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探究

2020-03-17陈武斌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融合

陈武斌

摘  要:在小学生的世界里,有很多事物、思想还没有形成系统和体系,所以他们往往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能判断对错,这就需要成年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小学生们所能接触到的成年人大部分是家长及学校的老师,孩子们在学校的时间与在家时间是最多的,教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德育培养发挥的作用也最大,所以,学生们的德育工作不仅仅需要在校教師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还要发挥家庭的作用。作为一校之长,笔者对学生们的德育工作需要更加上心,相对于他人来说我更应该认真负责,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基础。本文则是笔者在小学生家校德育建设工作中的思考和实践,希望对广大小学德育工作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学校德育;家庭德育;融合;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1-0012-02

教师和校长在一个班级里所需要管理的事情众多,但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对学生们德育的培养,要明确德育工作的基础是赏识和信任。平时对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进行关注的同时,也要对学生们的德育工作建设加强管理。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作为校长需要进行战略性的部署工作,完善学校的德育体系,对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负责。校长同时又是一名人民教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名普通的园丁,不能“摆架子”,要全心全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为学生服务。德育工作建设是教师和家长重要甚至是首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让孩子们在小学年阶段得到正确的德育工作引导。现在孩子们接触新事物多、思维活跃,所以,他们在思想上会与老师有更多“碰撞”,特别是学生与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很难处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关系是远超过其他人的,作为一名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和家长,就必须关注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建设,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引导。

1.对现阶段小学农村德育的思考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很多农村地区对学生们的德育有很大缺失,原因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学生不少,但也不是很多,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对学生们进行的德育就更加有限。二是由于农村教育设施不完善,科技水平较低,所以对学生们进行的德育手段也会十分有限,人们对于资源的获取也比较有限。三是在农村,家长们外出打工的现象普遍,家里只留下老人或者年龄稍大的孩子带着弟弟妹妹一起生活,家长们把“树人”的任务都给了学校。留守儿童比例地不断增加,对于学生们的德育来说十分不利。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们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对于学生家庭来说,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而不是将学生送到学校就任务完成了,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德育,要做到学校与家庭相结合,使学生们的德育体系更加完善。所以,现阶段提出了一个新要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要重视学生们的德育。但对学生们进行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学生家庭所需要担负的责任。现阶段的任务就是找出一个合适的方法将学校的德育与学生家庭的德育进行融合,怎样进行融合才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利的,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2.将学生们的德育进行学校责任和家庭教育的融合

要想将学校的德育与家庭的德育进行完整地融合,就需要学校的领导对学生们的德育充分重视,而不是只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学生们身心健康的成长更重要。在对学生们进行德育的时候,不仅仅是学校发挥作用,家庭的重要性也需要得以体现。

为了强调对小学的德育工作要与学生家庭的德育工作进行完整融合,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笔者与教师们进行了充分探讨,推动了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结合。并且,许多老师做出了对学生德育特别有利的工作。比如,我们学校一位班主任,遇到了这样一个学生,该学生的家长都在外地打工,只留下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个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很活泼,但一回到家里就变得沉默寡言,虽然这个孩子很孝顺,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家务,也从来不提什么过分的要求,但他的爷爷奶奶看在眼上、疼在心里。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学生突然在学校里与另一个学生吵了起来,甚至动了手,等这名班主任赶到时两个学生已经扭打在一起了,班主任上去拉架却遭到了这名学生的辱骂,班主任感到特别震惊。在以往的教学中,就算是学生受到了应有惩罚也不会辱骂教师的,这就上升到学生的德育层次了。在强行将这两名学生拉开之后,我们对这名学生进行了教育。班主任问他为什么打架?他不说话,老师接着问:“你不说可以,那为什么要骂老师?你怎们可以骂老师呢?老师和父母是怎么教你的?”听到这里学生眼泪夺眶而出,直接跑出了教室。教师不知道什么情况就问了那个跟他打架的学生,他说:“我不就是说了一句他爸妈不要他了吗,我又没说错。”这时候班主任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对他说:“回头再来教育你!”说完就跑出去追那个学生了。

在一个角落教师找到了他,他正蹲着哭泣,老师不忍心了,缓缓地走了上去轻轻拍着他的背,温柔地说:“孩子,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是一个人,跟你一样,也是留守儿童,但是这又有什么呢?我们的父母都健在,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来爱我们,你看老师现在,父母在家,下了班还能跟父母聊聊天,不是也挺好?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我们的后半生,你说呢?就算是别人说咱又怎样,咱们自己做好自己就可以,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计较。那个孩子说的不对,但他年龄还小,你也一样,你们这个年纪口无遮拦很正常,但你怎们也不能出口骂老师啊,对吗?”这时候孩子抬起了头,用真诚的眼睛望着老师说:“真的吗?”老师说:“当然了,老师为什么要骗你呢?”然后老师带着他回了教室,让那名同学在全班人面前向他道歉、言和,他对辱骂老师的行为向老师真诚道歉。仅做到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老师还把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地融合。

随后我们学校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家访,不光只有班主任,学校的有关教师以及管理者包括笔者都去了,我们想借此机会将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进行融合。在这名学生的家里我们了解完基本情况之后,发现学生的爷爷奶奶年龄并不是特别大,随后我们就给这名学生的家长提出了建议,让家长多抽出时间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多加关注,也希望学生的爷爷奶奶多给予关心。家访之后,学生不仅是在学校里非常活泼,在家里也比以前开心多了。这就是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融合的典范。

3.多种融合方式

作为校长,通过一段时间的德育融合,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相融合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上面所讲的“家访式”融合,让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更加频繁。还可以是制度式的融合模式,也就是教师们对学生们提出更高的德育要求,比如,是给家长洗脚或者一些其他的德育重点要求,然后让学生们执行,校方再与家庭进行沟通,这样就进行了融合的完善。另外,针对留守儿童可以让教师们积极参与到学生们的课后工作当中,例如,可以让教师们抽时间去关注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相当于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段时间的陪伴,可以让学校里的教师轮流执行,这样,学生们的德育也就实现了学校与家庭的有效融合。融合的方式有很多,不仅仅只有上面提出的这几点,融合中需要教师们提升自己的境界,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这样才能够更有力地开展融合工作。

4.制度化融合管理

对于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融合,不仅仅是在口头上提出来的,必须要在学校里形成制度。也就是说,需要全校的教师与管理者一同参与德育融合制度的研究和编写工作,教师们应充分考察、考虑到学生们的各种具体情况来进行,管理者要对教师们的日常德育工作进行帮助和监督,也要严于律己,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作为一校之长,笔者更认为重担在肩、责任重大。

5.结语

在未成年人的心理,有很多关于德育工作的知识体系并不完善,很多时候会在未成年人的脑海里进行德育工作上的挣扎,如果这個时候没有人能够对未成年人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就很有可能做出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现阶段小学的德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快速发展时期避免不了的问题,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需要直面问题、周全思考,完善自己学校的德育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将学校的德育与家庭的德育进行融合,这样才是对学生最好的德育,这项工作我们学校会全力推动做好。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信任学生,也需要对学生拥有一个赞赏的健康心理和积极心态。在小学生的世界里,他们的德育思想远未成熟,孩子们所接受的德育很多都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获得更好的德育,教师和家长就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学校和家庭的实际德育工作,让孩子们获得正确的德育知识和经验,从而实现身心健康的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鹤珍.以文化建设引领,构建实践性校本德育课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实践性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思路、设计与实施[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5(01):96-102

[2]党喜莲.德育渗透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3]马培玉.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6

[4]朱文丽.关于德育与教学融合的可行性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5]黎强明.德育传播精神的种子—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破次元
融椅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基于生命发展的中职德育生态优化思路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