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声于文本 绘声于课堂

2020-03-16彭小青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彭小青

一、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现状

王崧舟先生曾说过:“阅读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往往是一种灵魂的牧养。他们驰骋在文字的广袤大地,发现着自己的发现、惊叹着自己的惊叹、困惑着自己的困惑、回味着自己的回味。”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阅读是小学教育的基础,阅读最基础的要求是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传统的课堂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枯燥乏味的教学语言,眼界狭窄的教学内容,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而新课程则力图打破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培养其阅读兴趣的同时促使其爱上阅读,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进行思想文化的熏陶,以及情感品质的培养。从教以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少的情况下进行阅读时,一般都只是囫囵吞枣,不懂文章之要义。而如何才能做到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达到真正有效的阅读,我想,只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立场去解读文本,创设一个有声、有色、有味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去听见、去寻找、去感悟文字背后的意蕴,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重视阅读方法,促进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通过从知识、积累、运用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纵观近几年的中高考不难发现,对于语文科目的考查更倾向于阅读能力的检测。阅读题量的持续增加,使教师在教学中要扩充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反应能力变得迫在眉睫。而从统编本语文教材的改革中也可以看出来,原来的语文教材更强调的是价值、感受、整合,而统编本教材更强调的是基础、阅读、应用、自主,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再次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阅读教学中,在掌握阅读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要在阅读中达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为此,本人在遵循阅读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作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1.深入文本,以声入耳

“声”即语言语感。语言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言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中低年级,语言语感的培养,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阅读的过程就会是轻松、快乐、高效的。中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对于识字量不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希望通过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在指导学生有效诵读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一些绘本教学,在朗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悬念设置,让学生进行想象阅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和感知语言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课外绘本《我的幸运的一天》时,引导学生从封面上的狐狸和小猪入手预测故事:这个幸运的一天指的是狐狸还是小猪呢?当我提出疑问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整个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拿起一本书,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封面,而在阅读前让学生通过封面中的内容对故事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想象则会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在看一本书时,不仅会联想到现实生活,还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作品中的角色。以《我的幸运的一天》中的小猪为例,通过阅读,学生在观察小猪每一次应对狐狸时的表情、动作、姿势、语言的同时,也会去试着联想,想象故事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体会小猪的可爱与机智。学生沉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在那里他们化作故事中一个个人物,享受着作品带来的快乐。而这些想象的内容让绘本阅读教学不仅仅只局限在文本本身,他们更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画面,也使得绘本阅读更加生动、更加形象。学生在了解作者写作目的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语感,提升了语文素养。

2.立足课堂,以色绘文

“色”即形象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中低年级学生由于阅读量小,阅读知识的缺乏,想让他们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往往很难,即使提了,也是一些毫无阅读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容易偏离教学内容的中心,使教学活动无法很好地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尝试在阅读中提问。

首先,从课题入手。课题往往是一篇课文的中心或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利用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潜在思维,弄清课题与内容的联系。如在教学《孔子拜师》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引导学生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活跃起来,纷纷举手提出问题:“孔子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孔子向谁拜师?”“拜师的结果是什么呢?”学生想出的这些问题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其次,从课文入手。课文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创新的思维能力。阅读课文的提问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粗读提问。也就是从文章整体入手,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学生质疑,了解课文的大体意思。如教学《灰雀》时,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下列问题:“课文主要写灰雀还是列宁和小男孩?”“课文主要写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什么事情?”“灰雀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有关,不难看出,学生已经开始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且开始具备把握课文整体的能力。

二是朗读提问。通过初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脉络,对于文章具体细节的分析和提问也能在整體感知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整体认识更精确、完整。当然,朗读提问分析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水平进行。

(1)根据关键段的内容提问。这是在学生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教学《花钟》的第1自然段时,当学生了解这一个自然段是写一天之中,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时,教师就可以问:“那这和花钟有什么联系呢?”这个时候,学生再根据文章中列举的各类花朵的开放时间,就可以积极地进行思考了。

(2)根据重点句提问。如在教学《赵州桥》时,抓住这篇课文的重点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坚固美观是什么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呢?”

(3)抓住中心问题提问。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美丽”一词提出问题。如,“小兴安岭哪里美丽?”“小兴安岭除了美丽,还有其他特点吗?”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程中找到的一些精彩的词句进行赏析和解读。

(4)学后回顾。学完了一篇课文,课后的巩固也不可错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归纳整理,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升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获得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同时还可让学生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如教学《小摄影师》一课结束时,我便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完后,有个学生提出:“高尔基最后是否见到了小男孩呢?”我马上将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的问题也使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引导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是阅读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要以学生自读为主,这实质上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懂课文,主要依靠学生朗读来实现,在朗读中学生才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才能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才能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自读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读方法,带着问题去读,其次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以达到自读自悟的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要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通过讨论活动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如学生初读《孔子拜师》时,就是学生通过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弄清课文主要在写什么。

中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能力有限,在解决问题时还需要教师帮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对人物形象进行感知,通过作者情感的表达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并以此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绘声绘色,余味无穷

虽然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指导,但在实际的阅读方法运用中,教师既要总揽全局,又要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在学生自提问题、解决问题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阅读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保证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不能随意制止学生的回答,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或者硬拉着学生“跟我走”。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重视课本教学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课外阅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的文章都只是一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需教师带着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便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能够使他们将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应用于课外阅读中,这样的做法既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充学生的语言积累,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最终使学生在一个有声、有色、有味的阅读环境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單位:福建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钱塘校区)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