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2020-03-18石晨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思政医学生人文精神

石晨

摘  要:“大思政”教学理念对教育资源的整体配置,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路。全面审视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探索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168-03

Abstract: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gene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a new teaching approach for the overall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of medical students.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and further explore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philosophy, content, method, environment, etc. under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f "gene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gene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students; human spirit; cultivation

醫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是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篇所倡导的,“大医”需具备“精”与“诚”两方面的修养,只有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生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大医”。纵览古今中外的名医,无一不是医术和仁心的完美统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任,其教学目标与医学生人文教育目标相契合,“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也是人文精神培育的核心,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育进行有效地结合,将医学生培养成既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仰,又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仁者情怀,需要全面审视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探索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路径。

一、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冲击着医学生的价值观

以仁者情怀为价值导向的医学人文精神,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着极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主义、利益至上盛行,医疗行业内部收红包、回扣等问题屡禁不止,医患关系仍然紧张。网络平台信息混杂,多元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碰撞,对医学生在道德认知、实践、评价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也极大地加速了信息传播速度,很多充满大爱精神的白衣天使,舍己为人的革命军人,默默奉献的平凡人物,这些凡人善举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快速传播,日渐燎原,他们高尚的品格、感人的事迹都是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可见,互联网对于医学生价值观的建构就是一柄双刃剑,如何善用网络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重医轻文”的思想倾向在医学院校仍普遍存在

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技术,还应具备深厚的医学人文精神。“医乃仁术”是我国古代对医学的定义,从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千里就医于门”,张仲景“为苍生祛病延年”等等,一代代名医大家用生命践行着济世救人的价值理念。“誉满杏林”、“妙手仁心”是人们对具有高尚医德医生的赞美,医学也被看作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在西方,治疗、帮助、关爱病人同样被看作是医生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如希波克拉底誓词中“为病家谋利益”所展现的大爱精神,南丁格尔用爱心、耐心点燃的生命之光,白求恩用生命诠释的人道主义等等。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本质。尽管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非常重要,但在实践中,很多医学院校仍然存在“重医轻文”现象。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人文精神素质的提升,这一认识误区直接导致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存在布局失衡、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人文氛围不浓等问题。

二、“大思政”教育理念对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大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虽然二者的教育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它们在目标、内容、过程、功能四个方面具有同一性[1]。“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无疑为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必修课,涵盖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五门必修课程。这五门课程虽然讲授内容各有不同,但其涵盖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讲授内容时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随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进,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在课堂上都会选取最为生动、最有感染力的案例、视频等内容进行讲授。

多年的教学,思政课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案例、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这些资料无疑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作为大学生第一门政治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绪论及理想信念部分就可以围绕“你为什么报考医学院校?”“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医生?”等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于公民个人层面的诚信、敬业等价值准则时,可以就“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古今中外的名医大家具备哪些优秀品质?”等问题进行研讨;在讲授原理课和纲要课的时候,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仁人志士,他们心怀天下的大爱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都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概论课教学中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可以对“健康中国战略”进行详细讲授,围绕“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医务工作者?”“实现中国梦当代医学生应该怎么做?”等问题与学生进行研讨。总之,思想政治课既有大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又可以将医学人文精神蕴含其中的资料,在讲授中,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就可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大思政”教学理念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拓展了新思路

“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国家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条块分割严重等问题提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其本质是为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与传统思政教育方法相比,“大思政”教育观更为开放、动态和包容,它强调从整体上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程育人,进而“构建具有时空延展性、全员参与性的开放式‘大思政教育模式体系”[2]。“大思政”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只局限于思政课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专业课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学生工作、校园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等方方面面。不仅如此,“大思政”教学理念还强调要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团委、学生工作处等能够与学生进行直接对话的教师的作用,进而形成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合力,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可见,着眼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路。一方面,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资料、师资、渠道等方面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应充分发挥医学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课的作用;此外,还要不断发挥网络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作用,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延伸、拓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将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医学生成长全过程。总之,在推进“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建构起“大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体系,实现二者的协同创新和发展。

三、“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构建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的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体系

面对当前医学院校“重医轻文”的认识误区,首先应确立起以人文精神培育为先导的全新育人理念[3],将人文意识融入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拥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医学人文精神,是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医学人文精神培育关系着医学生社会责任、仁者情怀、职业精神的塑造,这种伴随其一生的价值理念和追求,应在其求学阶段就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医学院校要明确医学人文教育的地位,彻底扭转只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培育的错误认识,对医学人文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同时,将人文精神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共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二)确立“大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课程体系

医学院校的课程大体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医学专业课程三类。与国外医学院校相比,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占比相对较低,如何有效提升医学人文课程的数量和质量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优化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内容。针对医学生不同年级的学习特点,精选医学人文课程。如对于1-2年级学习基础理论的在校医学生,应著重开拓人文视野,提升学习兴趣,可以开设中外医学史、医学导论、美学概论等人文素质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3-5年级马上要去医院实习和即将毕业的医学生,应结合临床教学与实践,开设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技巧、医学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其次,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思政课、专业课、自然科学课、医学人文素质课的协同发展。将人文精神融入其他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沟通、衔接,发挥全课程协同育人作用。再次,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贯穿医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所以对其考核也应该多样化,如医学生平时素质、临床实习表现都应纳入考核范畴。总之,要结合我国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加快“大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打造一支人文知识储备丰富的师资队伍

医学院校应着力培养一支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渊博人文学识、深厚人文情怀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医学人文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医学人文教师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关键和抓手,充分发挥人文教师教学育人、价值引导的作用,帮助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确立担当意识、仁者情怀,学会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对于人文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医学人文教师的协同作用。一是对于医学人文课程教师,学校应加大对其培养力度,针对其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匮乏的现状,定期安排人文教师到医院进行参观、调研,收集最为鲜活的事例,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思政课教师的协同作用,通过举办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培训、国内外进修等活动,丰富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的医学人文底蕴;三是调动辅导员、政工干部、教务管理人员等参与医学人文教育的积极性。

(四)强化社会实践的功能和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是帮助医学生了解医患关系,提升医学人文感受性的最直接方式,“只有把医学生医学人文感受性培育起来,医学生才会自主学习、接受医学人文理论教育,并内化为信仰,外显为行为。”[4]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医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熟悉病患,更可以反思、总结整个医疗过程,为医学生将医学人文理念内化为价值追求奠定基础。医学院校应支持、鼓励医学生参加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平台和帮助。如在医学生临床实习、见习时,引导其发现、整理、记录身边感人的故事;依托思政课的暑期社会实践,到基层、社区、边远农村开展医疗情况调研、义诊等活动;组织学生到附近福利院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活动;借助护士节、医师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医学知识宣传等便民活动。

(五)建设具有浓厚人文情怀的校园文化和网络平台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医学院校要营造充满关爱、奉献、尊重等具有浓厚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如通过校园雕塑、建筑、标语展现人文情怀,通过校园橱窗、展板宣传优秀的医疗事迹。同时,还应发挥学校、教师、社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人文活动。如举办医学人文讲座、学术报告、观影活动、小剧场等,致力打造校园精品医学人文文化活动。此外,也不能忽视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医学人文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网络平台展现最新的医学人文活动成果,推送优秀的医学人文故事,与学生在线交流答疑解惑。

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致力于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二者汇聚成一条红线贯穿于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推进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发挥二者的育人特点和优势,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医术和医德兼具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佳娴.医学人文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32(1):111-114.

[2]冯荣.“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资源整合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7,11:296-297.

[3]刘永君,李宇遐,胡乃宝.论协同推进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塑造[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12:926-951.

[4]张永利,耿瑞,刘阁亮,等.浅议医学生人文感受性培养[J].医学与哲学,2015,36(4A):11-12.

猜你喜欢

大思政医学生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