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有结晶 就要防结石
2020-03-18
华声文萃 2020年12期
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胆囊胆固醇结晶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然而,不少患者对此摸不着头脑:“结石我倒是知道,胆固醇结晶又是什么呢?”
与早期胆结石的病因类似,胆固醇结晶的发生也与饮食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造成胆固醇代谢异常、过度沉积,胆囊没有及时将其排尽,就会沉积在胆囊壁上,形成胆固醇结晶。在B超下表现为粟米样颗粒,称为“彗尾症”。大部分胆固醇结晶是多发性的,一般在2至3毫米大小,会逐渐增大,最终演变成结石。
绝大部分胆固醇结晶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只有极少部分人的症状会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的悶胀、疼痛,有些人进食后就会出现饱胀感。理论上来说,胆固醇结晶是不会癌变的,然而对于3毫米以下的胆囊内病变,B超有时候很难明确其真正的性质,因此定期随访尤为重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胆固醇结晶可能会有所改善,而其他真性息肉性病变的治疗效果不明显。如发现了胆囊内胆固醇结晶,一般建议6个月至1年左右复查一次。若病变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或合并结石者,建议手术治疗。
既然胆固醇结晶的发生与胆固醇代谢有关,所以临床主要是通过药物利胆或调节胆固醇代谢,以达到使结晶缩小甚至消失的目的。用于利胆的西药有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中药有柴胡、茵陈、虎杖、郁金、金钱草等,对于不同证型的患者,选用不同方剂。另外,患者还应自觉控制饮食、勤于锻炼、调节情绪等,促进胆固醇代谢。
(摘自《海东时报》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