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咽解毒液在颌面部骨折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2020-03-20董丽娟
李 智, 董丽娟, 王 谨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护理部, 广东 中山, 528401)
口腔颌面部血管分布密集,血液循环丰富,且暴露于人体表面,容易受到各种原因的损害,从而导致生理功能障碍以及解剖结构破坏,尤其会对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造成较大的破坏[1-2]。颌面部骨折主要以外观改变、面部肿胀、疼痛、饮食与说话受限为临床表现,不仅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躯体伤害,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临床上对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而有效的口腔护理对促进颌面部损伤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意义[4]。医院近年来运用中药复方口腔护理制剂利咽解毒液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在抑制细菌繁殖、散瘀止痛、利咽消肿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5-6],为进一步论证利咽解毒液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颌面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利咽解毒液进行口腔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15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55岁;②经临床诊断以及X线确诊为颌面部骨折,并符合《耳鼻咽喉科学》[7]中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标准;③患者既往无口腔疾患及颌面部损伤。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顽固性口腔溃疡或其他口腔疾患;②HIV阳性患者;③对本次研究中的利咽解毒液药物过敏患者;④合并严重心肺、肝肾、血液以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B、C 3组。A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34.80±11.15)岁;B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36.09±10.88)岁;C组50例,男37例,女12例,年龄(35.33±10.34)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择期行手术治疗。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开展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等。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A组患者生理盐水、B组患者甲硝唑、C组患者利咽解毒液进行口腔冲洗。
口腔冲洗方法:护士将病床抬高30°~40°,无法抬高床头者则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把治疗巾铺垫于患者颌下,将弯盘置于患者口角旁。使用棉签蘸取冲洗液擦拭患者口腔四周,嘱患者张口并使用口镜拉开口角,观察口腔黏膜及创口情况。将200 mL冲洗液注入输液瓶后插入输液管,并保持关闭状态,确认负压装置及吸引通道正常、无堵塞。护士一只手持输液管按照口腔上下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 颊部、右上咬合面、右下内侧面、右下咬合面、牙间隙、上下龈 颊沟、上、舌、口底等部位的顺序依次持续冲洗,避开舌根及咽后壁。另一只手运用吸痰管吸出口腔内冲洗液及唾液,防止发生误吸或呛咳。指导舌体活动正常的患者用舌尖对牙齿舌侧面进行按摩清洁,冲洗完毕后关闭负压吸引装置,清洁并擦拭患者面部、口周,术后给予口腔冲洗2 次/d,连续冲洗7 d。
利咽解毒液配制:由中山市中医院中药房专职药剂师配置,配方:土茯苓20 g、生地15g、金银花15 g、甘草10 g、赤芍10 g以及薄荷5 g,煎至200 mL, 2剂/d。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干预后即刻、干预后4 h测量患者口腔黏膜表面菌量。干预7 d后,分别对各组患者口腔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时间、口腔舒适度以及疼痛评分)以及口腔并发症发生(口臭、口腔感染、溃疡唾液功能障碍或口干程度)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1.3.1 口腔黏膜表面菌量测定: 采用咽拭子收集各组患者的口腔黏膜标本,并用10 mL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将标本进行血平板培养,并放置在35 ℃培养箱内进行48 h培养,培养后对菌落数进行计数。
1.3.2 口腔舒适度测定: 对患者的口腔舒适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8]进行测定,舒适度大小以数字进行表示,“0”代表舒适,“10”代表极不舒适。要求患者选择0~10的11个点中最能代表其舒适度的数字,自行对口腔舒适度进行评价。
1.3.3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9]: 对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VAS评分共分为10个等级,采用10 cm的长刻度尺,让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情况对刻度尺的相应数值进行选择,“0”代表未感觉到疼痛,“10”表示感受到最剧烈的疼痛。
1.3.4 唾液功能障碍或口干程度评价: 运用Likert 5级评分对患者进行唾液功能障碍或口干程度进行评价:患者无口干症状,0分;患者出现可疑口干,睡眠醒来时轻度口干,1分;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轻度口干但不对讲话和饮食造成影响,2分;患者出现持续口干,讲话或进食时需要饮水,3分;患者出现持续重度口干,讲话或吞咽咀嚼困难,需要随身携带水瓶,4分。
1.3.5 口臭程度评价: 对患者的口臭程度进行主观感觉评价:0度,与患者保持“亲密距离”(15~45 cm)无口臭(戴口罩);Ⅰ度,患者在口腔护理或刷牙后无口臭(戴口罩);Ⅱ度,可在患者床旁或“亲密距离”中闻及口臭(戴口罩);Ⅲ度,可在病房内及“个人距离”(46~100 cm)即可闻及口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口腔黏膜表面菌量变化
护理干预前,3组口腔黏膜表面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即刻与干预4 h后,3组口腔黏膜表面菌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组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菌量少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菌量比较 105/mL
2.2 患者口腔恢复情况
护理干预前,3组患者的口腔舒适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C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口腔舒适度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3组患者的口腔恢复情况比较
2.3 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干预后, C组唾液功能障碍或口干程度评分(0.17±0.05)分,低于A组的(1.02±0.13)分和B组的(0.58±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口臭程度低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3组均无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及感染情况。
3 讨论
颌面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头面部损伤之一,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主要以正常咀嚼功能受损和引起面部畸形为主。临床上对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0]。研究[11]指出,手术或骨折等致使患者口腔内损伤,导致患者张口活动受限,口腔微环境被破坏,口腔内的细菌大量繁殖,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并发口腔感染的风险,影响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口腔护理是采用合适的口腔护理液、口腔护理工具,通过一定的口腔清洁、预防疾病的方法达到清除口腔菌斑、保持口腔湿润、减轻或预防口腔异味的方法。良好高效的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口腔致病菌的聚集情况,改善患者口腔情况,其中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是口腔护理的关键环节[12]。临床上常用的口腔护理液为生理盐水和甲硝唑漱口液,但研究[13]指出,生理盐水洗漱口腔后水分蒸发易形成高渗溶液,析出的氯化钠成分在口腔黏膜组织上大量聚集,诱发口干、黏膜出血等症状。甲硝唑为抑制厌氧菌首选药,在口腔内大量使用可导致口腔菌群失调。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制剂在抗炎方面效果显著,中药漱口液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中医认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缘于外伤伤及颌面筋骨血脉,致皮肉血脉筋骨破损,气血运行受阻,血溢脉外,气滞血瘀,不通则痛[14]。利咽解毒液是由赤芍、金银花、冰片、薄荷、生地等药物熬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含有具有显著抗炎、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黄酮类以及皂苷类活性物质,具有利咽消肿、清热解毒、消散止痛的作用[15]。其中赤芍有显著的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作用;金银花是具有明显抗病毒、抗菌效果的清热解毒的良药,被临床上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等,能够取得良好的口腔感染预防作用;薄荷在临床上常用于牙痛、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调节免疫、抗炎的作用;冰片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等疗效,常与薄荷合用,以增加口腔舒适度及口感清凉感。医院前期研究指出运用利咽解毒液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并发症的临床效果[16]。本次研究中,采用利咽解毒液的进行护理的C组患者在接受7 d的口腔护理之后,其口腔黏膜菌量、口腔恢复情况以及口腔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护理的A组患者以及采用甲硝唑溶液进行护理的B组患者。提示采用利咽解毒液对颌面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口腔护理,能有效控制口腔黏膜表面细菌繁殖,促进创口恢复,减少疼痛,降低术后口腔并发生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