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20-03-19伍敏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伍敏

【摘 要】目的:对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19%;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结论: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时,采用加味补中益气汤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加味补中益气汤;中医治疗脾胃虚弱;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胃粘膜腺体萎缩所致的,上腹部疼痛、胃胀、嗳气、消瘦、贫血等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该疾病的患病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有研究表明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对此,本文就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调研和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到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30-60岁,平均(47.59±5.25)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43±4.23)年。观察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31-59岁,平均(46.29±4.24)岁;病程2个月-9年,平均病程(4.73±3.34)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無精神障碍以及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3)病人及家属积极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既往胃部手术、近期服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2)对本次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的患者;(3)不愿参与调研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治疗,给予患者丹佛胃尔康颗粒(生产厂家:哈药集团世一堂制药厂,国药准字B20020223)治疗,1次1袋,1天3次。观察组患者接受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组方:党参20g,白芍、当归、萝卜子各15g,柴胡10g,白术、白茯苓各8g,陈皮、甘草、枳实各5g,升麻2g,加生姜煎服,1天1剂,早晚各服用一次。

1.3 观察指标 (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恶心以及口干等。(2)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患者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消失,食欲正常则表示显效;患者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食欲改善则表示有效;患者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则表示无效[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19%(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该疾病患病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该疾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轻则影响患者的消化道功能,重则引发胃出血、贫血、胃溃疡、癌前病变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转化为胃癌,给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状态,若是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确诊就医,使病情能够早日康复。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式为药物治疗,根据方法不同可分为中药和西药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法产生的效果有所差异。西药治疗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该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长期治疗,而中药则是以调理为主,具有副作用小、药效时间长等优点,得到了医生的认可。

在中医学里,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病”的范畴,而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引起的,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就是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加味补中益气汤中的党参是一味补气的良药,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白芍具有补血止痛的作用,当归能够补血润燥、促进消化,萝卜籽具有消食理气的作用,三种药物合用可补血消食,健脾养胃;白术能够健脾胃、补气燥湿;白茯苓可健脾利湿;陈皮、甘草具有健脾益气,调和药物的作用;在煎服的过程中加入生姜能够消痞散结;诸药合用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消食活血的作用,能有效治疗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19%,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P<0.05),这说明加味补中益气汤的临床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加味补中益气汤具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姜岩坤. 加味六君子汤应用在临床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54):137+140.

石贺, 汪龙德, 吴亚娜,等. 小建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75):14813-14814.

时蒙. 益胃健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探讨[J].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23):184-185.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
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对比
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6例疗效分析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养胃运脾汤治疗脾胃虚弱型痞满76例疗效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芩连白蒲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意义探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