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2016-12-26侯恒声彭翠碧王利华刘月玫彭少璇
侯恒声 彭翠碧 王利华 刘月玫 彭少璇
【摘要】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品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 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结论 常规口服用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口服用药。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组织学检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4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口服药物治疗是常规治疗方法, 效果不十分理想, 有些患者拖延病情易引起不良后果。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本文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中山市南朗医院门诊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灼痛、胀满、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症状, 组织改变主要是胃固有腺体萎缩。在胃镜检查和取活检组织学检查后, 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所有患者无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重大基础疾病, 其中男59例, 女4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或Ⅱ级。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品治疗, 口服克林霉素、阿莫西林, 0.5 g/次, 2次/d, 治疗15 d;硫糖铝20 mg/次, 2次/d, 共治疗60 d。奥美拉唑20 mg/次, 2次/d, 治疗4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干预, 口服药品种类、方法、剂量、时间均与对照组相同, 在口服用药后1个月开始同时行左、右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一侧用药量为: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 100 mg+维生素B12 0.5 mg+维生素B6 50 mg, 左、右阻滞时间隔90 min, 每2天1次, 治疗1个月。1个月后每3~4天进行1次星状神经节阻滞, 治疗2个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疗程共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于开始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治疗完毕即时)进行1次胃镜检查, 并行组织学检查。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 3 疗效评定标准 良好:临床症状消失, 胃镜检查未见胃黏膜糜烂、出血, 组织学检查评估胃腺体萎缩减少>1/3;一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 胃镜检查胃黏膜糜烂、出血减少>1/3, 组织学检查评估胃腺体萎缩减少1/5~1/3;较差:临床症状未消失, 胃镜检查胃黏膜糜烂、出血, 减少<1/3, 组织学检查评估胃腺体萎缩减少<1/5。总有效率=(良好+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研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胃炎具有治疗作用[1]。消化道的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 交感兴奋或抑制可导致胃肠动力的变化。迷走神经受损可引起胃十二指肠对扩张的异常敏感性。丘脑下部是自主神经的皮层下中枢, 也是联络大脑与低位中枢的重要环节。消化道具有肠神经系统(ENS), 可以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CNS)独立行使功能。ENS有许多反射通路同时也受中枢神经的调节(脑-肠轴), 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ENS的完整性以及协调性对于胃肠道动力的调节起重要作用。各种精神, 尤其是长期高度紧张可以干扰高级神经的正常活动, 造成脑-肠轴的紊乱引起胃肠道功能的紊乱[2]。星状神经节调节下丘脑功能, 促进植物神经、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恒定性维持功能,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使大脑的血供提高75%[3], 调整大脑的中枢神经功能, 恢复正常脑-肠轴功能。同时, 星状神经节阻滞使胃交感神经阻滞而迷走神经兴奋, 胃血流量增多且蠕动增强, 更进一步加强了口服药对胃的治疗作用。这两项作用相加, 促使胃的各项功能相对更快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7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常规口服用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常规口服用药。
参考文献
[1] 李仲廉.临床疼痛治疗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190.
[2] 陈灏珠, 林果为.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869.
[3] 刘小立, 牛爱清.星状神经节阻滞.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11-13.
[收稿日期:201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