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腔健康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03-20龚放华
黄 娟, 龚放华
(1. 南华大学护理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2. 湖南省人民医院 护理部, 湖南 长沙, 410002)
全球口腔数据库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69年建立,并且全球口腔疾病流行趋势报告会每年公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一些发达国家均成立了定期组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制度。根据2009 年的调查显示,美国有牙医保险的居民占57%,在这些居民中,会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占81%,而其他没有保险的会定期检查牙齿的仅占34%。根据一项来源于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受益于长期口腔检查,65岁以上美国老年人发生牙齿脱落风险的比例大大降低,这个比例由20 年前的46%降低到26%[1]。因此,长期定时进行系统地口腔检查对预防众多口腔疾病如牙周病、龋齿、口腔癌等有重要作用。中国居民口腔保健意识相对淡薄,表现为重治疗而轻预防,易引发多种口腔疾病和相关并发症[2-3]。
国内老龄化趋势严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问题是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口腔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与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密切相关[3-4]。目前的研究已证实,多种全身性疾病,如患有心脏病[5]、糖尿病[6]、肾病[7]以及高血压[8]等疾病的患者易发口腔疾病,且会相互影响。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首次制定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明确提出了老年人应掌握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9]。成年人群中,龋齿和牙周炎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缺牙的最主要原因[10-1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因素已不再是影响老年人缺牙发生的最关键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口腔健康意识的淡漠[12-13]。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区域内人群口腔健康状态及口腔疾病流行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与健康措施[14-15]。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受社会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全国不同地区关于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的情况[16-17]。目前,关于国内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对472例来自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7月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甲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符合标准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本研究;②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无法客观准确完成调查;③合并严重的基础疾患,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肿瘤患者等。根据横断面研究样本量计数公式,最终确定样本数为472例。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一次性口腔器械盘、热牙胶棒、打火机与酒精灯、清洁用品(无菌棉签、医用口罩、检查手套、洗手液与快速手消毒液、漱口杯)、手电筒、记录用笔等。
1.2.2 调查量表
1.2.2.1 牙缺失情况相关调查表: 牙缺失情况调查表包括调查人群的一般资料和牙缺失发生的健康意识、知识、行为因素调查。调查人群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生活区域、年龄、基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指标,通过现场调查询问,客观记录。牙缺失发生的健康意识、知识、行为因素调查:问卷主要参照WHO提出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四版)》内容[9],咨询口腔专家后进行了本土化修订,包括口腔健康知识、意识与行为3个维度14个条目。①口腔健康知识维度:调查老年患者对常见牙周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②口腔健康意识维度:调查老年患者对出现的牙齿有洞、牙痛、牙龈出血的态度。③口腔健康行为维度:调查老年患者刷牙方式、单次刷牙时间、刷牙频率、牙线使用频率等口腔卫生行为。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6,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36、0.895、0.92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2 口腔检查表: 口腔检查表包括牙齿缺失情况和口腔义齿修复情况2个维度,符合中国老年人口腔情况,由专业的口腔医生检查并填写。牙缺失标准:牙列中有一颗牙到全口无牙,但不涉及第3恒磨牙(智齿)。进行一致性检验后发现,受检者本身Kappa值=0.93,检查者与参考检查者之间Kappa值=0.86,可靠度高,具有可行性。
1.2.3 调查方法
1.2.3.1 调查员培训: 调查员在上岗前接受至少3次以上的集中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访问的基本礼仪、态度、方式及方法;熟悉问卷内容及产生背景;掌握口腔多发疾病的检查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
1.2.3.2 预调查: 在门诊随机选取30例老年人群为检查对象,由检查者和参考检查者共同检查人群牙缺失状况,独立纪录,第2天,再次对受检者进行相同检查并记录。
1.2.3.3 现场调查: 向体检老人耐心解释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在取得同意后进行调查。对理解能力较差和视力不好的老年人,由调查员多次耐心读题讲解后协助其填写问卷。调查结束后,立即对问卷进行现场核实,对访问过程中位作答或未明确作答的问题,及时确认并追问。剔除不合格问卷29份,最终有效回收443份,有效回收率为93.86%。
1.2.3.4 数据录入: 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为确保所有数据准确无误在重复录入、核查、纠错中均由双人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研究
443例老年人群中,存在牙缺失270(60.95%)例,75岁以上人群牙缺失比例最高,为74.40%(93/125);60~65岁、66~70岁、71~75岁3个年龄段人群的牙缺失率分别为42.86%(45/105)、54.05%(60/111),70.59%(72/102)。调查人群中合并基础疾患较多,牙缺失患者中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7.78%(48/270)、12.59%(34/270)、35.56%(96/270)、7.41%(20/270)。
2.2 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人口学因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生活地区、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均是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1。
表1 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人口学因素
2.3 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意识、行为因素
在口腔健康知识相关指标中,与无牙缺失组相比,牙缺失组对“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牙龈出血是否需要治疗”、“牙齿不痛但有洞是否需要治疗”3项指标的认知更为消极;在口腔健康意识相关指标中,牙缺失患者更倾向于“没有必要定期检查口腔”、“牙齿健康与日常行为关系不大”;在口腔健康行为相关指标中,牙缺失组患者的“单次刷牙时间”、“刷牙频率”、“牙线使用频率”均较小。见表2。
表2 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口腔健康知识、意识、行为因素
2.4 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以牙缺失请况为因变量,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性别、生活地区、年龄、基础疾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牙龈出血是否需要治疗、牙齿不痛但有洞是否需要治疗、定期检查口腔是否必要、牙齿健康与日常行为关系、单次刷牙时间、刷牙频率、牙线使用频率15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说明详见表3。结果发现,性别、年龄、基础疾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口腔健康知识(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口腔健康行为(刷牙频率、牙线使用频率)是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3 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多因素分析赋值表
表4 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老年人口腔健康现状
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在客观上造成了老年人群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18]。口腔的健康状况与人群年龄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年龄越大,个体的口腔健康状况越差。老年人牙龈出现生理性萎缩,造成牙缝隙增宽、食物嵌塞,龋病高发[19]。同时,合并存在的慢性基础疾患,一方面影响了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与口腔疾病相互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20-21]报道称,龋齿、牙周组织受损、粘膜组织不良、牙列缺失是影响老年身心健康最主要的牙周疾病。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重在预防,但由于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存在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差,对生硬的健康宣传教育接受度不佳。若能在了解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或能有效提高老年的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接受度。因此,本研究对472名健康体检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对口腔健康意识、行为等的了解状况,以期为进一步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
3.2 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人口学因素
3.2.1 性别: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缺牙风险显著高于男性,且性别差异是影响牙缺失发生的独立因素。分析原因有:①绝经后,由于内分泌和免疫力下降,在骨密度流失方面,女性比男性更为严重[21]。②女性生理素质比男性差。③女性更爱吃软糯米饭、甜食等。所以女性老年人要在专家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和微量元素;在饮食上忌贪软甜食,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饭后及时漱口,早晚正确刷牙,学会正确使用间隙刷和冲牙器等);也应保持适当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3.2.2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75岁以上的老年人牙缺失率最高,这可能是因为年龄越大,牙龈进行性地出现生理性萎缩,牙槽骨吸收,造成牙缝隙增宽、食物嵌塞,龋病高发[21]。此外,老年人依从性较年轻人差,口腔保健意识薄弱,口腔卫生情况差,且老年人感知能力差,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差,均可引发口腔疾病。
3.2.3 生活区域: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地区牙缺失的差异,结果显示,城市牙缺失率明显低于农村,这可能的原因与城市老人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更多,健康意识更强,受周围人群影响更大,经济文化水平和医疗水平更高,对于口腔疾患更重视,治疗更及时有关。
3.2.4 基础疾患: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比较不同基础疾患牙缺失的差异,结果显示,在缺牙人群中,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7.78%(48/270)、12.59%(34/270)、35.56%(96/270)、7.41%(20/270)。糖尿病与牙周炎有明确的影响关系,随着糖尿病病情日益恶化,患者骨流失也越来越严重,牙槽骨等骨性支持结构破坏更加严重,牙周炎治疗较困难[22]。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牙种植术前要严格控制血糖<8 mmol/L,术后静脉抗炎,长期随访,以确保种植成功率。高血压会导致患者牙周微循环障碍,病程越长,高血压程度越重,微循环障碍越明显。牙周组织血液属于末梢血供,对外周微循环变化十分敏感[23]。柳锋等[24]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群罹患牙周疾病的风险是健康人群的1.85倍。因此术前血压应保持稳定,尽量避免手术应激状态下血压波动,降低手术风险。脑卒中对患者口腔健康的影响主要来于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脑卒中因活动不便,刷牙频率下降,偏瘫侧齿间易存留食物残渣,导致细菌寄生。国内外多项研究[25-26]均表明,脑卒中是影响牙周病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老年人群中,口腔疾病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多与全身基础疾患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在进行种植手术前,必须严格控制基础疾患,以降低手术风险。
3.3 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口腔健康知识、意识、行为因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无牙缺失组相比,牙缺失组对“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牙龈出血是否需要治疗”、“牙齿不痛但有洞是否需要治疗”3项指标的认知较为消极;在口腔健康意识相关指标中,牙缺失患者更倾向于认为“没有必要定期检查口腔”、“牙齿健康与日常行为关系不大”;在口腔健康行为相关指标中,牙缺失组患者的“单次刷牙时间”、 “刷牙频率”、 “牙线使用频率”均较小。这表明,老年人群,尤其已经存在缺牙的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率较低,这种消极的认知会进一步引导错误的口腔健康行为,加重口腔疾病。牙龈出血是牙周疾病最常见的信号,若不及时处理,病变向牙根等深部组织发展,逐渐形成牙周袋,若进一步侵蚀牙槽骨,致使牙齿愈加松动,最终可导致牙齿脱落[23]。老年患者不良的口腔健康行为,会导致诸多牙周问题,更有研究[27-28]证明,牙周问题会加快骨流失,直接影响种植愈后稳定。
3.4 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开展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基础疾患、“刷牙时牙龈出血是否正常”、刷牙频率、牙线使用频率是影响老年人群牙缺失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可见,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牙缺失比例较高,口腔健康知识缺乏,口腔健康行为差。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除了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影响,还可针对刷牙频率、牙线使用频率、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口腔健康行为进行健康宣教。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