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中药药剂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20-03-18李雅裴刚罗堃彭买娇焦筱淇易丽娟邹苏兰李姿锐

高教学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混合式立德树人互联网

李雅 裴刚 罗堃 彭买娇 焦筱淇 易丽娟 邹苏兰 李姿锐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以中药药剂学为研究载体,根据这门课程的课程特点,以中药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构建并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模式,为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提供教学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中药药剂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8-0080-03

Abstract: The Outline of China's National Plan for Medium-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2020) advocates teachers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positively advanc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on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essay constructs and adopts integr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pattern to provid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nurturing students with moral grounding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maj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internet; Pharmaceutics of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ive pattern; teaching pattern; nurturing students with moral grounding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1]。这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如果将互联网+教育,即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使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教育领域,形成更为广泛地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现实工具的教育发展新形态。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医药院校信息化教育现状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鼓励学生应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3]。以此为前提,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既是深入开展中医药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这一举动将助力中医药高等院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中医药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课件展示、视频播放等操作[4]。多媒体教学具有操作简单、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特点,在传统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019年4月,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召开,网络和智能叠加催生高等教育变轨超车,中国大学必须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中国慕課行动宣言》赢得广泛共识。目前,我国已有1.25万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学习,6500万人次获得慕课学分[5-6]。慕课,就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它打通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为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并将优质教学资源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2014年9月湖南中医药大学成功制作了湖南省首门,也是国内最早的中医药慕课。随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等在各大慕课平台开课。目前,很多综合性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相继推出关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可见中医药慕课课程的建设与各大慕课平台的建设是同时发展与进步的。

中医药高等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虚拟仿真技术则是用电子计算机合成虚拟的现实环境,让学生参与虚拟通关游戏训练来掌握临床或生产的重要知识。它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能动地操作虚拟现实,让学生掌握、适应并能够控制临床或药品生产的实际操作。2017-2019年间教育部批准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规划中,中医类和药学类各占25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成本低、安全性高、适合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实验效率高,资源共享等优势被各大中医药院校纳入到教学模式的构建当中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型教学工具也应运而生。比如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软件,它们的出现提供了便捷可行的智慧教学环境及混合式教学方法。与慕课平台一样,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将教与学有机结合,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启发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后,教师发现学生便化被动为主动,这让实现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成为可能。

同样,翻转课堂也是把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自主完成课程学习;利用课堂内宝贵的时间,让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后,教师通过协作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通过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提高其思维活跃度,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学习资源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培养中医药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同课程设计蕴含的价值观。

二、基于《中药药剂学》课程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及设计

《中药药剂学》为中药学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涵盖了中药制剂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7]。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连接着中医临床证候与方药,融合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集合着制剂生产与质量控制,涵盖着中药制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质。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创造型科技人才,既能继承中医药基本理论,又能熟练掌握现代化制剂生产及质量管理技术。

因此,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时候,一定要突出中药制剂的优势与特点,明确中药药剂的中医药属性,展示中医药的整体观和系统性,以培养中药学类人才的中医药思维。同时,在讲授现代前处理技术、常规剂型的制备、新型给药系统、制剂新技术的时候要力求培养具备科研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根据大时代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继承”与“创新”两个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系统思维能力与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根据《中药药剂学》涉及学科广、专业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特点,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混合式教学法是将互联网线上课程与线下翻转课堂“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8-9]。通过加强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及创新创业能力。混合式教学方法顺应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因此,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及情感的养成三个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如图1。

三、《中药药剂学》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选择4个班中药学专业18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2个班,92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中药药剂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另外2个班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两大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期末对4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医药思维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课程的兴趣、对专业的热爱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

《中药药剂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培养与引导。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在课堂上无论是混合式教学组还是传统教学组,都能够很好地把课程的重點、难点掌握好。我校为一本高校,调查结果也体现了我校学风严谨,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在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混合式教学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这可能是因为我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经过混合式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学生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以后,在课堂活跃程度方面有很大地改观。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学生克服交流障碍,从被动到主动,再通过训练达到善于交流的程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人格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课程结束之后,两组同学主要在能力和情感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能力方面,混合式教学组在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中医药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情感方面,混合式教学组对专业的热爱度、对行业的责任心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

四、结束语

教育要“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围绕《中药药剂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作者深深体会到好的教学模式不仅仅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更是以教学为媒介,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培养他们成为热爱中药专业、热爱中医药文化、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与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1]曹晓静,丁洁云,李芳,等.“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04):12-13.

[2]陈庆标,朝鲁,王晓辉.“互联网+”背景下民族院校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13-116.

[3]王英姿,杜守颖,冯艾灵.中药学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6):53-54.

[4]田淑波.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教研究,2015(03):41-43.

[5]张晓萍,许金鹏.“互联网+”背景下辽东半岛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01):13-16.

[6]秦小平.“互联网+”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研究[J].运动,2018(14):1-2.

[7]吕佳,袁子民,赵琳,等.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6):99-100.

[8]周叶杉,覃其益.浅谈THEOL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8(23):5671-5672+5674.

[9]张汉玉.教师电子书包接受度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混合式立德树人互联网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混合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混合式”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物联网中MAC协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