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2018-03-07张永华
张永华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改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法展开多重处理,以提升教法运用的适合度。课堂教学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特点,多渠道搜集教法信息资源,多视角进行教法优化处理,多元化展开教法实践运用,进而建立科学的教法体系,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多渠道搜集教法信息资源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利用多种教法展开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并在师生积极探索中,完成教学的目标。教师教法资源整合操作时,需要先通过多种渠道展开搜集,教师不仅要有教法运用主观意愿,还要有科学整合意识,以提升教法运用的品质。
关于课堂教法信息资源,教师不妨从几个角度展开思考:首先,是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教法,这种教法是实践成果,具有极强的适合性,教师要注意从教学经历中进行总结,使其成为教法积累资源。其次是教参教辅材料教法学习,教辅材料大多出自名师之手,其教法设计是重要内容,很多教法也具有普适性,教师要有学习主动性,虚心学习现成的教法,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融入到自己的教法体系之中。再次,是从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那里学习教法,我们身边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同仁,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即使是青年教师,也有自己的创新教法,适时向他们学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是通过网络信息搜寻,借助网络信息搜寻平台,学习更多教法。
教师要有主动教法积累意识,很多教法不是有意搜寻的,可能在无意间就有重要发现。因此,每一个教师都需要关注自身教法积累,留心教学动态,从数学教学实践中筛选教法运用信息,经过整理,这样获得的教法资源会更有实用性。
二、多视角进行教法优化处理
数学教法信息搜集之后,需要对这些教法信息资源展开多重优化处理。不管教法多么经典,都不可能带来万能的效果,这说明教法运用具有局限性。同一个教法,在不同教师手中会发挥不同作用;同一教法,在不同班级也会有不同表现,这说明教法运用还受到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
在对数学课堂教法资源进行整合处理时,教师需要从不同视角展开测试评估。第一,数学教法本身就带有环境制约因素,群体性特征明显,学优生适用,学困生未必适用,这是教法整合必须要清楚的。第二,数学教法不经过教学实践检验不能进入到教师教法积累体系之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法整合处理时,最好的评估方式就是付诸实践。教师在实践中还需要经过反复设计,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法。第三,从学生反馈中评价教法价值,教师感觉是一个方面,学生能够从教法运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认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达成指标。在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不能只看课堂表象。
数学教法整合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师需要有多重思维考量,不能简单给出定性结论。因为教法运用实践需要有多种因素的集合作用,如果某一个因素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导致教法运用的低效化,这样否定一个教法的实际价值也是不科学的。如让学生列举数学生活案例,为课堂提供更多案例支持,如果学生列举的案例不具备代表性,也不能说明让学生参与案例列举这一教法缺少科学性。教师要进行全面评估,对学生表现给出客观分析,也要审视自身引导操作是不是存在问题。
三、多元化展开教法实践运用
数学课堂教法运用时,教师需要对教法的设计、投放时机、执行程序等内容有综合考量,这样才能确保教法运用的实际效果。面对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思维频率不在同一频道,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对数学教法有深度理解,也要对学生学习诉求有清晰认知,这样才能提升教法运用效果。
教法运用呈现个性化,教师需要有综合运用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法,给学生带来更多认知机会,这样的教法设计无疑更为实用。教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法运用,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法积累体系,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可以大幅度提升数学课堂教學效率,这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背景下,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意识成为主流意识,教师更需要有教法运用意识,并对固有教法进行整合优化处理,也可以结合教学实践创新教法,以丰富课堂教法积累,为学生创设更适宜的学习机会,也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带来更多选择。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