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声呼唤,儿时的伙伴

2020-03-16梁琳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闰土外貌伙伴

梁琳

小学语文教材中应当有鲁迅文学的身影,这就好比聊到中国古老文明的渊源便避不开中国神话,谈到中国诗歌便少不了李白和杜甫,讲到童话故事便一定有安徒生的席位。

鲁迅作品言语气质冷峻,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从言语形式上说,鲁迅的文字文白夹杂,带有浓厚的绍兴方言味儿,不好读通、读懂;依文本内涵而言,鲁迅自己说,他是于暗中看一切暗,作品太悲观,不适合儿童阅读。很显然,对于小学阶段儿童阅读鲁迅的文章,一定是不能够让学生立刻亲近其间的。但作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记忆,鲁迅的文字在小学教材出现就好比“小提琴”于交响乐队,一定是要有一席之地的,一定是要依经典篇目定篇出场的,当然,这样的出场也不必多么高调。由此,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便有了“走近鲁迅”的主题单元,将单元学习定位在走近鲁迅、亲近鲁迅。

编者从鲁迅的《故乡》中节选《少年闰土》,无疑为儿童“走进鲁迅”提供了一个上乘的“课文例子”。《少年闰土》创作于1921年,虽说小说大多是虚构的,但总少不了生活的影子。文中鲁迅主要回忆了在绍兴的童年生活,用“我”和“我”的儿时伙伴做对比,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对话刻画了人物外貌与内心特点,塑造了人物的艺术形象,突出了少年闰土“淳朴友善、聪明可爱、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形象,同时,表达了“我”与闰土儿时短暂的友谊,以及对儿时这位伙伴情深意长的怀念之情。《少年闰土》是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题目是选入教材后加的,节选出的章节所表现的中心思想与《故乡》整篇小说的主题有一定差别。但是,对于儿童阅读,《少年闰土》一定是鲁迅众多作品中最为合适的,内容上贴近儿童生活世界,易于让儿童在阅读后感受鲁迅的童年生活,感受一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幼年生活的情趣,在情感上洞见鲁迅内心的温暖童心,并能够触摸鲁迅文字的情感温度。

《少年闰土》中文字所描写的故乡风物、童年生活,所展现的人物事件、内心情感活动都是小学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并且足以生发情感共鸣,达成情意相通的内容。首先,“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岁”“他和我仿佛年纪”,这些描述的字字句句,都真真切切地让阅读中的儿童可感可触到一个与他们年纪相仿的男孩儿。同龄人都有着成长中共同的趣味与向往,这便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其次,课文语言洗练,通过独特风格的外貌描写与对话塑造刻画出闰土的人物形象。开篇环境铺陈烘托,描摹出人物的出场环境:“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在描绘人物外貌时,鲁迅这样写道:“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看起来这两段文字是白描,不加多少修饰,选材上也并非“有鼻子有眼”,而将笔墨用于“紫色圆脸”“小毡帽”“银项圈”。肤色“紫色”说明闰土长期劳作在海边,“小毡帽”点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代农村孩子的典型打扮,“银项圈”述说他备受家人疼爱。这样带有人物特定身份、地域特色的外貌独特、传神勾画,寥寥数笔便已淋漓尽致、细致到位,一个活泼机灵,健康淳朴的儿时伙伴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儿童读着读着就喜欢起来,亲近起来,有兴趣起来。再次,课文写作线索清爽明朗,先写“我”记忆中的闰土,接着写初次相识的闰土,再写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在重点写“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这个部分,回忆中的事件均以人物对话形式描述,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观看跳鱼”四件事,看似在对话,其实将事件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有详有略、绘声绘色,写作技法上可谓不露痕迹,流畅自然,闰土的性格特征在一问一答之中也跃然纸上。这些新鲜事不仅仅于“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我”听起来稀奇无比,对于手捧教材阅读的学生来说,这些事也是令他们心驰神往的。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不但写清了事件,更表达出了情感。一个世纪时空之隔的鲁迅,儿时回忆里描绘的“伙伴”正是今天课堂上的儿童所能理解、靠近的鲁迅的情感共生点,以及生命契合处,“少年闰土”无疑为鲁迅文学进入当今儿童阅读视野打开了一扇明丽而灿烂的窗口。阅读《少年闰土》,课堂上的儿童和鲁迅的情感,因为文字,打破了时空的隔阂,并产生出同气相求的情感共鸣,与鲁迅一同心生出对闰土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人物外貌的描写,典型事例对话式的罗列,正是《少年闰土》这一文本独特之处。除记诵关于闰土外貌描寫的段落,教师还应带着儿童细读关于“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部分文字,如“雪地捕鸟”一事。课堂之上,教师、儿童与鲁迅一起,感受闰土讲述的捕鸟过程中“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的新奇与兴奋,“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的紧张与期待,“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的欢欣……这里最妙的就在“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一句,句中一个“又”字正与前文“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遥相呼应,在此处反复体会,便可以感触到一个孩童心十足的鲁迅,一个活泼好玩的鲁迅,一个单纯天真的鲁迅。如此这般感同身受,课堂上的儿童便走近了鲁迅的生活世界。在鲁迅笔下童年回忆的文字中,儿童与鲁迅的情感心灵相遇、相通、相汇合,教学“走进鲁迅”的要旨水到渠成,也因此达到亲近鲁迅并喜欢鲁迅文章的目的。再如“瓜地刺猹”这件事,这件事应当是鲁迅在写这篇小说时记忆最为深刻的。所以,在《少年闰土》的开篇就铺开那样一幅记忆挥之不去的画面。画面中除了海边沙地、月下西瓜、少年闰土,更有少年闰土手捏钢叉刺猹。关于“猹”,鲁迅还特别说明,“这个字是根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也许就是獾罢了”。可见,这幅脑海里浮现的图画或许就是鲁迅依稀记忆的碎片化的加工与组合,但即便我们今天读起来,也依然是那么清晰,那么真切。从文中我们也可得知,“刺猹”是鲁迅童年回忆中,相关闰土所有事件中最为印象深刻且难以忘怀的。让儿童将前后两处“刺猹”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就会知道前者是概括着说,后面是细致地写。对比阅读发现,后面的语段多了人物的语言、人物的心理活动,这也正是点拨儿童如何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最佳范例。一个好奇聪明的鲁迅,一个质朴机灵的闰土,两个少年之间无话不说,又有着说不完的话,这份留存在鲁迅记忆里儿时短暂而难得的伙伴友谊,也正是今天儿童同样所羡慕与渴求的,这便又一次生长出鲁迅与儿童情感、生命的共同点。儿童由读鲁迅到读自己,通过读鲁迅的生活到感触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文字,这样的阅读,这样的学习,从儿童出发,回到儿童,用儿童的立场与观点,儿童的喜好与认知与鲁迅相遇,好似春风化雨,让学生初识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喜欢鲁迅文章变得自然并恰到好处。

《少年闰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多少读着《少年闰土》的儿童现在已长大、步入中年,作为“老面孔”出现在“走近鲁迅”主题单元,其价值在于启蒙儿童阅读鲁迅文学。阅读《少年闰土》,让课堂上的学生遇到、认识一位有着和他们同样喜欢玩耍甚至贪玩爱耍的鲁迅,让他们遇到、熟悉一个心无芥蒂、平易近人的鲁迅,一个内心真诚、情感良善的鲁迅,一个平凡而真实的鲁迅。这样的课文,使儿童觉得鲁迅可感可知,可亲可近。在课文的文字中寻觅得鲁迅的那颗童趣童心:“我日日盼望新年”中对伙伴闰土的热切期盼;“我和闰土不到半日便熟识了”的纯真交往;“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的友谊难分难舍;“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的真挚情宜……这些烂漫天真、可掬可捧的童真,拨动了课堂上作为同龄人的心扉。

初识鲁迅,透过鲁迅的这颗童心,引领儿童阅读鲁迅文章,亲近鲁迅文章从《少年闰土》起步,进而更上一层楼,再谈鲁迅的文字及言语表达的学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在《中学生鲁迅读本》的《前言》里说:“鲁迅作为现代汉语语言的大师,他的语言以口语为基础,又融入古语、外来语、方言,将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又极具个性和创造性。阅读鲁迅的作品,不仅能得到精神的启迪以至震撼,还能得到语言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作为儿童学习现代汉语的定篇之作,一定要关注鲁迅的语言风格。就《少年闰土》这个文本,如何像鲁迅那样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无论在人物外貌刻画还是事件叙述上都是一个活灵活现,令读者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其中有鲁迅白描的笔法刻画人物外貌特点,以人物对话语言、动作描写,将叙述事件有详有略地黏合的天衣无缝,文字读起来自然亲切,人物形象真实逼真、呼之欲出。教学不止于此,阅读《少年闰土》,还要让儿童初识一位亲切真实的鲁迅,并产生出阅读《故乡》的愿望,拥有阅读《呐喊》的向往,怀揣阅读鲁迅更多小说、杂文、散文的兴趣。同时,还要选取自己童年里的伙伴练笔,学以致用,从鲁迅的文学渐渐感触鲁迅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这篇经典带给儿童阅读后最丰厚的精神盛宴。

有這么一首歌,歌词里写道:“一声呼唤,儿时的伙伴。梦已离开,一切又回来。我的伙伴呀,你还是那么的可爱。”阅读鲁迅的这篇《少年闰土》,聆听一声儿时伙伴的呼唤,那声音悠远又似萦绕耳畔。“童真童趣”正是《少年闰土》,正是鲁迅及鲁迅的文章抵达儿童阅读视野与心灵的通途。鲁迅的思想与文章是“20世纪中国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宝贵的世纪思想文化遗产。鲁迅文化精神的深沉与深刻是需要儿童慢慢了解与感悟的,鲁迅的博大情怀与民族脊梁的伟大是需要儿童渐渐感知与领悟的。从《少年闰土》一文出发,让儿童轻松自然地与鲁迅相遇,让儿童初识一位童趣满怀、童真无限的鲁迅。于课的末了,抛出鲁迅与闰土三十年后再见面,物是人非,到底什么是“可悲的厚障壁”的思考与反诘,让儿童从走近鲁迅出发,最终能够走向鲁迅文学与精神也只是静候花开的须臾。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湖前校区)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闰土外貌伙伴
我的“好伙伴”
奇特的蛇鹫
写好人物外貌
伙伴,爸妈叫你吃饭啦
外貌与内在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故乡》的呐喊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