般没有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介绍,但是近年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这种外贸新业态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作为一种服务经济发展的新业态,能帮助中小外贸企业实现外贸业务专业化、规范化经营,可以大幅降低外贸企业交易成本。增加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当前的贸易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实现由学生到外贸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第三,加入对跨境电商实务内容的讲解。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跨境电商这种外贸新业态在我国快速发展。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政策高地,促进了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与传统贸易形式相比,跨境电商不仅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还能促使外贸企业轻松拓展全球市场。跨境电商的崛起将有力推动中国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保持竞争优势、破解发展困局,从而真正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对跨境电商内容的讲解,也能让同学们增强对当前外贸环境的认识,提升学生适应当前贸易环境的能力。
第四,在讲解合同的订立时,告诉学生在2019年京交会上,合通机器人最新研制的合同智能审核机器人亮相,它可在2分钟内快速识别合同中缺失的条款以及已存在的重要商业条款和法律条款,并能自动生成《交易风险定位指南》和《交易风险分析报告》[2],其审查合同关键风险问题的准确率高达93%以上。这个合同智能审核机器人,能助力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从而提升学生对我国科技进步和贸易发展的信心。
(二)切实提高学生认同感
1.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国家、企业和个人实际紧密结合,引发学生共鸣。例如,在讲到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时,告诉学生李斯特是在对古典学派的批判中阐述自己的理论。李斯特认为古典学派推行所谓的世界主义,忽视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苏联解体后,叶利钦采取全盘西化的政策措施,应用在西方国家取得成功的休克疗法,导致了俄罗斯经济大衰退。而我国一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这一对比,便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正确性,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信任感。对于外贸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学会对自己做SWOT分析,找准定位,走出特色,活出精彩。
此外,在讲解对外贸易依存度概念时,强调对我国来说,贸易依存度不能太大,更好提升我国自身的实力才是王道。同时告诫同学们,做人也是如此,只有内心足够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在讲解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概念时,告诉同学们角度的重要性,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2.将国际贸易实务内容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引起学生的重视。第一,重视国家利益,永葆家国情怀。在对外经贸活动中,应将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交易正式开始前,应对交易对象进行严格的资信调查,防止上当受骗,避免钱货两空;尽力选择对我方有利的贸易术语、支付方式及提单类型等,规避在外贸活动中遭遇风险;在无法确定交易风险程度的情况下,应主动积极办理出口信用险,从而充分保障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第二,依法开展贸易,善用法律武器。对外经贸活动涉及到广泛、复杂的法律,而这些法律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外贸活动中的每一种贸易方式、每一个交易环节,每一个合同条款,都是一种法律关系的体现,涉及到不同的权利与义务。因此,外贸业务员应该重视对国际经贸法律的学习,不断增强法律意识,严格依照国际和国内法律经营,认真遵守合同各项条款约定。并且,外贸企业应该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注重发挥律师作用,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企业的正当权益,确保我国经济贸易的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第三,遵守规则惯例,熟悉商务习俗。外贸业务员不仅应熟悉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还应该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了解交易对象的主要商业习俗和惯例。例如,按照有些国家的惯例,收货人可以不凭正本提单提货而只需证明自己的收货人身份即可;有些国家规定允许无单放货;有些国家不承认远期付款交单,一直将D/P after sight当作D/A处理。如果不严加注意的话,很可能会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风险,造成损失。因此,在从事外贸活动时,应该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悉交易对象的商务习惯,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
3.发挥企业导师作用,实现校企联合育人。学生对实际外贸会更感兴趣,对企业指导教师的教导会更有认同感。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课育人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企业导师由企业一线工作人员担任,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训及各种实习,为学生提供最接地气的业务技能和实践知识。可以开展一课双师制,引企入教。在专业课讲授中,专业课教师负责理论讲授,邀请的企业导师负责将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带入课堂,将企业最一线的操作技能和行业最前沿的案例带给学生,告诫学生在从事实际外贸业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会极大提升课程的实用性和常新性,提高学生适应外贸工作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1.利用好教学平台和互联网手段,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本专业学习的氛围,提高职业素养。在教学平台中增加纪录片频道,给学生推荐与本专业相关的优秀纪录片,如《大国崛起》《与德国智造同行》《金砖国家》《贸易战争》等。从《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中,让学生学习到荷兰商人的诚实守信,对经商的重视和创新精神。在《工业传奇第1季:与德国智造同行》中,学习德国商人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德国商人对高品质商品的不懈追求。从《金砖国家》中,学习印度软件外包发展的经验,从而在稳固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同时,推动我国也成长为世界办公室。同时,在教学平台增加一带一路专栏及外贸资讯栏目,在讲课过程中,随时会引入中国国际贸易网及商务部等网站上的最新新闻,给学生推荐与本专业相关的公众号,比如外贸加油站、外贸单证中心、中国贸促、福步外贸论坛等,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学习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和外贸操作干货,真正提高职业素养。
2.专业课教师应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善良诚信,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树立好做人的典范。经常给学生灌输心灵鸡汤,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脚踏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给学生讲解一些有着励志故事的师哥师姐的经历,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收获,而糊弄工作和生活的结果,就只会被社会抛弃。告诉学生无论是做贸易还是做人,都应该诚实守信,真诚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赢得人生。
3.在对外贸案例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同学们增加风险意识。例如,在讲解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相关案例时,提醒同学们,在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从而可能会导致外贸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为了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出口商或进口商应该增强风险意识,深刻认识到在国际货物运输中风险的多样性和转嫁风险的必要性,根据货物性质及运输航线等因素,合理判断可能遭遇的风险和损失性质,在掌握我国及伦敦保险业协会的保险条款、熟知各种险别的保险责任范围基础上,灵活、合理投保相应险别。并且,在损失发生后,能够根据所投险别,及时、有效地向保险公司索赔,极大降低外贸经营风险,减少国家和企业利益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专业课教师应该真正从内心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应该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精心设计,潜心研究,用心安排,把课程思政理念真正融入到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课思政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