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恐龙宝宝事件”引发的家园共育策略思考

2020-03-17宋美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案例策略

宋美蓉

摘  要:家园共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家长工作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好的家园共育更有利于推动幼儿园发展,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家园共育;案例;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17-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配合,可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幼儿园家长工作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共育工作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园共育能有利于推动幼儿园发展,更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不能否认,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每天都在发生,沟通互动方面常常出现矛盾、分岐和不和谐音,沟通质量低下或不到位,或无意义,由此造成得不偿失的教育局面,不仅是老师,家长也感到苦恼不已,那么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如何构建和谐、平等、共建的家园共育关系,是我们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探索的,本文以案例分析、解决策略的形式,反思家园共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浅析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良好策略。

1.案例回顾及事故原因分析

一天,小二班张老师匆匆忙忙跑来报告,他们班出安全事故了,小朋友皮皮每天都要带一个恐龙宝宝到幼儿园来上学,结果今天在喝水的過程中,皮皮抱着恐龙被小椅子绊倒了,正好恐龙的肚子上的一块小盖摔碎了,边角戳到了皮皮的眉心位置,造成了一个小伤口流血了。张老师很害怕,觉得皮皮家长也很厉害,怕处理不好,引发大的纷争。出现这样的安全事故,分析原因如下:一是恐龙宝宝带到幼儿园来本身就有安全隐患,因其肚子上的盖子是硬塑料的。二是小二班教师比较年轻,经验不足,应对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方法针对性不够。与此同时家长也缺乏耐心,采取强制的方法让皮皮不带恐龙到幼儿园来,但因孩子情绪不好,老是哭闹,因此最后放弃。最后因为皮皮本身年龄较小,身体平衡能力还不是很好,在手拿着玩具的情况下,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人多、障碍物等更容易造成平衡失调而摔到。虽然造成事故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幼儿园或者家庭,但通过对平常此班级的家园共育工作的了解,也可以反应出家园共育关系中的一些问题,首先,家长是没有意识到带恐龙宝宝到幼儿园来,有可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安全的教育环境的,教师虽然做出要求,但没有得到家长的坚决回应。其次,在教师与家长如何应对此类孩子的入园焦虑期没有共商解决,与家长达成共识,家长单一采取强制手段,方法无效,并且不是科学的。最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方面,与家长平等、合作的家园关系缺乏自信,造成出现事故后,教师产生的畏惧心理。

2.事故现场解决策略:真实回顾、态度诚恳、真情安抚

教师应如实描述幼儿事故的过程,让家长了解事情的经过,及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描述的时候教师情感要做到平稳真实,表情不过于夸张也不能太平淡,表达对本次事故的一种歉意及遗憾的态度,争取家长的理解与谅解。对幼儿伤情处理的相关事宜要积极主动,例如,医保的使用,保险的报销等,要主动告之家长,请家长保留相关单据,对幼儿的护理要给家长关怀式的交待,并且在幼儿没有休养好之前定时都要打电话询问关注,表示对幼儿的一种关心关爱,并对此事提出建设性,合理的,温合的解决方案,要站在家长、园方两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一味地逃避责任。

3.结合本案例家园共育策略的几点思考

(1)让家长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与义务。通过家长会,微信、QQ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观念,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教育环境也是家长的责任与义务,明白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更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此案例中,要和家长单独沟通,带恐龙宝宝到幼儿园来有可能造成危险,成为伤害幼儿的因素,因为恐龙宝宝身上有硬塑料的材质,和家长沟通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个习惯,及共商解决的策略可以是如下方法:家长在家庭中多给孩子提供多种类适合其玩的玩具,种类要丰富多彩,比如,木制的积木、插塑玩具、柔软的布娃娃、玩偶,另外要减少幼儿观看恐龙视频的频率,多看其它益智类节目,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其对恐龙宝宝单一的依恋,并以此提醒家长可以准备另一个或两幼儿比较喜爱的玩具,经老师审核后无安全隐患后带来幼儿园,例如,软软的小枕头、布娃娃,小车等,当然如其它特殊需要可提前做好与班级教师的沟通与交流。

(2)给家长科学育儿的方法进行多方式的宣传与指导。园方可提前如举办幼儿入园焦虑期渡过的专题讲座,班级组织开办家长交流沙龙,优秀育儿文章推送等多渠道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让幼儿过渡焦虑期的方法,本案例中针对幼儿带恐龙宝宝入园问题,和家长一起共商对策:首先,家长可以通过睡前故事,阅读绘本等形式,让幼儿提前了解幼儿园是干什么的,有些什么好玩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帮孩子与幼儿园、老师建立良好的情感,让孩子觉得入园是件很快乐的事儿,老师也象妈妈一样爱他。其次,教师对这类依赖性较强的幼儿要有更多的耐心,多多和家长交流平常和宝宝一起玩耍的方式方法,甚至是动作表情,便于模仿,给孩子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他对老师产生信任、依赖。家长还可以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陪伴孩子在幼儿园大型玩具、游戏区进行短时间的停留玩耍,增强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熟悉感,对游戏、玩耍等产生兴趣,进而对上幼儿园不排斥。

(3)给教师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观念,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优势互补作用。教师应将家长看成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资源,明确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是主体与主导、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虽然家长的教育观念传统,容易忽视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杂乱无章,但是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感染性和长期性等独特性。虽然幼儿园教师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但是幼儿园是专门进行幼儿教育的社会性机构,能通过教学的标准化、管理的科学化,学科的系统化等提供专门幼儿教育资源,两者的优势互补,更有利于幼儿的教育,良好品德的形成,全面的发展。在本案例中只是一小小的事故,对幼儿并没有造成大的伤害,很明显反应出教师对家园关系的认识不清晰,平常认为家长很厉害,也没有把家长当成教育者来对待,对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也是处于劣势中,没有获得平等,尊重的家园关系,而且家园共育优势互补没有做到充分利用,因此在平常的家园关系构建中要注重增强年轻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家长形成朋友式的关系,首先,让家长感受到你对他的孩子的喜爱之情,多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的有趣的事儿,了解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让家长感受到你的责任心,感知到你对他孩子的关注。其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根据个性,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和家长一起按目标去做,并对孩子取得的进步与家长一起分享,

获得家长对你工作的专业性的认可,这样就同时也可能获得家长对你个人的信任。最后,也要对家长开展培训工作,通过一些法律法规,让家长认识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独特性,应如何将这种优势运用到与幼儿园教育的合作中去,尽量扭转出现孩子送到幼儿园来了,教育等都是老师和幼儿园的事这样的错误思想。

总之,家园共育是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长亦或是幼儿园单方面进行教育工作。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出现教师家长地位不对等,完全以幼儿园为中心,家长完全配合幼儿园工作,不考虑家长的想法;也不能出现完全以家长的需求为中心,无限制地满足家长的各方面的要求,这样两个方面的极端。要多维互动,促进幼儿园、家庭及至社会教育合力的形成,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和兰.幼儿安全: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经验[J].中华少年,2018(07)

[2]王林.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D].鲁东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案例策略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