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久”“纠”“救”

2020-03-16沈红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杠杆错误实验教学

沈红

《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而实验又是探究活动中的重要部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是我们每位科学老师都需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的。那么,如何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好以下三点:

实验的时间要久一些

一节实验课的时间,是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安排的,上课前最好进行一个预算:实验前的指导大约占多少时间,实验的过程大约是多少时间,实验后的交流再给多少时间。没有时间预算的科学课,往往会顾此失彼。特别是实验的时间一定要久一些,让学生进行充分探究,這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每学期都会听很多节科学课,有的老师实验前的时间放得很松,导入拐弯抹角,指导慢条斯理,真正到了学生实验的时间,却因为再拖下去连后面交流的时间都没了,尽管有小组没完成实验,也只能叫停。试问,这样的实验教学有质量吗?显然的,质量是极低的。学生都没有采集到充分的数据,如何让数据说话?如何摆出实证?如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实验的时间非常重要,教师要尽量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验的久一些。只有充分实验了,学生才能去用心体验科学,去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只有给足时间,学生才会留出自己的时间,去对实验结果进行重复论证,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再者学生问题的发现和提出也需要充分实验,学生问题的解决更需要时间去支持。在充分的实践中,学生才能体验和积累经验,从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

实验的过程勿忘纠错

一般在做实验之前,科学老师都会对实验操作进行细致的指导,一些实验的注意点也会进行提示,然而却都忽略了一点,就是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纠错,纠同学错误的实验操作,纠自己小组错误的数据。只有学生学会了自纠,才会更加去关注实验的注意点和细节,实验的有效性也才会大大提高。

纠错误的操作

科学课的实验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组内同学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组员一定要对实验的同学进行纠错,纠他实验操作规不规范,有没有按老师要求去做。有了实验操作纠错这一步,就会避免出现,一人实验,其他同学漠不关心或只等实验数据的现象,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也会掌握得更牢固,实验的正确率也会大幅提高。

如教学《测量水的温度》这一课,学生在分组测量水的温度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纠一纠组员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方法是否正确,有没有手拿温度计的上方,有没有碰到底与壁。如果有错误的操作能及时指出来,就可避免异常数据的出现。再如教学《斜面的作用》这一课,学生在做斜面是否省力的实验时,教师也要提醒学生对组员的操作进行纠错,纠他用测力计拉动重物时是否是匀速的、缓慢的,拉动方向是否与斜面平行,是否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读数时视线有没有与刻度平行等。在老师强调了实验的注意点后,组员还能养成对照注意点对实验的同学进行纠错的习惯,相信长期坚持下来,小组间的合作会更密切、有效,实验教学的效果也会更显著。

纠异常的数据

一般情况下,纠异常的数据,都是等到全班数据汇总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发现,去分析原因。其实有些异常数据小组成员自己纠一纠也能发现,如果在实验的时候能及时发现异常数据,有时间的话还可以进行再次实验,这样比在全班交流汇报时再发现,再去解决,会节约不少时间。与此同时,学生在自主学习下得到的发展,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的发展,又不是一回事了。

如笔者在教学《机械摆钟》一课中,让学生研究“相同的时间内摆摆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这一问题时,有小组通过三次实验得出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分别为 20、20、21。由于老师事先交代过实验后要对自己小组得出的数据进行甄别,因此,面对第三组异常数据的出现,这一小组马上开始质疑,是不是实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于是当机立断,又再次进行了实验,他们组第四次实验得出的数据依然是 20。有了学生小组内对数据的自我纠错后,全班汇总时的数据就变得更真实有效了,分析数据时更具有说服力,学生也能更容易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的失误需要补救

造成实验的失误有多种,老师在实验指导时,学生不认真听的,会有失误;学生在做实验时,操作不当的,也会有失误。有些失误学生通过自纠还不一定能发现,又会得到错误的数据,这些数据经全班汇总后,就会赤裸裸地呈现在大家面前,面对这些错误的数据,教师还是要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源头,然后还要指导学生通过重做实验进行补救,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技能,真正获得科学知识。

如教学《杠杆的科学》这一课,在研究杠杆的秘密时,老师实验前再三强调:挂好勾码后要让杠杆尺达到平衡。可是就是有一组学生汇总后的数据都是错的,老师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他们这样挂杠杆尺根本不可能达到平衡,而学生却还没发现。于是,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老师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哪组数据是错的,比如说这一组数据‘2、2、1、5,你们觉得能让杠杆尺能达到平衡吗?”很多学生也都看出来了说,不能达到平衡,但不够,老师又让这一组的同学重新进行了实验,果然,这样的一组数据是不能让杠杆尺平衡的,原来他们组根本没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挂的时候压根没让杠杆尺平衡,而是让右边翘起来,于是都得到了错误的数据,他们组的实验根本就是无效的,老师让他们重做实验进行补救,使得他们也获得了正确的数据。而只有获得正确有效的数据,才能进一步去分析杠杆的省力情况,可见这次实验的补救是多么的重要,不然对于小学生的这点知识水平,要去挖掘杠杆的秘密可谓是难上加难。不是通过亲身实验而得出结论,单靠老师的讲授,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于表面,并未消化,而只有通过正确的实验,亲历过程,学生才能深入理解,进而去建构科学概念。

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去不断努力,我们可以先从以上三个方面入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杠杆错误实验教学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错误中成长
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怒”与“努”
“浮”字等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