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德隆化县非遗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

2020-03-17柳婧姊杨春晖王爱利艾建然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代表性职教校本

柳婧姊,杨春晖,王爱利,艾建然

(1.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市群众艺术馆 河北 承德 067000;3.隆化县职教中心 河北 隆化 068150)

引言

“非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出,保护非遗文化的几点措施,其中包括立档、保护、宣传、传承、创新、振兴。隆化县职教中心紧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潮流,与隆化文化馆合作,整合该地区代表性非遗项目的相关资料、收集“非遗”各项目道具与实物、指派学校教师向非遗传承人进行系统的项目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整理、保护和传承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在此过程中对非遗项目二贵摔跤、八大怪、隆化中幡、霸王鞭保护较为突出,2012 年确定为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2017 年国家首次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一个新的纪元,该文件强调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范围,各级学校构建中华优秀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将优秀可操作性强的传承项目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积极创建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科的融合,继续深化教学改革。2018 年12 月在无锡举办了全国职业技艺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会上以匠心、传承、创新为主题,探讨非遗文化进职业院校校园与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此后,隆化职教中心丰富了非遗项目种类,推进了非遗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如何在相对“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中整理出既能保留非遗项目的原汁原味又能与现代教学规范体系相结合校本课程,是隆化职教中学的传承教师在继承非遗项目的基础上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一、隆化非遗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隆化县地处河北省北部,是清朝皇帝木兰秋狝古御道的必经之处,在隆化县界内建有7 个行宫,区域内仍保留着满族文化遗产与习俗。本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项目涉及传统舞蹈、传统技艺、民间信仰、传统体育、传统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美术等,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一项、省级非遗项目六项、市级非遗项目十一项。隆化县职教中心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贵摔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怪、隆化中幡、霸王鞭遗产的挖掘和整理发现,以上四个非遗项目在本辖区内均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群众基础、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极具满族特色等特点,于2012 年与隆化县文化馆进行合作创办隆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着重对四个项目进行挖掘、传承和创新发展。二贵摔跤曾在2011 年前往美国进行为期14 天的交流活动。近几年,二贵摔跤活跃在我国各省市春晚的舞台,参加央视电视台的节目录制。以教学成果展示方式参加京津冀展演活动,在京畿地区引起了热议和高度关注。

2018 年笔者对隆化县职教中心学生进行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问卷,问卷涉及15 个问题,共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本地区的非遗项目的了解度,第二个方面在开设非遗课程是否有意参加学习,第三个方面在非遗项目传承是否愿意。其中抽样150人,90%的学生表示对隆化县非遗项目感兴趣,愿意了解并进行系统的学习。隆化在历史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该地区产生的代表性非遗项目的特点和职教中心学生对非遗项目的热爱与需求均表明,代表性非遗项目二贵摔跤、八大怪、隆化中幡及霸王鞭已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条件。

图1 学生需要了解非遗文化的方面

图2 学生对学校开展非遗课程的态度

图3 学生对非遗项目保护的态度

二、隆化代表性非遗项目开发策略

隆化代表性非遗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规范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整合各个项目的通用和独特动作技巧对其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有效构建职教中心特色课程体系非遗项目校本课程的基本模式。

(一)非遗代表性项目校本课程目标

1.非遗项目课程总目标

通过前期学生需求的调查和相关课程资源的分析,考虑到非遗自身的文化价值与职业中学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以促进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结合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将课程的总目标设点为:通过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相关项目历史知识,初步掌握代表性项目的动作要领和身法技巧,具备一定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增强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本土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兴趣,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获得中华传统文明的情感体验,增加辖区内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非遗项目课程具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教授此门课程的首要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促使学习者了解本辖区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基本历史文化知识,掌握二贵摔跤、八大怪、隆化中幡、霸王鞭的基本动作与基本技巧,提高学习者对四项非遗项目的表演技能,从而对该四项非遗项目有更深的认知。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贵摔跤、八大怪、隆化中幡、霸王鞭是隆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与传统体育,体现了满族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对四项非遗项目的学习让其感受其每个项目的风格与韵律,增进学习者对满族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对满族文化的审美能力并对非遗项目进行传承,同时能够培养学习者对满族非遗项目的情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我国民间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二)代表性非遗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

1.实地考察与田间寻访

二贵摔跤、八大怪、隆化中幡和霸王鞭源于满族文化,为了将四个非遗项目融入课堂,应该去当地的博物馆、民族民间展厅和田间地头去寻求其根源。通过实地参观和田间采风,深入的了解满族文化的特征和生活习俗,探究各个项目中的渊源、产生与发展,以获取各个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全面的将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按照课程的教学模式将采集的资料进行道具、手眼身法、脚步力量的提炼,挖掘出各个项目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元素,开发出适合职教学生的非遗代表项目课程。

2.请项目的传承人进入课堂

对于各项非遗项目来说,传承人对此项非遗项目有着更深的情感和技巧上全面的认知,能够掌握其项目的精髓,只有真正的掌握到项目的精髓方能表演出该项目的韵味。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地道的各个非遗项目,学校将定期的将非遗传承人请进校园进行“口传身授”,指导学生的身法、步伐、道具巧用与服装改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近距离原汁原味的感受与学习各个非遗项目,还可以跟随传承人进行道具的改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传承人对各个项目教授可以让学生对满族精神与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并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表达与传递,增强各个项目的表现力,促进各个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图4 二贵摔跤非遗传承人王大中老师前往兴隆职教中心授课(艾建然提供)

3.教师学教研相结合

教师是非遗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力量,隆化职业中心先后培养教师数名,向各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进行系统学习。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每个项目的独特技法,也要探寻其共性的动作要领,遵循课程科学性、系统性、特色性的教学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向传承人学习技艺的过程中进行梳理、挑选、总结,既要保留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又要思考其动作与技法是否符合职中学生年龄段所能承受的范围,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学、教、研相结合来促进代表性非遗项目课程的开发。

(三)非遗项目校本开发的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理应基于隆化地域性和中职学校性的基础上进行,将隆化本地区的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评估转换为校本课程资源,而职教中心的非遗项目校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代表性非遗项目的史实:其中系统的介绍二贵摔跤、八大怪、隆化中幡、霸王鞭的起源与发展、各个项目的服装、道具、各个项目上妆技巧等常识。

2.代表性非遗项目的技法:技法是学习每个非遗项目的基础,其内容较为丰富,结合职教中心的学生特点,选取了每个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法,如二贵摔跤中的就地十八滚、转轮滚扫的技巧,八大怪中套葫芦、乌龟斗河蚌、王八旋窝、串八字等技巧与步伐,隆化中幡里的托塔、压腕、插香、抱月、大背花等技巧,霸王鞭中的肩部扛鞭和戳鞭、压鞭、磕鞭等技巧,一些难度较大、复杂的技巧并未摄入其中。

3.代表性非遗项目的表演:代表性非遗项目是一个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育人价值的民间传统艺术。在选取的非遗项目表演艺术内容中主要包括上妆、道具的改良与服装设计可以和艺术课程相融合;非遗项目的身法中包含的腿、肩、臂的训练可以与体育课相结合;此外还需要学习一些简单的项目中用的打击乐器,如大鼓、锣、钹等。

图5 非遗项目隆化中幡课程实施过程(艾建然提供)

图6 非遗项目八大怪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非遗进校园演出现场(艾建然提供)

三、非遗代表性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一)彰显非遗课程本体价值

非遗课程的本体价值主要是将其文化功能转化为育人功能。首先,通过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文化、民族特点、身法技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跨学科运用知识的能力,对道具、服装的改良与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非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所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理论道德,对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二贵摔跤的历史渊源说法之一就是康熙智擒鳌拜,表达了逾礼违规、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的人终将不能善终的朴素理念。最后,非遗代表性项目具有审美价值,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学习和展演过程,将会在活动中能够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二)促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活态性,它是通过传承者进行有形的口头表述、表演等形式传达给受众群体,使表演者和受众群体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共同完成的活动。一个非遗项目在进行传承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不同的时空和表演者所呈现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因此,非遗的传承实质上是实践中的一种精神文化的传递,其本质是一种世代相传的口传心授、观念与心理沉淀的精神交流的过程。通过非遗代表项目的传承人进行口传心授的教学中传承是活态传承中最主要的一种传承方式,需要借助传承将项目进行延续,具有生命力。教育是传承的核心力量,通过学校对非遗代表项目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式给隆化非遗代表项目搭建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进行教与学、传承与被传承的非遗项目的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来传承代表性非遗项目的精神内涵,为隆化非遗代表性项目活态传承、保护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隆化非遗代表性项目是满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隆化县职教中心是当地以学校为平台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应立足于本地区的区域特色以满族文化为核心,开发具有本地区特色非遗项目校本课程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促进代表性非遗项目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可有利于代表性非遗项目的理论建设,为传承和保护隆化代表性非遗项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代表性职教校本
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呼光华
关于构建铁路职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江苏职教助力国家扶贫攻坚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闽台地区代表性道地药材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