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的作用
2020-03-21张治夏
张治夏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乌海 016000)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是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状况,便于有效开展引导。大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期间,除了专业文化知识学习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提高重视程度。认真分析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满足更高的需求,不断提升教学工作水平。
一、心理引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自身已经具备判断事物的能力,这个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引起足够重视,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实现健康成长。在现代社会中,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对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大学期间,学生空余时间比较多,很多人都在上网中度过。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中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学生容易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在事物的认知上过于偏激,无法保持冷静的头脑。高校要清楚认识到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心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人生价值观,为今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闻报道上经常看见,很多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判断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毁了自己的一生,所以加强心理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起正确人生价值观,学生才会有正确思想意识,实现自身的更好发展[1]。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最新的思想成果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有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出内心的爱国情怀。大学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培养爱国情怀具有现实意义。从外界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西方文化在我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对传统文化来说是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大学生,他们喜欢追求流行事物,例如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高校中非常受欢迎,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节日则显得冷清,学生不愿意去理解。如果一味地崇洋媚外,就会丧失本国的文化自信。因此要将培养爱国情怀作为思政教育的重点,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在世界各国思想交融的今天,培养爱国情怀已经刻不容缓,有助于增强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奉献自己[2]。
二、心理引导相关内容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心理引导是根据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有效沟通,帮助他们疏导,从而达到增强心理素质目的。从侠义的角度来看,心理引导是指专业的心理健康人员对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治疗,主要是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引导可以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正确引导增强心理素质,更好地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引导是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将会面临更多的难题,所以说心理引导也是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更好地适应环境。在传统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采用说教的方式,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导致教育效果不是很好。心理引导作为一种新型方式,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进行引导,会让他们感觉到很亲切,没有距离感,教育效果会得到大大改善。在开展心理引导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这样效果会得到明显改善[3]。
三、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运用心理引导的原因
(一)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
大学生朝气蓬勃、青春活力,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在思想意识方面具有多样化特征,因此大学生群体个性是非常鲜明的。例如班级中的一个学生平时很活泼开朗,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却沉默寡言,经常是一个人待着。教师通过交流才知道原来这个学生家庭发生了变故,对他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但是学生往往不会向别人倾诉,而是独自一个人承受,当这种负面情绪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时间一长就会发展为心理疾病,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只是单纯地理论灌输,这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了厌倦的心理,觉得非常无聊,没有任何学习的心思。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生活方式、性格、家庭背景都有所差异,这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心理引导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和他们进行真诚的交流,才能消除内心困惑,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根据科学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往往会一蹶不振,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原因较多,例如有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情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当遇到一点困难时就会表现出害怕、慌乱。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从小都是爸妈手中的宝贝,耳边听到的都是表扬的话。当犯错的时候,教师一句批评都可能导致其做出过激的行为,不仅伤害到自己,对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大学生恋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在交往过程中,男女双方在很多事情处理上会出现争执。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失恋后整日会郁郁寡欢、甚至陷入到抑郁的情绪中,主要原因还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虽然大学生年龄较大,但是基本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社会阅历比较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不到有效解决方法。通过心理引导可以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具备更好的心理素质,敢于去正视困难,锻炼坚强的意志力[4]。
(三)学生人际关系紧张
学生在上学期间,除了学习专业文化课之外,还要学会和身边的人打交道,具备良好交际能力。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人际关系比较紧张,经常会爆发冲突。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在进入到大学的时候显得很不适,经常是一个人性格会变得更加孤僻。这种学生对周围人保持一种戒备心理,不愿意主动去交流,将自己封闭起来。在一个宿舍中,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上有所差异,相处中可能会引发矛盾。例如当一个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另一个学生却在开着音乐打游戏,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让宿舍关系变得愈加紧张。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开展心理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去结识更多的好朋友。很多学生都不知道该怎样和他人相处,会感觉到孤独和焦虑,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出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去学习和生活,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
四、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品行,才能满足实际需求。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中充斥着各类不良信息,高校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逐渐走向成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内部可以看作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中,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优秀品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要用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清楚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挑战,制定出有效应对策略,在教学模式上要敢于创新,才能发挥出有效作用,不断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五、高校思政教育中心理引导的作用
(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心理引导可以加快改革步伐,确保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在看电影、听音乐、打游戏中获得精神满足。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弊端。网络上的信息稂莠不齐,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蚀。高校思政课堂,学生觉得就是教师在讲大道理,远没有网络有吸引力,这让思政教育步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引导是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认识。随着教育制度改革深入,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站在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教学方式创新,从理论灌输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加强和学生之间交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民主课堂建设。在心理引导中发挥出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促进正确自我认知的形成,在学习中提升道德修养。
(二)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
在传统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都是建立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内容非常有限,而且和学生自身情况没有联系在一起,导致实际效果不是很好。思政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正确价值观念,还要增强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心理引导因素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心理引导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可以最大程度挖掘出学生潜在能力,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变得更加优秀。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不应该是单方面的,要体现出全面性,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理论,促进健全人格形成。为了调动起学生参与积极性,在内容方面可以融入一些当下流行的因素,拉近和学生之间距离,学习起来会变得轻松。在开展心理引导时,除了基本的内容外,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体现出思政教育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从单纯的理论灌输中解放出来,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活力,和自身发展情况联系在一起[5]。
(三)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发挥出心理引导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巩固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传统教学方式比较而言,心理引导有着明显优势,是教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沟通,从而提升学生在思政方面的认知能力。采用心理引导,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化,学生成为了思政教育的主体,教师则担任起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上,交流起来更加方便,教师可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准确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思政教育中,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要主动参与进去,这样才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进正确认知形成。心理引导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新焕发出活力,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改善教学效果。在心理引导下,要树立起创新意识,对教学模式做出适当调整和改变,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帮助思政教学树立起正确工作理念
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并被应用到思政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效率。正确的心理引导不仅对学生有好处,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发展,可见作用是很大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学生的身心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学习积极性。心理引导更加注重人性,强调对学生的人性关怀,体现出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纯理论传授,更要满足学生情感需求,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可见,心理引导是一种正确理念,符合思政教育改革的需求,要有效运用到教学中来,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心理引导最大的优势在于语言沟通,教师和学生互相更了解,提高在教学中的默契配合度,保证知识的传递和吸收,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心理引导的作用,和高校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6]。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将心理引导因素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发挥出有效作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对目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保证教学模式的先进性,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发挥出心理引导因素的优势,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用思想政治理论来丰富自己,提高思想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