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

2020-03-19高崇勇高敏刘娟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高崇勇 高敏 刘娟

【摘 要】目的:讨论并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不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2个月内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医治疗来说,其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不容易复发,可推广应用于该类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一系列由各种复合因素引起的脑肠轴功能失调的综合反应,其中主要原因是精神情志障碍和胃肠动力障碍[1]。该病患者会存在恶心呕吐、胃部灼烧感、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以及早饱等,且在进餐后或者空腹时症状会加重[2]。中医将FD辩证分型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弱)证以及寒热错杂证,其中脾胃湿热证FD主要表现为口干或口苦以及脘腹痞满或疼痛,部分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以及小便短黄等[3]。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生活习惯的不规律,该病的发病率呈爆发式增长,其中脾胃湿热证FD居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4]。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长期服药,不良反应多且易复发。故此,本研究欲探究中西医结合对于该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时同意参加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48.72±4.83)岁,平均病程为(1.76±0.66)年;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8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9.26±0.75)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以及病程情况,统计结果其实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案,主要为药物治疗,包括空腹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生产企业: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5335;产品规格:20mg*14粒),每日两次,每次20mg;同时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生产企业:上海新黄河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73152;产品规格:5mg*24粒),每日3次,每次5mg。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中医治疗措施。将20g生薏苡仁、各15g芦根和黄岑、各10g石菖蒲、法半夏、茵陈、陈皮以及厚朴、5g黄连制成中药包,加水煎至200ml,每日服用两次,每次100ml,连续服用4周。此外进行每日1次的针灸治疗,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气海穴、阴陵泉、内关以及公孙,每次针刺20min。

1.3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其值为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与治疗前积分的百分比。①临床控制:患者的临床表现均恢复正常,疗效指数≥95%;②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同时70%≤疗效指数<95%;③有效:患者临床表现有轻微改善,30%≤疗效指数<70%;④无效:患者临床表现无改善甚至恶化,疗效指数不超过30%。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2)复发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统计2个月内出现疾病复发患者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表示为(%),采用2检验。当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疾病复发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胃肠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可反复发作,病程也较其他疾病长,需要长期服药,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威胁。其中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其较为常见的疾病亚型,该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规律、胃肠功能障碍等相关。西医上常选择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且服药时间长,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但一旦停药,疾病容易復发。故而,如何提高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成为胃肠科医护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可中医治疗,且常会和西医联合,以提高其治疗效果。故而,本研究欲探究中西医结合对于该类疾病患者的具体疗效,其结果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疾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对于脾胃湿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来说,中西医结合较单纯西医治疗来说,其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且不容易复发,可推广应用于该类患者的治疗。

参考文献

汪龙德, 毛兰芳, 杜晓娟,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1):84-90.

杜晓娟, 汪龙德, 刘俊宏,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轴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7):118-120.

张声生, 赵鲁卿.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6):2595-2598.

杨蓓, 鲁承业. 清胃散加味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7, 39(7):1041-1043.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