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
2020-03-18吕晓莉
吕晓莉
(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性疾病,对老年患者的损害较大。该种疾病可引发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与脑中风等较多疾病[1]。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此种疾病非常容易引起残疾或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预后。本文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高血压老年患者10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46~73岁,平均(53.7±3.4)岁。病程为1~9年,平均(4.6±1.2)年。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合并严重血液疾病者、肝肾等脏器疾病以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等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基础性治疗方法并无差异。辅以对照组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①基础护理: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服务,首先必须做到护理服务内容与质量的一致性,不能区别对待患者,以免患者产生心理落差,满足每一位患者高质量护理需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不断的鼓励患者,促使患者感受到温暖。通过临床基础性的护理操作,改善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②强化护患沟通: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是护理人员掌握患者情绪变化的首要方法[2]。在与患者沟通交流后,便可了解到患者的需要,并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如交流中发现患者负性情绪表现的非常明显,护理人员应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可向其介绍医院各项设备和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以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治疗的相关性。③针对性护理:一般情况下,同种疾病的不同患者,临床需要与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为保证临床护理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护理人员需区别对待,根据患者个体性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患者提出疑问,护理人员可正面回答。在患者治疗的整个周期内,护理人员应为其营造相对轻松的环境,以免患者出现恐慌。④心理干预并重生理需求:临床护理实施期间,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病情构成的影响。通过观察可发现,不同患者处于不同时间,其心理需要有着明显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就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其合理性需要。护理人员可向患者简单讲解高血压的相关基础性知识内容,促使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基本情况有大概的了解。满足患者的知情需要。在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后,临床配合度会显著提高,以此就能够提高治疗依从性。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s)
1.3 统计学处理:研究活动实施期间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形成的各类数据。通过均数±和标准差(±s)来表示计量资料,同时经t和χ2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效率,P<0.05,表明两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低于观察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 论
一般情况下,老年高血压首先治疗原发性疾病,随后才一句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治疗。临床治疗高血压,不仅有降压药物,还需要按时服用药物,以此才好控制病情变化。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病程相对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如患者出现未服用药物、被动用药等情况,将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疾病错误的认识,同时存在血压控制范围内可不服药的认识[3]。也有部分患者无症状后停止使用药物,由此造成病情反复,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经过对患者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就会自觉服用药物、自测血压,同时还会定期复查,自觉改善生活方式,促使患者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密实。长期以往,患者就会适当锻炼、合理休息,保持规律饮食,由此就能够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相对于临床常规性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更明显。
综上所述,为高血压老年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并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