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青山的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
2020-03-19常晓航文慧
常晓航 文慧
飞机飞越阴山山脉,接近内蒙古高原,在远远的大青山脚下就是被称为青色之城的呼和浩特。早在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在这里设立了云中郡,而拓跋鲜卑也选择在这里定都,均证明这里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东胡、匈奴、鲜卑、契丹、突厥、蒙古等一批批草原民族在这里交替兴盛与中原文化持续碰撞,让这里的民族融合历久弥新。但内蒙古在我的印象中依然是银碗里飘香的奶茶和那醉人的烈酒,或是三五赤膊大汉力拔山兮的粗犷,亦或是一哨武侠人物纵马天涯的畅爽。因而感觉内蒙古产权人做事风格亦当如斯。
诚如在学习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时,我们大多关注的是中原王朝的兴衰起落,而忽视了地广人稀的边疆变迁一样。如今在我们反复论及产权市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变革时,又一次习惯地将目光集中在了东部沿海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不可否认,诸如内蒙古产权市场等一些地处边疆的产权交易机构的业务量着实难以与东部地区匹敌。但有一点也值得大家注意,往往被人们忽视的小小变量才是引发变革的突破之处。此前,与内蒙古产权的交流多停留在电话或者会议间隙的短暂沟通。所能了解的,也不过是只言片语,此次的内蒙古之行虽然短暂,但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近距离的接触绕过这障目的“一叶”,增加些更加直观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2003年到2013年的那段时间被产权行业称为“黄金十年”,凭借着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很多交易机构都站稳了脚跟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翻看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的相关资料时,我们明显注意到,在这十年间,虽然其实现了很大的飞跃,但并不算及时跟上,也不像某些交易所“翻着跟头”似的增长。而这个问题直到我们见到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董事长马志春同志,才在交谈中逐步找到答案。
有些艰苦的开端
此前向马志春约稿时有过简短的交流,但此次内蒙古之行却打破了我们的最初印象,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做理论研究的人,他说话干脆利落,说起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的过往如数家珍,同时从交谈中也让我们体会到内蒙古产权确实有些艰苦的开端。
2005年,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刚刚经过重组,正式开始独立运营,但却举步维艰。当时的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是一家很小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而与此同时分布在盟市的几家类似机构,也都因政策原因难以为继。内蒙古虽然地域辽阔但国有企业数量不多、总量不大,分布也极为零散,所以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下称“中心”)本身业务量很小,却又遇到上级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撤销的尴尬境况。随着全国国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大部分地区的产权交易机构都开始陆续境况好转时,中心却还默默无闻,甚至被客户认为是社会上的民营机构,直到自治区国资委指定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作为全区唯一一家合格产权交易机构,才真正具备了开拓市场的条件。当时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的3号令虽然出台了,但社会各界对产权市场的认识还很不到位,内蒙产权交易中心更多是在做着政策的推广与营销工作,而业务上主要是为国企改革重组中提供交易流程服务,虽然谈不上太多的技术含量,不过也基本解决了企业职工的吃饭问题。当时中心有一个用半年时间跟进的标的额为15亿元的项目,按照约定收费应为30万元,最后转让方只付了7万元,并被客户告知项目是政府牵头做的,中心只负责了流程规范问题,对项目贡献不大。这让马志春深深地感受到若企业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强、缺乏市场化资源整合与操作创新是难以维持企业长远发展的。
为了改变现状,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领导班子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变自己。这便是2005年中心确立“忠诚、责任、创新、合作”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原因,他们把企业文化理念细化成一条条通俗易懂的做事原则,贴在走廊墙壁上,让大家天天看着,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努力。他们是决心要把团队打造成一支出即能战,战则能胜的队伍啊!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一直打造的企业文化精神也为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所以这次采访本以为马志春会对内蒙古产权的发展大书特书,至少也会表露出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成绩的不易。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最使他自豪的,也是提及最多的并不是中心在工作环境上的改善,也不是牵头打造了令人瞩目的“e交易”联盟和云平台,更不是企业效益的增长。他指着会议室墙壁上的书法作品说:“我们中心最注重的就是企业文化”。作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智、信、仁、勇、严”,它源自《孙子兵法》之“为将五德”,但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却有他们自己的解读,比如他们认为“智”的内涵是精益求精不偷懒。这让我真沒想到。但他们的理解是只有踏踏实实地干活、认认真真的工作才是真正的有智慧,这和做人是一样的。这样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与众不同的标志,并且激励着每一名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持续打造着内蒙古产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规划先行、持续跟进的发展轨迹
2005年,针对全国既将开始的“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提出了着眼全局、以终为始的思考方法,大胆拿出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第一个五年规划,并归纳出“一个中心、多家支点、统一鉴证、功能齐全”的区域市场发展战略目标,我相信这种视野在当时的产权市场,特别是在中小交易机构当中是不多见的。“一个中心”即以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作为的区域市场的核心服务机构,为全区统一市场确立“天元”;“多家支点”即在各个盟市招募会员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作为支撑,开疆拓土,“其实在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当时也没有别的选择”马志春自嘲着说;“统一鉴证”即在区域市场内建立初步的标准化,制定了包括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平台、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会员体系、统一企业文化的“六统一”原则。“功能齐全”即产权市场的功能要全面,交易品种要丰富,不能只做一个红顶中介,而要打造一个大市场。这十六字战略的提出为内蒙古产权市场长远发展勾勒出了框架,但似乎也与日后他们牵头提倡的产权交易机构联合发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一脉相承,就这样,内蒙古产权给自己刻画出了未来发展的远景。从2004年中心全年收入只有70万元起步,规划到2010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这是中心当时所有人无法想象的,马志春说这就是目标的力量。
随着业务量及收入的增加,内蒙古产权的发展虽然比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晚了一点,但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2009年,内蒙古产权的年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然而,还来不及歇口气,就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全国产权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大部分交易机构完成了从原始积累到规模化的发展进程转变。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一些地區的交易机构脱颖而出,拉开了与其他机构的距离,分化为几个梯队,既有通过自身强大资源支撑的发达地区交易机构,借助会员或分支机构,在全国抓大业务、做大市场。也有精耕本地市场,凭借本区域强大的经济总量,把自身的资源挖深挖透,并不断向外辐射的交易机构。在此期间,这些区域市场从制度规章、分支机构、交易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夯实,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无论是哪一种变化都迫使内蒙古产权一刻不停地开始了第二个以机构重组为核心的“五年规划”。最终在2014年,在自治区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心通过增资扩股转变为股份制公司,引进了自治区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做股东,公司的注册资本也提升到了5500万元,到2018年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再次实现了资产翻番,中心资产总额突破1亿元。2015年,中心开始了第三个以做大多要素、多功能平台为核心的“五年规划”的制定,他们聘请了专业机构参与,提出了把内蒙古产权市场做成一个“汇聚市场资源、融通天下产权”的无边界市场的概念,决心要把中心打造成一家“企业化经营、市场化生存、信息化支撑、金融化发展的交易集团”的平台化企业。
互联网思维下的发展道路
马志春坦言,内蒙古产权的发展离不开规划引导,但单打独斗的发展让他们摆脱不了局部跟随的发展路径。“按照行业协会的统计口径,我们勉强算第三梯队”,马志春认真地说道。其实他们一直在不停地追赶,在起步相对较晚、政策环境相对滞后、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内蒙古产权在不断寻求突破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联合发展。“这也不是我们一开始就想清楚的,是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我们发现信息化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分析完环境之后,觉得要想继续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业绩,没有信息化支撑就根本不可能”。“内蒙古的区位劣势很明显,不依托互联网联通全国、共享资源是很难做好这个区域市场的”,内蒙古一直以来都有这种跳出区域发展区域的思路,但即使到这个时候,离未来他们要建立起来的“产全云”仍有一段路需要摸索。
作为行业信息化联合发展的实践者“金马甲”的第一批股东和忠实的拥趸,2014年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就与“金马甲”就全流程互联网系统建设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内蒙古产权自身提不出合适的需求才是全流程互联网操作系统难以落地的真正原因,这也让马志春认识到从全流程操作来思考交易系统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要站到整个市场生态构建和交易机构业态转型的角度去思考。
如果没有与常州产权交易所的交流合作,恐怕内蒙古产权信息化支撑的战略仍将无法实现,“产全云”的设想也不会产生。在那个普通的下午,一南一北的两个不大的交易机构负责人具体如何碰撞出来激烈的火花,恐怕当事人自己也无法描述的十分清晰。但是最终成果就是,在2016年11月3日,内蒙古、黑龙江、广西北部湾、江苏、海南和常州的6家产权交易机构共同出资在呼和浩特成立了产全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在2017年投资了“e交易”互联网云平台。如今这个平台已累计完成交易和采购项目超过2.7万项,累计成交金超过1800亿元,在“e交易”的推动下,产权交易机构的联合发展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对于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而言这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次探索,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却可能是一次深刻的变革。
可以说,从突破困境、寻求生存到取得成绩、再接再厉,内蒙古产权走出来一条适合于自己的道路。在呼和浩特这座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吸收借鉴、兼容并蓄、敢于突破的草原民族的开拓精神已经融入了内蒙古产权的血液之中。如今的信息化建设,正是内蒙古产权尝试突破区域的一次成功实践。在着手制定第四个“五年规划”的时候,他们也欣然期待着别人与他们一起做大蛋糕、共同分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