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2020-03-16陈金菊
陈金菊
[摘 要]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互联网+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时,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分析和重构已有的教学内容;梳理和重建课程资源;合理分配线上学习和面对面教学的时间,并采用多主体、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方式。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30-0106-02
自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后,线上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青睐。线上教学是否能就此取代传统课堂教学?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线上学习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线课程也有诸如师生互动性弱、学生管理难、课程完成率低等方面的弱点。今后将在线课程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界定及其特征
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界定,学界一般有四种理解:学习理论的混合、教学理念的混合、教学媒体和技术的混合以及教学模式的混合。班克(Bonk)给混合式教学下的定义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莫泽利乌斯(Mozelius) 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介于传统面对面教学与纯粹远程网络课程两端的连续体”。[1]国内有学者主张混合式教学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2]本文将混合式教学定义为“线上教学与面对面教学的混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三方面的明显特征:(1)需要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让“互联网+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各类以教学视频、数字动画为载体,集在线测试、学习档案记录、答疑互动讨论、学习成果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云平台快速兴起,性能不断完善,使用日趋便捷,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需要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重构。支持教学目标实现的教学资源形式不再只是教学课件和教材,而要融入慕课、微课等线上的教学资源。(3)需要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混合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要实践者,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教师则更多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并在线下反馈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这样的模式,既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不属于单纯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中心”过于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将大量课堂时间花费在学生自由发挥上,容易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率。缺少了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有序组织,学习活动易于呈现无序化的状态,学生很难充分地展示学习成果,难以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课堂会重归沉闷。混合式教学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3]
二、混合式教学对学前专业教法类课程的价值
(一)弥补课时量的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课时量在36~51课时不等,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各半,既需要学生掌握各领域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要进行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模拟教学,教师普遍感觉课时量紧张,特别是科学和艺术领域,又分别包含科学和数学以及美术和音乐两个子领域,往往理论教学和实操活动难以兼顾。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作为线上学习的内容,节约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小组讨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模拟试教,弥补课时量的不足。
(二)发挥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的价值
为了便于高校获得更多的优质线上教学资源,教育部倡导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2日,教育部已组织22个在线课程平台免费开放在线课程2.4万余门,包括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其中与专科高职相关的有18个专业大类,学前教育专业也位列其中。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优质线上资源的价值,这些资源不仅面向学生,也为教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提升契机,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素养能力需要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才能获得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女生居多,已有的信息素养满足娱乐和社交有余,应对各类课程的网络学习却不足。混合式教学可以培养网络信息获取的自觉性,改变以往游戏性和娱乐性为主的网络信息获取状态。线上学习平台还能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具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找到适宜的学习资源,并按照自身的学习节奏、学习进度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学前教育专业教法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和重构
在明确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剖析原有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表征,这是教法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总体的重构思路如下图所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Gagne)将人类的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态度。[4]言语信息是学习者表述观念的能力;智慧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顺利办事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于调节自己内部学习、思维、注意与记忆过程的能力;运动技能是学习者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分析教学内容首先是判断哪些内容是关于事实、定义、程序与规则等“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哪些是与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及认知策略相关的“如何行动”的程序性知识。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为例,关于韵律活动的定义、幼儿韵律活动发展的年龄特点等属于陈述性知识,而如何组织实施幼儿园的韵律活动则属于程序性知识。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知识表征之后,可以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模式能提供视频、音频、动画、文字、图片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更适合展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中的认知策略部分内容。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能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师生互动的质量高、效果好,比较适用于需要教师具体指导才能获得的包括智慧技能和运动技能在内的程序性知识。[5]
(二)教学资源的梳理和建设
混合式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線上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法类课程的特点选择某个主要的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并指导学生熟悉平台功能,最好能使用手机移动终端互动,以利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弹性学习。平台资源的呈现最好以微课为主,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教师应在整理已有的线上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列出缺少的线上资源所对应的陈述性知识点,通过微课制作、幼儿园实践场景的录制等形式进行有计划的补充。
(三)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混合式教学一般采取面对面驱动模式和交替学习模式予以实施,若以TF表示面对面教学时间,TO表示在线教学时间,ND代表陈述性知识的知识点数量,NP代表程序性知识的知识点数量,则教学时间在两种模式间的分配比例可以表述为:TF∶TO=ND∶NP。课程内容中陈述性知识点越多,需要采用在线学习模式的时间越长;反之,程序性知识点越多,面对面教学模式的时间就相应地增加。[6]教法类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性质,相较而言,活动组织和实施方面的实践技能偏多,因此采用面对面教学模式的时间比例可优于在线学习模式的时间。
(四)考核模式的多元结合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要求考核评价方式的变化,应当着重从核心职业能力、关键知识、必备技能等多个方面实施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具体可采用“在线测试+在线讨论+课堂表现+项目任务+期末考查”的方法开展考核工作,兼顾线上和线下学习,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引导和调动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增加学生的自评和学习小组的互评。强化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作用,才是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Mozelius, Peter; Hettiarachchi, Enosha. Critical Factors for Implementing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2017(1).
[2]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4(3):5-10.
[3]金晨.混合式教学中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9(25):130-132.
[4]Gagne R M,Wager W W,Golas K C,etal.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5th edition[J]. Performance Improvement,2010,
44(2):44-46.
[5][6]魏海波.基于微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80-86.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