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让物理课堂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020-03-16王志松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陶行知物理实验

王志松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开创教育创新和进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通过自己多年的理论和不断实践探索而建立的教育理念,不但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的教育作用,而且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发展中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陶行知曾经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都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呢?现结合陶行知先生在教育教学思想上的理念,谈谈我自己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源泉和动力。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让他们在参与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实现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因此,在物理的教学中,“激趣”乃是提升学习物理效果的宝典。

“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物理作为一门探索学科,其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恰到好处的设问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闪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物理问题情境之中,当新的需要與原有的物理知识水平发生认知冲突时,学生物理思维便处于活跃亢奋状态中,在对物理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同时,会锲而不舍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这种情形下的师生双方配合,能使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现实生活的物理知识更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正如陶先生所说:“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已是求知之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例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事例是取之不尽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时会用到的,老师在教学中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可以让学生更觉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老师只要多加留意,善于及时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例,来丰富物理课堂,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可简化物理的概念和规律。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我们教师教学至关重要。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念,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教师必须有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要继续用陶行知先生“教一为主”的思想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手脑并用,在实验活动中创新

陶行知先生一直强调要解放小孩子的手和脑,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在动脑筋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动手实践,用心以制力,要最大程度的保证学生能手脑并用。

促进学生手脑联系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的模式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其中的猜测、设计和交流实验等环节的工作就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的使学生具有灵活、敏捷、深刻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根据相关实践表明:首先实验猜想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直觉思维。比如在进行“流速与压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两张自然下垂并分开的纸条,并且让学生猜想:如果在纸条的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两张纸条会被吹开。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举日常生活中在大风天气打开窗户,窗帘被吹到户外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两者的关联性,并带着这个疑问进行实验,从而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判断某一事物。

其次,通过实验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多教师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习惯性的将所有的步骤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让学生严格按照自己的操作完成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很轻易的得出实验结论并且有极高的成功率,但是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进行“摩擦力”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对比试验研究各种增大摩擦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最大化的发挥自己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最后,同时交流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聚合思维。当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直接经验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成果,并引导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解读和分析所得数据,合理解释实验现象,并综合比较自身的实验结果及猜想,从中找到最佳答案,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评价不同的实验结论,并且提出自己的质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使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之中学会质疑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根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论断,说明创新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其实每个正常人生来就具备的一种能力,最关键的是看其能不能将其发挥出来。学生是否具备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为了保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有效的利用陶行知先生的相关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只有当老师做到在“做”中教,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享受到快乐,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和创造性。

(福建省惠安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物理实验
留言板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