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影响研究

2020-03-18张珂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张珂

【摘 要】为了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环境之间的关系存在“污染天堂(PHH)”或“污染光环”的问题,文章首先基于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和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1—2014年我国的出口贸易碳排放数据,其次使用OLS回归模型研究了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FDI与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表现为反向关系,FDI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的出口贸易碳排放,我国不存在“污染天堂”现象。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FDI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12-0019-03

0 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大量消耗化石能源获得了丰富的物质资产,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大规模的能源消费却导致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全球性的问题,如何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重要难题[1]。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由此而带来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也急剧增加,在国际气候谈判中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特别是在国际产业垂直分工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承接了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碳展业转移,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发展理念,在新形势下,如何能够实现对外贸易与绿色发展的协同进行,建设生态强国,是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以FDI和出口贸易碳排放为研究对象,分析FDI流入对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探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否成为发达国家的“污染天堂”,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1 出口贸易碳排放的测算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使用投入产出法测算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数据。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中,其关系可表示如下:

上式可简化为AX+Y=X,变换后得X=(I-A)-1Y,为总产出与最终使用之间的关系。(I-A)-1为里昂惕夫逆矩阵,I为单位矩阵。L=(I-A)-1;X=LY。

一国向另一国的出口包含中间投入和最终使用部分,因此以中国(A国)为例。

中国向其他国家的生产出口列向量可表示如下:

中国向其他国家的出口碳排放列向量可表示如下:

Q  A=E  AEXA

2 FDI对我国出口碳排放的实证研究

2.1 实证过程

为研究FDI流入对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规模的影响,本文以碳排放强度为被解释变量,以FDI数据为主要解释变量,逐步添加对碳排放强度具备影响的其他因子,直到FDI的系數变化平稳,得出FDI的最终影响系数,经过计算和筛选,最终剩余3组变量符合。

FDI代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对东道国出口碳排放的影响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产出规模效应,将母国高碳排放产业转移至东道国,进而加剧东道国的出口碳排放。②技术效应,外资流入能够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东道国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③结构效应,外资流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东道国发展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2]。EG代表出口贸易额,出口贸易规模的增加会增加出口贸易碳排放。PE代表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使用此数值代表生产效率,单位GDP的能耗越低,则代表单位GDP所排放的CO2越低,提高生产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

由表2可见,建立OLS回归模型:EC表示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EX为中国出口贸易规模,PE为单位GDP的能源消费。α1表示截距项,α2~α4对应每一项的参数,μ表示随机误差项。

lnEX=α1lnFDI+α2lnEX+α3 PE+α4+μ

由表3知,lnFDI、lnEX、PE、截距项4个解释变量P值小于0.05,显著性检验通过。

由表4可知,P值均大于0.05,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接受原假设,存在同方差,不存在异方差,异方差检验通过。

由表5可知,P值大于0.05,不能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接受原假设,不存在序列自相关。

2.2 实证结果分析

最终的OLS回归结果如下:

lnEC=-0.389 611 8lnFDI+0.871 808 7lnEX-0.303 387 2PE-4.456 97

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强度受FDI流入的影响较大,FDI流入与出口贸易碳排放呈反比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FDI每增加1%,则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会下降0.3%个百分点,反之FDI减少会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增加。总体来看,FDI流入带来的规模效应小于其引致的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导致FDI流入不仅不会让我国成为“污染天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我国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出口贸易碳排放;出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碳排放呈正比,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会导致出口贸易碳排放的规模效应从而增加出口贸易碳排放,符合预期;生产效率与出口贸易碳排放呈反比,生产效率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出口贸易碳排放的增加,符合预期。

3 政策建议

3.1 政府层面

(1)密切关注和落实对加强低碳贸易发展工作的指导,尽快建立与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对话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与企业、项目的对话机制。

(2)针对外资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为本土企业最大限度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供可能。

(3)实行奖励与惩罚相互配合的措施,对那些符合低碳发展的企业应该给予奖励或者免除一些税费,起到激励作用;对那些不符合低碳发展的企业应该相应的加大征税力度,迫使它们改进技术,早日实现低碳贸易发展。

3.2 产业层面

(1)利用外资优势,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降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及高污染高耗能产品所占比重,尤其是要降低资源性大宗商品的出口比重。

(2)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禀赋较好、规模适度、综合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快的发展型低碳企业作为低碳产业试点,政府依照政策法规在政策、技术、资金上给予试点企业相应的支持。

(3)必须严格把控高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要适当降低煤炭在国民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3.3 企业层面

(1)积极引进外资,加强技术创新和升级,加大科研投入,学习并创新国外清洁能源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借助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形成对清洁技术的路径依赖,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降低中间投入的消耗密度及碳排放强度。

(2)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的研发,有针对性地对产业高碳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并且把低碳技术实际应用于生产过程,严格确立低碳管理、低碳营销、低碳生产模式。

(3)通过对各类产品的碳排放限定标准,由国家、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等制定相关的碳排放限定的标准,以此降低出口商品的碳强度,从而减少总体碳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钟章奇,张旭,何凌云,等.区域间碳排放转移、贸易隐含碳结构与合作减排——来自中国30个省区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8(6):94-104.

[2]高宏伟,程仕英.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规模——基于山西省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7(4):113-115,

119.

[3]黄杰.FDI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的门槛效应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7(21):108-111.

猜你喜欢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与重庆市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FDI对陕西经济影响的研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异质性与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