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言”和阳光为灵魂赋形
2020-03-20成廷杰
成廷杰
新诗发展到今天,已逾百年。回首望去,百年新诗呈现了丰富多元的美学路径。从近代文化转轨带来的语言内部的变革到现代汉语的繁殖变形,从亲近西方的先锋理念到中国本土话语的回归,新诗的发生发展变革一直围绕语言展开。先锋性几乎一直被视为新诗语言的主要品质。然而过度的先锋也让新诗一度陷入艰难的处境,百年新诗呼唤一种新的语言形态。
李光泽的诗集《对一片草地的颂词》体现了一种迥异的语言观:与先锋相比,近乎裸坦的修辞和语言的变形,让新诗真正回归了语言的素朴与美。在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先贤老子于《道德经》中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为“真实的表述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表述不见得真实”,这可能是中国现存的文献里呈现的最早也最简短的语言观。李光泽的诗歌语言正是这样一种有着“信言”品质的语言,他的诗歌以及物性的叙事直面复杂的现实人生,以真诚的写作姿态书写个人情感、精神困境以及时代迁变,他的诗歌语言因此呈现出生活的质感。需要强调的是,李光泽的诗歌语言并不是不美,而是与先锋性的修辞策略相比,他的诗歌语言自然地遵循现代汉语既定语法规约,很少采用陌生化的修辞策略,他的诗歌文本很少出现晦涩难懂的情况,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明朗透彻的阅读效果。
诗集《对一片草地的颂词》由“对一片草地的颂词”、“选择一把琴做我的知己”、“一场雪落在我的园子里”、“山坡上的一万只红灯笼”、“一株励志的植物”五个小辑构成,收录了90首诗作。通读诗集中的“后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创作历程。李光泽的诗歌写作始于读师范期间,学校阅览室的一本《山西青年》杂志上的一首小诗《牧归》催生了他诗歌写作的热情。“农家子弟—师范生—中学教师—公务员”构成了他的生活轨迹。他的诗歌写作有过创作和发表的高峰期,也曾因故中断,甚至一度决定舍弃。尽管如此,李光泽的诗歌写作仍然表现出不俗的水平。仔细品读他的诗歌作品,再联系他的生活轨迹,你会为他诗歌中流露的真诚而感动,你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拥有诗意生活的诗人,你也会发现无论是在艰苦的读书和教书岁月里,还是长期从政的机关生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本心,他的本性永远地扎根于厚重的土地。在庞杂的现实生活面前,他保持着清醒的良知和可贵的悲悯心,保持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使命感,你能感觉到:他的精神面貌和诗歌文本中的“我”保持了形象的一致,他是一个大隐于市朝的理想主义者。
《对一片草地的颂词》呈现的是一种真诚的生命体验。他的诗歌意象丰富多元,但大部分都采自生活。如《一把椅子》主体意象是椅子,通过这个物象,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椅子上的“我”的精神困境,椅子折射了机关生活的日常,也是“我”的隐喻,“固定”、“规定”呈现的是一种束缚状态,“椅子”摇摇晃晃的状态也折射出诗人的中年心境,一边是远去的童年、青年,一边是必将老去的岁月,可以说这是欧阳江河所说的一种“中年写作”。这个生命阶段经历了太多,认识了太多,生活把人的心态重新打磨了一遍。李光泽的诗歌语言呈现出被生活打磨过的质感,像他的名字一样,呈现出一种透明的光泽。这种光泽代表了一种理想,它是诗人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矛盾纠结的心理动因,也是诗人一路艰辛走来的精神支撑。《对一片草地的颂词》这首诗体现的正是诗人对理想信念、对纯正人格的坚守。这首诗充满了森林、江湖、食肉动物等意象,它们构成了严密的符号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意指人类社会,像食物链一样,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存在竞争,残酷性是必然的,但人是有人性的。李光泽意识到了人的独特性,他愿意做一个现实中的弱者,像羊一样亲近草地。李光泽是一个“食草动物”,亲近自然、宁静、土地、植物、谷子。《一棵树》充满了童真的旨趣,一个人欣赏叶落的同时,也在热爱生命。一个老人在暮年没有死亡的焦虑,却能像一个孩子在历经岁月沧桑后保持纯真,这一切都是在植物的教导中完成的,诗人以植物为师,简单自然,反复模仿,向植物学习,最终锤炼了一种悠美的心境。像古往今来的众多文人一样,李光泽爱山丘,愛山中植物,他是城市机关里的隐者,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修炼植物般的心境。类似这样的诗歌很多,比如《把一株菊种在我的血液里》《一株励志的植物》《一株谷子》等。
李光泽的诗歌之所以具有“信言”品质,在于作为诗人的他具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对世道人心有着深入幽微的探察。他的诗歌充盈着丰富的情绪,亲情、乡愁、苦困、孤独、无奈、悲伤,当然也有阳光和信念。《旷世的孤独来自一场攻心的雪》抒发的是一种深刻的内伤,是一种历经岁月沧桑后的无奈。“雪”代表纯洁,它让诗人开始省察自我的伤痕。这是被人事划过的印记,每个人都是一座不曾相连的孤岛。在孤岛里,你能窥见李光泽的孤独,也能看到自己的孤独。文本中的李光泽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批判者,既批判他人,也批判自我。如《套路》《一盏费油的灯》《人情是一块橡皮》等反映的是诗人对世道人心的洞察。李光泽的诗歌意识到了民族文化深处的顽疾,但他是温和的,也是无奈的,但他转眼又鼓起信念。《狗的辩护词》《裂变》是对自我的深入批判,体现的是诗人对人性人心的深入反思。《裂变》这首诗相对其他诗呈现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它体现的是现代人一种复杂的自我,书写的是一种现代性催生的精神困境。李光泽的诗歌除了批判,除了失望,也保留着阳光、信念和希望,充满了乡愁和亲情。他始终和故乡的土地保持着深入的感情联系,没有背弃土地带给他的素朴真诚,没有被都市的灯红酒绿所迷惑。他保留了最初的真诚,像一个孩子一样,单纯天真。《矮小的母亲》《父亲是一株绝好的庄稼》《归来》反复书写了亲人、亲情,尤其《归来》反映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念,那种信念来自母亲,来自故乡。李光泽的诗歌中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远方想象,他在繁杂的生活里,用诗意营造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它模仿自然,接受来自植物的清新空气。
看惯了堆砌辞藻、无病呻吟的诗歌,读李光泽的诗集于我是一种惊喜。与诸多写作却没有健全人格的人相比,李光泽真正表现出一种诗人气质,一种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担当。他的诗歌书写真性情,追求真善美,和自我相关,和世道人心相关,和理想信念相关。这是一部有着“信言”品质的诗集,但愿每个读过的人,都能遇到惊喜,并且从中获取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