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2020-03-18翟婷婷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翟婷婷

摘  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原则,基于手机网络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的改革创新,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把手机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变,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手机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71-03

Abstract: The paper adheres to Xi Jinping's principle of "the eight unifies", promoting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the teaching idea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new media of the mobile phone and the network, and putting the mobile phone into the advanta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which will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ke it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effective.

Keywords: mobile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universities; teaching mode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1]。随着手机的智能化发展,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手机各种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必然面临着手机带来的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手机网络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把手机变为思政教育的有利手段,基于手机网络新媒体来推动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的创新,对于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必须要坚持“八个相统一”[2]。这就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必然成为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学理性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学理分析的基础上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性、政治性和价值观的引导。目前网络世界思想观念混杂,尤其是一些错误的观点在网络的传播容易把学生的思想观念引向歧路。要利用好手机网络新媒体手段,如手机APP网络互动平台、微博、微信等,把富有学理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具有彻底说服性的思想观点以及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家发展中的重大政治事件、时事热点等通过手机新媒体推送给学生,以正确的理论观点、价值观念、强大的真理力量来占领手机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和说服学生。

(二)要坚持理论性、统一性和实践性、多样性相统一

利用手机新媒体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坚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同时又要利用好多种手机新媒体手段,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多样性立体化教学,把课堂教学向课下延伸,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注重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的运用,利用好手机新媒体中的材料,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达到提升素质、提高能力的目的。

(三)要坚持主导性、灌输性和主体性、启发性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是主导,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方式是理论思想的灌输。但完全依靠传统的教师主导式的灌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同和接受,无法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师要利用好手机新媒体手段通过推送资料、互动提问、交流探讨等形式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发布言论。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其成效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持久过程。只靠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发挥好隐性教育的作用。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社会化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等都是隐性教育的方式。而手机网络新媒体作为学生生活必需品,正好可以承担起传播思想文化、开展实践互动、分析社会问题、了解时事热点的工具和手段,时时刻刻跟随学生,对学生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在青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达到浸润人生、启迪智慧、塑造品德的隐性教育的目的,为课堂显性教育做有益的补充。

二、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守正创新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又回应学生期待。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课堂内外联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完善建構立体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从现实工作角度出发,将手机互联网新媒体教学手段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之中,探索运用“学习通”手机APP网络活动平台、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来实现教学内容的扩展延伸、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客观公正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推动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一)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拓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即时获取丰富和前沿的教育资源和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即时性实现资源共享,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数字化和网上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载体的传播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更新及时等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网络直观性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和现代化。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手机APP网络互动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来拓展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取大量鲜活材料、事实案例和视频资料等,来充实教学内容,开展理论分析,增强学生的吸引力和抬头率。如:利用“学习通”手机APP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可以在线进行资源建设,包括课程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视频、精品课程资源、阅读书目、考试题库等。平台资料中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课程自主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号也可以为学生推送相关学习材料,如具有较强思想性理论性文章、新闻时评、时事热点和国家社会发展动态等。利用手机新媒体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课外延伸,使学生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利用课外碎片化的时间对所要学的知识进行超前探知,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消化吸收,实现了课上课下的联动。

(二)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

运用手机新媒体新技术,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学习通”手机APP网络互动学习平台、课堂派、雨课堂、微信公众号等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随机选取学生参加课堂提问、发放调查、开展课堂讨论、设置抢答加分等环节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下利用手机APP网络互动平台,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根据具体授课章节,布置相关问题或者案例,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小组讨论、问答等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并在互动讨论平台在线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得到老师的在线指导。问题探究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对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手机网络互动平台也可以很好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结合教学内容,提前为学生布置团队作业并划分小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并在课下形成学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由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做补充完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利用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既体现了时代性,又以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方法增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的要体现在学生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上。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把其转化为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理想信念和人生态度内化于心,并在实践中外化于行。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手机新媒体为开展三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手段。课内实践教学利用手机网络资源和网络互动平台开展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小组讨论,提升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论和思想观念的认同。课外校内实践利用手机网络互动平台开展经典阅读、理论学习、网络调查、网络答题等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丰富了校内实践活动的样式。同时创建学生社团手机微信公众号(如太原学院以学生社团“太院新青年红色研习社”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作为校内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并创建了“太院新青年红色研习社”微信公众号),开辟理论学习、经典研读、新思想、新青年、主题沙龙等栏目,拓宽了开展校内实践活动的渠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把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视频、调查资料等进行共享,并将实践收获发到互动平台或微信公众号中分享给大家,在线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在线得到老师的指导。因此利用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和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有效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为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内化和外化所形成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以及行为状况上。但是学生内化外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很难一次性评价其结果。因此对学生的“学”这一活动的评价要把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量化评价指标。而“学习通”手机APP网络互动平台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过程量化为课堂互动、签到、章节测验、课程音视频、访问数、讨论、阅读等不同模块所占不同的权重,并依靠平台进行记录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过程的客观评价。另外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让学生进行网络答题测试和“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测评表”的测评对每门思政课进行课程期末考核并进行数据分析,实现便捷的课程终极评价。这样使整个的教学评价过程更加客观公正,评价方式更加多样,评价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对学生学习、内化、外化理论知识、思想价值观念起到积极督促和推动作用,也为教师如何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客观依据。

三、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利用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强化思政课互联网应用思维,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说,利用手机互联网新媒体便利的手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变,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能够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封闭状态,使理论研究与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净化手机网络空间、牢牢把握手机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手机互联网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意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高校思政课必须联系时代背景和“00后”大学生思想实际、个性特征,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使手机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和机遇,为各个学校思政课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网络大数据、共享网络资源、实现师生网络互动,探索出构建网络化教育的新形式提供了便利的手段。

(二)手机互联网新媒体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

网络教育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使教育的引导功能更加显著。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网络新媒体如网络互动平台、微博、微信、QQ群等各种网络APP对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推送,进行教育引导。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改“灌输”式教育为“引导”式教育,去权威性,达到平等的沟通,平等的互动。思政课教师由于面对全校学生,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利用手机网络相关技术,尤其是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关注度和点击率,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测评和数据分析,使广大思政课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备课过程中,并针对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内容、感兴趣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手机互联网新媒体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高效的学习工具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为解决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了更为人性的、更为便捷的途径。手机互联网新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的补充和完善,是对课堂的丰富和延续,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课外拓展。在网络平等的氛围中学生主动获取有用信息,完成老师在网络平台上的作业和阅读老师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的文章。不仅仅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更是集文字、图片、声音、评论于一体的方式。手机网络教育传播即时性、便捷性彻底打破了时空限制,成为学生高效的学习工具,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

(四)手机互联网新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凈化手机网络空间

手机是网络信息传播的最便捷最常用的手段,高校思政教育运用手机互联网新媒体手段能够有针对性地通过精心选择内容,控制传播内容,达到特定的教育目的,来应对网络出现的信息庞杂、监管缺失等问题对大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不良影响,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使网络舆论场的环境更加纯净。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教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利用手机将自己所获的正确信息、价值观传送出去,使更多的正确信息、思想和舆论占据网络空间,对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2018-11-13.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318/t20190318_524547148.shtml.2019-03-18.

[3]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