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0-03-16游新娥肖子蕾
游新娥 肖子蕾
[摘 要]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融合创新,构建智慧课堂,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实时的、精准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008-02
“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不断深度融合,一系列支持教育信息化的政策也密集出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具备信息化环境,通过应用带动环境创设;《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7〕4号)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广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深化大数据应用,全面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智慧课堂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构建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实现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即时化分析、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科学化决策,以增强知识传授、能力培養和素质提升的效率和效果。
一、传统课堂的不足
(一)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的需要
翻转课堂、实时互动、移动学习、远程协作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信息化设备、平台、资源的支撑,而在传统的教室中,教学设施陈旧,教师只能沿用传统的“黑板+粉笔”或者“PPT+幕布”的授课模式开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不能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进度,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传统的测验、考核方式存在片面、滞后的问题。
(三)不能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传统的学习方式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后只能通过自习或私下请教老师、同学的方式来巩固所学知识或拓展专业知识,学生需要一个能够连接课堂内外、联通老师同学的平台,以便随时交流、讨论、答疑解惑、深度学习等。
(四)不能适应课堂教学评价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管理只能通过问卷、随堂考查、考试等方式来评价教学成效,不能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管理,迫切需要一个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完整地收集教学过程的数据,并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教学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二、智慧课堂的建设原则
(一)可行性和实用性
智慧课堂的建设应考虑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各业务系统紧密对接,面向应用,注重实效,并充分考虑系统今后的延伸。
(二)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确保教学组织的严肃性,应从系统的体系结构、技术路线、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以实现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要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考虑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的前提下,要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针对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网络环境,系统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包括数据存储、访问的权限和系统的安全机制等。
(三)开放性和标准性
系统设计应遵从学校统一的数据标准,应能与其他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应能与教育部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对接。
(四)先进性和成熟性
既要采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和方法,又要注意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开发工具的相对成熟,而且还需具有发展潜力,可以适应未来较长时间的发展。
(五)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应充分考虑技术的升级、业务的拓展、需求的变化,易于扩展和维护。
三、智慧课堂的建设路径
(一)智慧课堂的建设目标
1.构建智能教学环境
打造云端一体化智能教学环境,确保教育教学场所普遍具备在线、交互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课上可以用智能终端开展智慧课堂教学,发起多种授课模式和交互活动等,满足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需求,实现云端一体化应用。同时,教师所有备课行为均实现云端化,即云课件、云活动、云作业等,只要师生登录账号,便可随时随地教与学。
2.创新教学模式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入融合,为学生提供情境化、互动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传统教学向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成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智慧教室的信息化系统和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一体化融会贯通,全面记录教与学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教师可清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
4.促进课堂教学评价
实时记录课堂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保存课堂教学轨迹,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性数据库,支持学校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助力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改进。
(二)智慧课堂建设的整体框架
智慧课堂的构建总体上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满足多种学习需要”的指导思想,由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模式、智慧教学评估三个体系构成。
1.智慧教学环境
将录播、教学空间设计、物联网技术、智慧课堂、教学数据采集等技术有机融合。主要由智能黑板、一体机、高清直录播模块、智能物联模块、多媒体互动模块、分组移动设施模块、无线扩音系统等组成,创建一个适合教学、激发创新、体验友好,让师生都喜欢参与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空间。通过智慧物联技术的软硬件支持,自动调整教室的光线、温度、湿度,实时反馈教室设施的运行状态,并可进行远程、批量、场景化的控制,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加智能便捷、触手可及的应用服务。
2.智慧教学模式
打造覆盖教学全环节,贯穿课堂教学前、中、后的教学服务平台,支持互动教学,可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纯在线自主学习等不同教学模式,通过即时的教学数据反馈分析、教学互动应用、教学过程记录分析等,为课堂教学提供教学软件服务和数据支持。
课前:教师可以轻松创建课程和备课,可以导入PPT、视频、动画、电子教材等资源,可以方便地设计知识点测试。学生在课前进行有引导的预习,并进行相应自测练习和小组讨论,提前发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课中带着问题学习,从而真正提升学习效率。
课中: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能够通过授课PC,与学生的学习终端(手机、平板或PC)形成同步和即时反馈,老师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学生对所讲授课件的理解情况,以及对测验题目的回答情况,通过这些数据反馈,老师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方式;利用互动教学平台,实施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利用多屏终端开展分组式教学,每个小组的学生可通过PC、平板、手机实现镜像投屏,文件上传,实现基于副屏的小组协作学习,教师可实现对副屏协作内容的查看,广播同屏,更好地支持协作教学;支持无感知点名功能,上课后教师可查看学生的签到数据,实时查看学生课堂出勤情况。
课后: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到课率、对课件的理解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互动参与情况等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相应的教学环节。同时,学生通过系统提供的在线学习数据分析,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改进学习方法。
3.智慧教学评估
面向管理者,提供全面、实时、精准、直观的分析视图和动态督导信息,实时精准地了解课堂教学的运行情况,通过智慧课堂教学活动沉淀的教学数据,即时全面地了解教学质量情况。
(1)学习活跃度分析。通过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行为轨迹跟踪记录,分析学生的学习活跃指数变化,量化呈现学生的学习状态。
(2)课程教学质量分析。围绕线上线下的教学行为,通过在线的教学活动指标化分析,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指导课程教学的改善。
(3)远程教学督导。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状态、教室环境均可被系统捕捉,管理者通过课堂教学的状态,快速定位到问题课堂,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督导,开展远程教学评价,更好地感受课堂教学状态,发现教学问题。
(4)课堂行为分析和识别。系统自动抓拍学生的行为和动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并分析如低头、转身、举手、打瞌睡等行为,并自动生成报告,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四、结语
树立“互联网+”背景下新的教学观、学习观、质量观,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打造智慧教学环境,探索智慧教学模式,开展智慧教学评价,提高课堂的有趣性、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
[2]杨兴波.“互联网+”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案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9(4):34-36.
[3]刘邦奇,李金.基于智慧课堂的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2018(3):84-93.
[4]王益华,周顺.智慧课堂构建研究与区域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78-81.
[5]曾欣,朱德全.新技术时代职业教育智慧课堂建设的逻辑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9(6):6-13.
[6]卞金金,徐福蔭.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