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成,演绎灵动
2020-03-16唐瑛
唐瑛
“潜在的资源”其实遍布我们语文课堂的每个角落,它们总是在不经意间生成,总觉得它们是无法预约的美丽!这些生成的“活资源”能够更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创设条件,要有一种能随时、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从而让课堂更灵动、更有深度、更具魅力!
“不期而遇”,生成意外的灵动
每堂课之前我们都会按照大纲、课标、教材、学情来进行备课,但那只是一个预设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者要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教案,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而不仅仅是达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赤壁之战》第一课时,在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时,有个学生在读到“周瑜”这个词语时候就兴致高昂地说起了自己对周瑜的了解:“我从《三国演义》中知道周瑜是东吴名将,我最喜欢他《联刘抗曹》的故事,他与刘备联合,火烧赤壁,重创曹操……”好了,这下引发其他人的话匣子了,还没等这个说完,那个又站起来了:“对对,我也从书中知道周瑜的老婆是小乔。”……顿时课堂乱成了一锅粥,心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燃了起来:“好端端的一堂课,就这样被他们搅和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肯定完不成了!”再瞧瞧他们,“说”性正高呢,对我是视而不见,一个个小脸通红。
突然,我心生一计:这么好的气氛,要在平时的“口语交际”课上要都要不来呢。既然他们愿意说,何不把这一节课换个形式呢?于是,我把教案撇在一变,索性就依了他们吧,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眼中的三国”几个字,那一只只小手举得更高了,小脸更红了,个个恨不得
从椅子上蹦起来:“老师,我知道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人……”“还有,还有曹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项羽人称‘西楚霸王……”……
刚刚的怒火渐渐平息下去了,我安静地站在一旁欣赏着他们的眉飞色舞,感受着他们的滔滔不绝,体会着他们思维的碰撞,倾听着他们心中涌动的汩汩清泉……原来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并不小,我真慶幸,没有因自己的鲁莽而让这些“岔”出来的美丽擦肩而过。
很明显,这节课没能完成教案上预设的内容,却有着“不期而遇”的美丽:很好地了解了《赤壁之战》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理解了故事人物的特点……
“不拘一格”,生成个性的灵动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寻找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鼎湖山听泉》第二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多美的鼎湖山的泉啊,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欢:
你可以朗诵,那就找一段优美的音乐来配乐吧;
你可以做小导游,那就用一篇美文把鼎湖山介绍给朋友吧;
你可以画画,那就把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送进画面吧;
你可以作诗,那就写一首小诗来赞美鼎湖山吧……”
同学们都欣然接受了这项可以任自己自由发挥的作业。等到第二天,检查作业时,我欣喜地发现了一个个绘声绘色的“小导游”、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一段段声情并茂的伴乐朗诵、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鼎湖山风景画……
“不拘一格降人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都会有他们自己不同的见地,作为教师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给学生提供可以让自己发挥特长的平台,这样才会收获不一样的却能展示学生个性的美丽!
“不谋而合”,生成创新的灵动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具有活力的过程,不应是封闭的、堵塞的,因为那是一个学生由不能到能、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完美到完美的渐渐变好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这样的“错”有时候却可以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如果能及时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那将会成为很优秀的教学资源,会和我们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
刚在黑板上板书课题《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室里就一阵躁动,只听一个声音传来:“哈哈,我刚去过北京,它是一个魔都……”话音刚落,教室里哄堂大笑,因为他张冠李戴了,上海才是魔都。学生们的笑声让我收回了想要责怪那个学生话——这不是一次很好的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的好机会吗?于是,我笑着让大家安静下来,和颜悦色地问:“哦?你听出来他哪里说错了?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问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古都北京”“水都威尼斯”“花都是……”我不动声色地听着,慢悠悠地说:“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可惜接下来我们要上课了,老师没办法听下去了。大家把它写下来,好吗?”“好!”强烈的表现欲和说服欲让他们不谋而合……
于是,第二天,在我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充满创意的、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相信同学们都去认真地找了、认真地想了、认真地做了,也相信他们一定收获的许多“世界名都”的知识,我们都要“感谢”那个同学的“错”!
你看,用一个小“错”拓展教材的弹性空间,也换来了书上没有的却不用教的内容。在“大语文观”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有掌控课堂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课堂中生成的所有都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这样的“生成”也包含课堂上的“错误”,用好了,它也可以为课堂锦上添花!
“不按章法”,生成底蕴的灵动
也许,大多数教师喜欢自己的课堂风平浪静,然后自己才会波澜不惊,殊不知,有时候把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利用好了,不按章法出牌,那也会是一件“美事”!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古诗,学生对于故事的学习兴致总不是很高,于是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早晨,我推开窗户,试图让学生从窗外找一点春的气息,来理解古诗的内容。可不曾想,原本晴朗的天空却突然飘起雪花来了,本来江南地区的气候就比较少雪,再加上又是春天了,学生们都激动极了,刚才沉闷的气氛都不知跑哪去了,只见他们各个手舞足蹈、欢呼雀跃,嘴里还惊叹:“呵!真美……”,有的人竟然冲到了窗口,把手伸出去想要捧起雪花来感受……
我正想板下脸,让他们都坐好,突然我惊喜地听到了一句有感而发的诗“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循声望去,竟然是我班平时不太愿讲话的一个孩子。我赶紧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好时机:“同学们,你们看雪多美啊!你想到有关雪的诗句了吗?我们来赛诗吧!”“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随口吟出了一句。接着,第二句、第三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我在一旁默默地听着,心里充斥着欣喜,我从来不知道孩子们知道得如此之多,从来不知道我的语文课堂可以成为他们展示的舞台!当激动依然在他们脸上洋溢的时候,我顺势把他们拉回了课堂:“雪景很美,春景更美啊,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江畔独步寻花》,感受一下吧!”还沉浸在喜悦中的学生们当然是欣然接受这一学习任务了……我真的感谢这场雪,它让孩子们轻松地回顾并学到了很多知识,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学生们灵动的语文底蕴。
“捕捉生成,演绎灵动”——这样的课堂是我们都向往的!向往它的不加粉饰,向往它的清新活力,向往它的真实朴实,向往它的返朴归真。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让课堂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灵动!
(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