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中融资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2020-03-20吴建国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PPP项目风险管理

吴建国

摘要:政府为转变职能、减轻财政负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借鉴国外新型投融资模式——PPP模式。此模式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即减轻政府初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负担和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目前我国PPP模式正处于初级阶段,大多具有融资建设期长、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融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PPP模式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投融资理论,探讨推动PPP模式融资健康发展的途径。一方面,逐步规范的PPP模式对政府职能转变,减轻财政负担,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PPP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PPP政策法规不健全、社会资本方出资能力不足、融资方式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PPP模式发展进程。解决融资问题是目前PPP模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可有效推动我国PPP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风险;风险管理

PPP项目最早由英国政府发起,继而在其他国家迅速大范围推广及应用。主要涉及领域为交通、技术、水务、监狱、医疗、福利、城市改造等。我国从2013年开始,经济步入增长速度换挡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开始暴露,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推动PPP模式,使其成为补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方式。2014年9月,国务院、财政部陆续颁布43号文及6个政策性指引文件,形成了我国初期PPP模式运作的管理体系。引进PPP模式,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加速的历史进程下,地方政府普遍背负较大债务负担的背景下,形成了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可以将大量的民间资金、社会资本引入到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领域,发挥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作用,又能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推行PPP模式,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运营模式,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可使政府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创新效益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法治意识、市场意识,使政府更好的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PPP项目在融资中面临的风险

(一)国家角度风险

1.宏观调控政策风险

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下,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变动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不能履行合同的风险。

2.PPP法律法规风险

因PPP模式现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充分发挥其优势,融资中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有:一是PPP模式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不稳定,使PPP项目公司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PPP法律法规变更,政府出台新行政法规或修改原有行政法规,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颁布的政策和财政部规定的文件不一致,导致项目内容发生变化,从而威胁到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终止和失败。PPP法律法规风险对项目融资产生直接影响。

(二)金融机构角度风险

1.利率变化风险

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项目公司造成融资成本损失的可能性。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利率不做调整,如遇利率下降,则意味融资成本偏高。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根据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如处在加息周期,则融资成本随之加大。

2.项目批贷风险

项目在审批过程中,由于审批程序过于繁杂造成批贷时间过长,成本过高而导致审批结果不确定的风险。金融机构审批环节包括:对社会资本的专业能力、行业地位、财务实力、合作经验和优势、投资目的和愿景进行分析。对项目本身的付费方式、合作方式、所属行业进行分析。对政府的地区经济环境、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政府治理水平等维度进行分析。PPP项目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项目公司将面临贷款被拒风险。

(三)项目公司自身角度的风险

1.资本金审查风险

在PPP项目建设中,资本金审查是融资业务第一道环节,也是授信方案及贷后检查的重要内容,体现严监管、防风险的监管理念。主要包括:一是资本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二是资本金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出资比例要求;三是资本金是否已经实缴到位。由于PPP项目属于重大民生和公共领域,投资额一般巨大,项目资本金出资比例一般为项目总投资的20%~30%,产能过剩行业为40%,项目公司自有资本金往往不足,资本金筹措压力较大,产生了项目融资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未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的价值,从而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可能性。评级公司通过对PPP项目公司总体债务水平、历史偿债能力等进行总体风险评估,对信用状况的安全性、收益性、成长性、流动性、生产性五指标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评出信用等级。相对于政府部门, PPP项目公司的信用水平认可度一般较低。

3.还款能力不足风险

PPP模式取代地方融资平台,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模式。融资由项目公司负责,普遍缺乏有效的抵质押、保证等担保方式,只能以项目特许经营权、收费权作为质押,自有经营性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为PPP项目公司提供擔保,承诺回购投资本金、保本保收益等兜底安排或以其他方式违规承担偿还债务。项目公司还款来源单一,金融机构内部审批存在风险。

4.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风险

资产负债率过高,指企业资金来源中,债务资金来源较多,权益资金来源较少。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相对较高,势必带来较高的还款压力,现金流相对不足,资金链容易断裂,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导致项目公司不能正常运营。同时导致融资成本进一步升高,增加了再融资的难度。金融机构对资产负债率有标准和要求,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必然会增加债务融资难度。

5.融资方式单一风险

PPP项目融资渠道主要来源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方面,由于PPP项目比较复杂,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期较难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方面,银行资金体量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银行的资金成本相对其他融资方式较低,现行的PPP项目融资偏重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窄。

三、PPP项目应对融资风险的策略

(一)PPP政策、法规风险的应对措施

1.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针对政府宏观政策的变动带来融资的不确定性,项目公司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政府应承担法律政策变更风险。项目公司承担项目建设、运营成本、建设周期、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风险。同时PPP项目公司应正确认识政府的地位与功能,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及时调整融资方案。

2.完善PPP项目法规

项目公司对法律法规不完善的风险,可通过加强合同管理的方式规避,在合同中对各方权利义务或法律法规未规定的内容约定不明确,应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后果。防范未来法律变更风险对融资的影响,主要是项目公司对政府权利义务的合理性的界定来实现。即通过合同条款,对融资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对措施,事先做出明确约定。例如,某市BOT供暖项目中,社会资本与政府签订的PPP项目特许经营权合同中明确约定“在特许经营期内,项目公司不得将特许经营权及相关收益进行出租、抵押或质押给任何第三方”,金融机构按此约定不能做此项目融资业务。此约定严重违背国发办[2017]79号文件,文件规定:努力破解融资难题,为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融资服务,完善特许经营权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制度。经项目公司与政府进一步沟通协商,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约定“在特许经营期间,同意项目公司将特许经营权及相关收益进行质押,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事项。”由此项目公司融资得到了政府有力的支持,融资最终顺利批贷。

(二)应对金融机构风险的措施

1.加深利率市场化理解

首先,利率市场化指由单一政策因素决定向资金的供求因素决定而转变。资金市场受政治、经济、社会、汇率、国际环境等多因素影响,项目公司深入理解资金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才能做出融资的规划与安排。其次,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通过金融机构对利率市场的熟悉,可以帮助项目公司及时有效获得相关信息,调整自身融资方案。

2.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

项目公司主动邀请金融机构参与到PPP项目中去,对项目公司行业状况、政府综合实力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对项目公司在公共服务领域已形成龙头、部分行业在细分市场领域具有技术、施工、运营、管理优势的行业。对政府所在区域、财力、规范性、历史违约记录等分析,甄别风险。同时要求金融机构结合PPP项目融资需求,帮助地方政府设计PPP项目,适当调整投融资条件和风险控制体系,加快审批速度,结合所在自身的资源、风险偏好,做出合规性判断,使融资渠道顺利通畅。

(三)应对项目公司自身风险的措施

1.严格资本金审查

PPP项目公司对自有资本金来源,按照“穿透原则”落实,落实到资本金最终来源,确保资本金来源合法合规、实缴到位、出资比例符合国家规定的最低比例要求。资本金用途只能用于本项目投资建设,不得以任何方式撤回、抽逃。对“明股实债”、股东借款、借贷资金等债务性非自有资金和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等方式违规出资或出资不实的问题,不得作为自有资金。以现金出资的,现金出资比例要符合要求,非现金出资比例不得过高。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已办理相关评估手续、移交手续。充足资本金保障有利于降低杠杆、抑制投资过热、降低金融风险。

2.加强信用水平建设

项目公司树立讲信用、重信誉、遵守合同的风险防范意识,化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建立良好企业信用,提高信用水平,将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借助各级政府网站,披露信用水平。通过信用平台不断完善,项目公司对资信水平和信息质量不断提升,满足金融机构对其资信的要求,从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为融资奠定坚实的基础。

3.落实收入来源

项目公司在推进PPP项目融资时,加强对项目还款来源分析,包括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用于归还贷款到期后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使用者付费、政府付费、项目本身运营收益及其他收益等,确保特许经营权协议、政府购买协议、资产转让协议合法、有效、稳定。第二还款来源指贷款到期后,第一还款来源无法正常归还贷款本息,而确定归还贷款本息的还款来源,目的为项目公司的重要的增信方式。具体指收费权质押或应收账款质押、第三方担保、资产抵押等。项目公司通过分析还款来源各个环节潜在风险,做好风险评估和预判,将风险关口前置,可有效化解融资危局。

4.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

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主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着手。外部环境指项目公司发现存在经营风险,应规避高风险项目,压缩投资和生产经营规模,将潜在存在的风险释放,释放风险之后收回的资金用于偿还负债,降低资产负债率。内部因素指搭建内部资金管控平台,发挥集团和本级财务部、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各自资金管理职能,实现资金内部统一调度,集中、合理使用,避免资金体外循环,最大限度提高资金内部使用效率。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可在项目公司贷款利率低于投资收益时,利用财务杠杆,规避经营风险,提高股东权益。

5.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的多样性有利于风险的分散。PPP项目融资主要来源为银行贷款,渠道较窄。从项目周期及发展阶段角度来讲,无法满足PPP项目投资金额大、特许经营期限长,难以提供充足的中长期贷款等融资需求。项目公司应分段选择融资工具,打造不同参与主体不同的融资渠道,避免项目融资期限错配,大力拓展其他融资渠道,推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丰富PPP项目创新融资服务体系。

四、结语

在我国,PPP融资模式已经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丰富了原有融资模式,同时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是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融资发展模式。如果融资不到位,PPP设立的初衷都难以实现。目前我国相应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PPP模式发展经验较少,政府应不断的完善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对社会资本方做深入的考察,理顺金融机构通道,控制财政承受能力。其次,不断完善相关PPP法律法规,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多途径破解融资瓶颈,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对缓解财政压力,分散风险,提高效率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资金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提供全面指引,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公司作为融资主体,应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企业良好信用,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方案。PPP各方应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不断探索来进一步完善融资机制,逐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PPP融資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琳琳.基于PPP模式下项目融资研究[J].财会学习,2018(19).

[2]张杰娜.PPP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基于民营社会资本角度[J].现代商贸工业,2019(04).

[3]高法国.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8(24).

[4]刘昕.PPP项目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2).

[5]张华,杨芬.PPP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

(作者单位:北京源通洁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PPP项目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风险分摊的PPP项目投资决策与收益分配构建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
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市政 BT 项目投资人融资风险研究
养老金投资PPP项目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