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部制管理模式问题与对策

2020-03-17东莞市商业学校

广东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年级组职能部门中等职业

文/东莞市商业学校 张 涛

一、引言

目前高中阶段学校存在两种类型的管理模式,一种是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另一种是以专业实践为中心的专业部管理模式。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为普通高中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所采用,该模式的组织结构为“学校——职能部门——年级组/学科组”,是一种科层制的三级管理模式。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采取的是以专业实践为中心的专业部管理模式,该模式下组织结构为“学校——职能部门/专业部——班主任/学科组长”,是一种二级管理模式。

1.专业部制管理模式与级管理模式的区别

三级管理模式下的学校组织是一种典型的科层制组织,校办和党委通过对各职能部门下达指示来安排工作,各职能部门再通过对下一层组织如年级组和教研组发号施令安排工作,而真正的基层管理实体,如年级组和教研组,它们之间属于平行关系,在工作中各行其是,易出现视野狭窄、拘泥于局部等短期行为。

专业部制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专业部部长统筹所负责专业学生的德育、教学、招生、实训,专业部的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对本部部长负责。学校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德育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处等与专业部是平行的二级机构,不再对专业部发号施令、安排任务,而将责任和权力交给各专业部。

2.三级管理模式的不足和专业部制管理模式的优点

对于三级管理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过程中的弊端与专业部制的优点有很多论述,对三级管理模式弊端的论述,张振国的观点最为清晰和全面:一是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管理层次繁多,影响效率提高。三是服务理念缺失,不利于校园和谐。四是违背职教规律,制约职教发展。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该模式缺点还包括部门之间容易推诿、易滋生官僚之风而轻教育教学、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缺乏教育合力。

对于专业部制这种二级管理模式的优点,也有较多研究,主要包括:减少组织层次,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果;便于业务组合和重组,有利于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组织结构;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发组织活力;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与协调,有助于培育专业力量;更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促进学生操作水平提高;有利于协调德育与教学,便于二者有机融合。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部制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专业部制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优点,但很多中职学校在实施专业部制过程中却遇到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模式现状的调查

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25所中等职业学校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教务负责人(占19.23%)、专业部负责人(占15.38%)、学科组长(占11.54%)、班主任(占7.69%)、专业教师(占23.08%)、除教务和德育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占15.38%)、其他(占7.69%)。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了解专业部制管理模式,占比为96.15%;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目前实施的是专业部或者系部管理,占比为84.62%;全部调查对象都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专业部管理比实施“学校-职能部门-年级组/学科组”这种三级管理模式好,占比100%;大多数(92.3%)被调查者认为传统的三级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多数被调查者(76.2%)认为专业部制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解决。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部制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基于调查结果和笔者本人分析,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部制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校级领导对专业部制管理模式支持力度不够、执行意志不强

一些校长、校党委书记没有深刻意识到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专业部制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或者沿用普通中小学的三级管理模式,或者即使在学校实施了专业部制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也失去了原本的内涵,无法发挥出其优势。从本质上说,所谓的专业部就是原来的年级组,主要负责学生德育工作,而对于教学、教研、招生就业等没有管理权限。

还有一部分学校的领导意识到了专业部制模式的优势,了解该模式对学校发展更加有利,但在运行该模式过程中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尤其是面对职能部门负责人的抱怨和不配合时,往往会委曲求全,削弱专业部的管理权限,逐渐又恢复到科层制的三级管理模式。

(2)没有理清专业部和职能部门的关系

专业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学生德育和教学教研,原本这些职责的落实实体是年级组和学科组,它们在科层制的三级管理模式中都隶属于学校两大职能部门——德育处和教务处。在专业部制管理模式中,专业部和职能部门是平级的两个组织,二者之间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只是职责和分工不同而已。但是受思维定式影响,职能部门会有意无意地将专业部当作其下属组织发号施令,导致专业部琐事、杂事繁多,而无暇顾及影响长远的、重要的规划与建设。严重者,职能部门和专业部之间会因为关系不明确、职责不清晰而产生矛盾,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

(3)专业部责任大而权力小,权责不对等

在理想的专业部制管理模式中,专业部是直接贯彻学校管理理念、内容的实体,肩负着学生德育、教师培训考核、教学教研、专业建设等重要职责。根据权责对等的管理原则,专业部理应被赋予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权力。但实际情况是,专业部的职责确实繁多,因为仿佛所有事情都应该由专业部处理,而专业部所拥有的权力却很小。比如,专业部承担着专业建设的职责,但是专业带头人或者专业科组长却不对专业部长负责,而由教务处对他们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很多学校的专业部没有用人权,没有经费,甚至专业部部长或主任在教育局是没有人事备案的,严格来说,不属于学校管理人员。这种情况使得专业部的工作很难开展,专业部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到组织效能的发挥。

(4)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目前实施专业部制管理模式的学校,只有极少数由职能部门对各专业部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而且评价的指标不完善也很不科学。对于职能部门工作的考核评价缺失,或者只凭校长的主观印象来对各职能部门进行评价,这些都很容易让专业部和职能部门只注重表面功夫和眼前利益,而无法潜心做好非朝夕之功所能完成的重要的教育教学工作。

(5)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绩效方案和奖教奖学方案大体上还是参照普通中学来制定的,不符合职业学校实际情况。专业部部长、德育副部长和教学副部长的绩效津贴比较低,口头奖励多而实际奖励少,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长此以往很多部长和副部长或者选择辞去职务,或者疲于应付,对工作产生倦怠。

三、解决专业部制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专业部制管理模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校级领导需要认识到专业部制的优势,稳步坚定推进该模式

校级领导,尤其是校长和校党委书记,需要加强对学校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学习,充分认识到专业部制管理模式给中等职业学校带来的好处,周密计划,稳步坚定推行该模式,尤其是要加大对专业部长工作的支持力度。遇到改革阻力时不能知难而退恢复到科层制的三级管理模式。

2.理清专业部和职能部门的关系

理想的专业部制管理模式是弱化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转管理职能为服务、调研、支持职能。专业部和职能部门属于平级组织,没有隶属关系。二者信息应该互通,互相合作,共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比如职能部门可将从市场上搜集到的信息反馈给专业部供其专业规划参考,专业部也需将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反馈给职能部门以便他们有目的地开展调研和服务工作。为精简组织,有些学校将职能部门合并成立为行政部,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兼任专业部负责人,这样有利于缓解专业部和职能部门之间的矛盾,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3.赋予专业部与其所承担的职责相匹配的权力

权责对等是管理学中的基本原则,也是实现管理效能的基本保证。专业部承担着重要的学生德育、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教师培训与管理等职责,就应该相应地赋予其管理权限。比如专业部相关管理人员的任命与考核权,专业部活动经费,对专业部教师的考核评价权,专业部负责人享受与职能部门负责人相对等的职务补贴及各种绩效津贴等。专业部长对主管副校长负责,专业部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对部长负责。

4.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

专业部制管理模式除了明确专业部和各部门的职责与关系外,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不仅要对专业部的工作进行考核,也要对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评价的指标要征求各方意见,并且要对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个方向性的引领作用。

5.健全激励机制

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绩效分配方案和奖教奖学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分配原则。对表现优秀的专业部管理人员除了给予荣誉外,在物质奖励上也要予以支持,尽量保证他们的收获与付出相对平衡。除此之外,在职位晋升方面不应重职能部门负责人而轻专业部负责人,需公平、公开、公正地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晋升通道,让他们看到努力的方向和希望。

以上五点对策之中,第一点最为重要,是解决专业部制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果校级领导意志坚定地支持专业部制的实施,后面四点都可逐步完善。如果校级领导没有充分意识到实施专业部制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或者是意志薄弱,很容易遇到一点阻力就放弃,继续沿用普通中小学的科层制的三级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年级组职能部门中等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检察版(十)
浅谈幼儿园年级组管理与教研组管理的利与弊
安徽省合肥市政协首次邀请政府职能部门旁听大会发言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轮胎企业职能部门的设置和管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