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指标比较分析的武汉物流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0-03-17王军丽王遥飞胡晓佳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总费用总额物流业

□ 胡 海,王军丽,王遥飞,胡晓佳

(武汉现代物流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5)

1 物流统计的意义

物流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1]。物流发展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由高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2]。构建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3],2004年国家发改委与统计局共同发布《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弥补了我国缺乏物流统计数据的空白。物流统计是指导和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准确把握物流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也为科学制定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当前物流统计影响力显著提升,已经成为社会了解物流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4]。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物流统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物流统计主要内容。结合行业统计实践,统计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加值与物流业总收入等关键指标。

2 武汉市物流业发展情况

2.1 指标情况

2018年,武汉市社会物流需求规模稳步增长,社会物流总额36460亿元,同比增长9.7%,物流业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8.3%;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072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低于社会物流总额、GDP现价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13.96%,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物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减税降幅力度不断加大,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多式联运创新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持续推进,连续四年保持百亿投资规模,市场主体不断壮大,A级物流企业排名全国前列;2018年武汉市物流业景气指数月度均值54.5%,高于全国同期0.9个百分点,持续保持物流业发展扩张态势。

表1 2018年度武汉市物流业运行指标统计表

2.2 指标特点

2018年,武汉市物流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保持着高质量发展良好势头。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2.1 社会物流规模稳中有进

2018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36460亿元,同比增长9.7%,较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物流需求规模仍保持平稳增长。其中,结构占比较大的市外购进物品物流总额增速达到13%以上,增幅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商贸流通业。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3036亿元,同比增长13.0%,全市限上无店铺业态零售额635亿元,同比增长34.4%,商贸流通业增长强劲有力推动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

2.2.2 物流运行效率持续提升

2018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072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低于社会物流总额、GDP现价增长。每百元社会物流总额花费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6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单位物流成本为0.57元/吨公里,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96%,同比下降0.1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84个百分点,显示出当前物流运行效率稳步提升。

2.2.3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2018年武汉进一步推行“放管服”改革,加大物流领域简政、减税、降费政策力度,政策环境持续改善,继续落实湖北省高速公路通行费“两免两惠”政策,取消征收“九桥一隧一路”ETC车辆通行费,放宽营运货车技术管理,实现货车“三检合一”。全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14亿元。物流绩效评价是对物流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18年全国重点城市物流绩效第三方评价报告》显示武汉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

2.2.4 市场主体规模稳步提升

全市物流企业逐步壮大,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行业发展新引擎,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新增(升级)国家A级物流企业15家,总数达到163家,稳居全国城市前列;湖北国药控股、武汉商贸控股分别入选2018年度中国物流50强,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9名(118.21亿元)与第30名(70.05亿元)。全市医药、商贸、汽车、城配、电商快递等重点领域规模化发展,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明显。

3 武汉物流指标对标深圳分析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深圳市支柱产业之一,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物流业增加值等主要指标与深圳还具有较大差距。

3.1 社会物流总额分析

2018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额为36460亿元,同比增长9.7%,低于深圳30%以上,主要体现在深圳的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与进口物品物流总额结构占比较大,合计占比超过96%,远高于武汉同期占比49%,且绝对额增长趋势较为明显。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高附加值产品有力支撑工业品物流总额稳步增长。2018年深圳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3709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28%,同比增长19.4%;而武汉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873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不足3%,同比增长12.2%,充分反映武汉相对于沿海发达城市进口贸易总量薄弱,后劲稍显不足。

3.2 物流业增加值分析

2018年,武汉市物流业增加值为1309亿元,同比增长8.3%,低于深圳94.1%,增速低于深圳同期1.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8%,低于深圳1.7个百分点。深圳市物流业增加值多年全国领先,已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从分类构成来看,深圳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武汉同期1.0个百分点,但贸易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高于武汉2.1个百分点。怡亚通、飞马国际等知名供应链物流企业,强化了商品“供应-储存-销售”供应链物流服务,提升了物流在贸易流通中的基础性支柱作用,以供应链金融、大数据信息平台、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延伸了物流服务价值。

3.3 社会物流总费用分析

2018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072亿元,同比增长9.5%,低于深圳同期47.7%。武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3.96%,高于深圳同期1.3个百分点,深圳市经济体量是武汉的1.6倍,综合经济实力促进了物流高质量发展。

①武汉物流成本水平与深圳具有差距,呈逐步扩大态势。

2014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4.34%,高于同期深圳0.17个百分点,而2018年武汉为13.96%,高于同期深圳1.33个百分点。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来看,武汉物流成本水平与深圳具有一定差距,并呈逐步扩大态势。从2014年到2018年,武汉GDP由10069亿元增长至14847亿元,年均增长10.4%,深圳GDP由16002亿元增长至24222亿元,年均增长10.8%,武汉增速低于深圳0.4个百分点;武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由1444亿元增长至2072亿元,年均增长10.0%,深圳市社会物流总费用由2267亿元增长至3060亿元,年均增长8.2%,武汉增速高于深圳1.8个百分点。武汉GDP增速弱低于深圳,但物流总费用增速高于深圳,“一弱一高”双重影响以致对标深圳具有明显差距。

图1 2014-2018年武汉与深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对比图

图1数据来自2018武汉物流发展报告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②从三大费用增速情况来看,武汉运输费用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深圳运输费用增幅明显低于同期GDP增幅。

从2015-2018年,武汉运输费用增长较快,增速均值:运输费用(12%)>GDP(11%)>保管与管理费用(9%),运输费用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间接抬升了武汉整体物流成本水平;对比深圳,运输费用增速较低,2015-2018年增速均值:运输费用(5%)

③从运输环节方面,深圳货运量公路“一家独大”,但整体运费不高,运输费用与GDP比率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

从运输方式货量占比看,武汉运输方式中公路、水运、铁路占比为“62∶26∶12”。深圳货运量中公路占比超过75%,其次水运占比24%,但是运输费用与GDP比率仅为5.3%,低于武汉同期0.6个百分点,同时呈现逐年明显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3-0.4个百分点。深圳依托公路与水运网已初步建成无缝衔接、资源配置集约、辐射国际国内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④从保管环节方面,武汉保管费用占比偏高。

2018年,武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结构占比为“42∶41∶17”,与同期深圳(42∶33∶25)相比,武汉物流总费用中保管费用占比偏高。保管费用与GDP比率5.7%,逐年下降幅度较小,远高于深圳同期1.5个百分点,严重拉升了武汉物流成本水平。主要体现在近年来融资、租金等成本高企,其中利息费用约占保管费用的29%,仓储费用约占保管费用的30%,两项费用的高占比分别直接反映着经济运行中物流企业投融资成本高企、土地厂房租金高涨等问题。

⑤从管理环节方面,深圳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

2018年深圳管理费用与GDP比率3.2%,高于武汉同期0.9个百分点,主要受制于深圳人员工资成本持续高涨。但深圳现代化供应链物流管理水平较高,深圳市供应链物流企业引领全国。2018年,深圳市共有供应链管理企业4000多家,已成为全国供应链管理企业集聚最多的城市,涌现了怡亚通、飞马国际等国内第一批供应链物流上市企业。深圳物流未来也将依托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与体制创新,加快高效益、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端智能化发展,以此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降低人工等系列管理成本。

4 武汉物流对标发展策略

经上述分析,武汉应该以深圳作为对标对象,着力打造带动武汉城市圈、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联通东西部、对接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区域龙头的中部国际物流中心。

4.1 加强高端制造,强化对外贸易

从社会物流总额提升角度:一方面提升工业品的规模与附加值,围绕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针对传统产业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快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构建一批工业物流产业集群;一方面提升进出口产品总额,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打造武汉长江中上游航运中心,积极改善扩大进出口,支持重要工业原材料、能源等战略性资源进出口,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4.2 新技术新模式,延伸物流价值链

从社会物流总额提升角度: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支持企业探索网络货运平台、甩挂运输、共同配送、金融保险等服务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物联网+仓储管理”、“区块链+物流”、“物流设备+融资租赁”等新模式。以打造物流发展新引擎为指引,以物流总部、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引进和培育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物流创新服务、供应链协同示范平台,通过现代化管理运营手段延伸物流价值链和服务水平。

4.3 调整运输结构,创新组织方式

从社会物流成本降低角度:全面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放大低成本运力资源,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加强公路、铁路、航空、港口与物流园区的无缝衔接,推动中长距离大宗物资运输有序向铁路、水路等运输方式转移;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加速推进城乡绿色货运配送工程,高质量推动多式联运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滚装运输,探索试点铁路驮背运输、高铁货运专列,积极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多式联运经营主体,协同推进跨区域多式联运发展。

4.4 提升服务能级,优化营商环境

从社会物流成本降低角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实现物流资源之间充分对接,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浪费和同类功能设施过于集中带来的无序比价竞争[5]。引导物流企业装备更新升级,推广使用标准化、专业化、绿色化操作单元,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着力提升物流服务能级。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继续落实货运通行费降低、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绿色通道”和新能源车辆补贴等政策,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5 结束语

构建城市物流发展新模式,从而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城市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6]。当前,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文中通过社会物流总费用等关键指标,以深圳为例对标分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物流发展经验,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针对性提出加强高端制造,强化对外贸易等四项发展策略,引导武汉更高标准谋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不断塑造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猜你喜欢

总费用总额物流业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卫生总费用的比较研究
劳动报酬总额统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物 流 业
В 20162016 году объемы китайского экспортамогутсократиться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
В январе- апреле объем привлеченных зарубежных инвестиций в Китае вырос на 11,1 проц .
物流业
21世纪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首次低于4%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