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对乳腺癌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3-20钟显峰
钟显峰
乳腺癌是影响女性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严重疾病,近年来呈年轻化趋势发展[1]。目前,根治性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然而部分研究发现,传统根治性手术清扫淋巴结时能够损伤肋间壁神经与胸前神经,致使患者术后患侧上臂与胸壁出现运动与感觉异常[2]。因此,在合理清扫淋巴结的基础上,尽量完整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完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本院对48 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方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2 月~2018 年2 月枣庄市立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96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65 岁,平均年龄(43.5±7.5)岁;TNM 分期:Ⅰ期30 例,Ⅱ期18 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2 例,浸润性导管癌36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8~65 岁,平均年龄(43.4±7.8)岁;TNM 分期:Ⅰ期31 例,Ⅱ期17 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3 例,浸润性导管癌3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证实;单侧病变;均为女性;本次研究向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告知,并获取到了同意权。排除标准:已出现远处转移;凝血异常;其他脏器功能严重性障碍;手术前存在躯体功能障碍。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方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即根据患者乳房形态与病灶部位进行切口设计,距离肿瘤边缘>3 cm 的部位行皮瓣游离并,切开皮肤,清扫胸大肌淋巴结,之后由下至上的分离乳腺与深面胸大肌筋膜,直到胸大肌外缘,翻起乳腺并向外拉紧,对乳腺组织与胸大肌外缘予以纵向分离,清理腋静脉四周的淋巴、脂肪以及肩钾肌群筋膜,之后予以根治术。术中操作时注意保护好相应的血管与神经。术后明确腋下情况以及皮下积液,确保引流通畅。
对照组仅行传统根治手术治疗,即手术切口与研究组相同,牵拉胸大肌,将胸小肌切除,对腋窝、锁骨、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予以全面清扫,未保留胸前与肋前臂神经,其他操作与研究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胸大肌萎缩、上臂水肿、上臂运动障碍与感觉异常。②随访1 年,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③参照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年生活质量进行判定,并比较。该量表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4 个维度,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肿瘤复发与转移情况对比 随访1 年,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2 例(4.17%),转移3 例(6.25%);对照组患者肿瘤复发3 例(6.25%),转移3 例(6.25%)。两组患者1 年内肿瘤复发率与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0.000,P>0.05)。
2.3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研究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躯体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年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b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现已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早期乳腺癌无典型的症状表现,部分存在乳头溢液、乳腺肿块、皮肤“橘皮样”与“酒窝征”变化、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需要进行乳腺筛查才可发现。目前,乳腺治疗方法根据患者身体情况与肿瘤分期而定,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射治疗、中药辅助治疗、内分泌治疗与生物靶向治疗等。从发病机制来看,乳腺癌属于全身性疾病,其治疗效果与疾病的控制程度有关,所以手术范围可以相应缩小[4]。同时,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方式也在基于根治性的基础上,向着合理化、微创化的方向发展[5]。
目前,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的首选方案,然而因胸前神经内侧支从臂丛神经内侧发出,且在走行于胸大肌、胸小肌内侧,胸前神经的另一分支则通过胸小肌外侧而到达胸大肌外侧,若全部切断重要的胸内侧神经,术后则易导致胸小肌、胸大肌萎缩,以及胸前壁感觉异常等问题[6,7]。同时,由于肋间壁神经的走行与起源亦十分复杂,且一些患者肋间壁神经被脂肪所包裹,不利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时识别,因此也可以出现损伤[8,9]。因此,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是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强化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方式[10]。本研究对48 例乳腺癌患者应用了保留胸前神经及肋间臂神经进行根治手术,结果显示:研究组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 年内肿瘤复发率与转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0.000,P>0.05)。术前,两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研究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5.55±5.82)、(60.45±4.53)、(56.61±5.62)、(58.64±5.5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7.68±4.95)、(52.08±5.68)、(45.58±4.83)、(49.85±4.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术中缩小了施术范围,可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进一步减少了损伤营养胸肌与胸大肌血管,抑制出血,且相对完整保留了肋间壁神经,进一步减少了术后并发症风险,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应从胸小肌外下缘由上而下的对淋巴脂肪组织进行切除,否则易诱发支配区域麻醉等不良症状[11]。
综上所述,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且对整体疗效无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