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童年精神的国际理解校园文化的建构

2020-03-16陆燕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儿童世界老师

陆燕

“十二五”期间,赤壁路小学围绕省级立项课题《追寻童年精神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进行了多维度的实践探索,子课题《追寻童年精神的国际理解校园文化的建构》,基于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基于新校园的环境建设,基于学校的价值追求与培养目标,在行动中潜心研究,在研究中扎实推进。

童年精神

童年是人生的起点,儿童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除了肌体在生长发育外,精神也在成长。人在童年这一特定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一种内在精神与天性的自由表达与和谐发展,我们称之为童年精神。

童年精神是一种儿童的价值追求:自由自在,率性而为。人生而渴望自由,儿童更是如此,他们渴望像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像鱼儿在水中快乐嬉戏;他们希望与动漫明星功夫熊猫、HelloTeddy、蓝精灵为友,练练魔力耳,超级模仿秀;他们在艺术节里想唱就唱,想跳就跳,想画就画。在万圣节里他们会装扮成鬼魅的样子,敲开校长、老师办公室的门,嘴里喊着 trick-or-treat索要糖果。循着自己的个性,舒展身心,自然生长。

童年精神是一种儿童的思维方式: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儿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经常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维自由驰骋。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好像在眨眼睛;小河水哗哗流淌,仿佛在欢快地歌唱;汉字,仿佛是由横竖撇捺等笔画构成的一个个神奇的小精灵,有表情,有故事,会说话……在那个经典的“树上有 10只鸟,猎人一枪打掉一只鸟,树上还剩几只鸟”问题中,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他们追问的各种问题,他们假设的各种可能,他们想象的各种结果,令人忍俊不禁,这就是孩子的思维。

童年精神是一种儿童的精神哲学:追问自然,探索世界。儿童是天然的哲学家,他们对人生、对自然及身边的所有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公鸡为什么不会下蛋?乌龟冬眠时不吃不喝为什么不会饿死?中国人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老外为什么是金发碧眼呢?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美国在在我们的脚底下,为什么没有大头朝下?……这些问题都是儿童对周围世界或自我的困惑、探索、思考。

自由、率性、纯真、好奇、梦想、探索、创造……,这就是赤小的童年精神。

国际理解

当今 ,中国正在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世界,中华民族正迅速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为中国带来了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的空间。顺应这一趋势,在小学阶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的世界小公民成为面向未来教育的重要任务。

2016年 9月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国际理解”作为九大基本要点之一,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以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际理解能力是学生十分重要的素养,是学生走向未来,通往世界的桥梁。

追寻童年精神的国际理解校园文化的建构

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推动跨文化交流,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培养具有赤子情、国际眼的世界小公民,近年来我们站在儿童立场 ,致力于建构彰显国际理解理念的校园文化。

创设多元文化环境的童瞳校园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的灵魂,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是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立体的教科书。

童瞳校园,“童”指儿童,“瞳”指瞳孔,就是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视角,站在儿童立场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走进赤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有着 80年历史的中西合璧的民國建筑,红瓦黄墙,绿树掩映,透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小楼原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余青松所有,苏联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也在这里居住过。解放后还住过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心理学大师高觉敷等文化名人,是我校学生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学校周围还坐落着多栋民国建筑,它们曾是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大使馆,漫步在这里仿佛来到了一个万国建筑群,建筑的风格特点,建筑里的人,建筑里的故事都令人饶有兴味地去探访、追溯、回望。

校园的一侧,是透着浓浓的田园气息的童话园,古朴的墙砖、壁灯、油画框,温暖的壁炉,孩子们在这里认识到中外著名的童话大家格林兄弟、安徒生、郑渊洁……阅读到深受世界儿童喜爱的童话经典故事,还有好玩的“童话人物猜猜猜”,或驻足观赏,或端坐阅读,或围炉讨论,津津有味,流连忘返。

英语角里用英语字母“English ABC”组成的异形小凳子,供孩子们休憩、进行英语对话;世界地图、不同国家的国旗,时刻表,初步形成学生全球的视野与胸怀。橱窗里中英文显示的图文并茂的儿童权利与义务:儿童有权享受关爱和保护,也有责任关心、爱护别人;儿童有权享有好的教育,也有责任认真学习,尊重老师;儿童有权犯错,也有责任从这些错误中汲取教训;儿童有权参与在集体中,也有责任尊重别人的差异……让学生明白全世界的儿童无论肤色、种族都应该受到尊重,公平地享有自身的权利 ,也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美术长廊上,一边是世界绘画大师的介绍,莫奈、梵高、珂勒惠支……还能欣赏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毕加索的《镜中少女》、徐悲鸿的《奔马》……,一边是未来大师(赤小小画家)的作品,那天马行空的想想,绚丽丰富的色彩,涂抹出一个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还有校园里的指示牌、班牌都是中英文标注,学校的校名、校刊、画册也都是双语对照,周四的红领巾双语广播定期介绍英语知识和国外的风土人情。浓浓的双语氛围,多元的文化环境,让师生感受到丰富而别具一格的国际文化氛围。

设计与世界对话的童真活动

童眼看世界系列活动 :学校坚持“教科书不是我们的世界,世界才是我们的教科书”的理念,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开展“童眼看世界”系列活动:一年级蝴蝶园里看世界 ,从孩子们喜欢的动植物入手,开展热爱生态环境教育和共生教育;二年级童话园里看世界,比较中外童话的异同;三年级垃圾分类看世界;四年级成语园里看世界;五年级光影里看世界;六年级国际事务看世界,让孩子们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国际的视野瞭望世界,瞭望生活。

节日体验活动 :在赤小有很多深受孩子喜爱的校本节日活动:书画艺术节、成语文化节、端午粽香节、中秋诗会等等,在这些节日里,孩子们写书法、刻版画,遨游墨海,与古人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驰骋,挥毫落墨间,体会“山登绝顶我为峰”的童年快乐;成语故事会、成语达人秀、成语大会,品味成语之美,传统文化之美;包粽子,编彩绳,吟诗词,感受传统节日的丰厚内涵,提高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我们还有双语节、圣诞节、万圣节、万国博览迎新年等,让孩子们在尊重、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接纳、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

中外艺术交流: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国际交往的能力,近年来学校国际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精彩纷呈。

1.南京青奥会,学校组织学生给各国的元首写信,并

在家长的帮助下翻译成各国文字,向他们介绍南京,介绍青奥会,盛情邀请他们来南京,还收到了好几个国家的回信呢。

2.学校邀请英国国王合唱团主唱保罗先生走进赤小,走到合唱团的孩子们中间,他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节奏感,并就声音的控制、节奏的把握以及情緒的处理等方面给孩子详尽的指导和示范,他幽默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把孩子们带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

3.日本“TOMOSHBI”长者合唱团来校进行艺术交流,为孩子们演唱日本歌曲,教孩子们学跳《拉网小调》。 4.法国著名的插画家利普·米浓先生来到美术社团,

指导点评学生的作品,并现场示范作画。

5.老师们带领学生参观《遇见梵高》光影互动艺术展。

6.在省外办的牵头下,开展中法儿童互寄明信片的活动,赤小的孩子与法国小朋友结成了小笔友。

7.每年澳大利亚考菲尔德师生来赤小开展访学活动,他们与赤小学生一起上课,共读英语绘本,互赠礼物,表演联欢。

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了国际礼仪,学会了交往,领略了不同国家的语言与文化,自觉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拓宽了眼界,收获了友谊。

培养具有国际化素养的童心教师

陶行知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做一个童心未泯的智者,做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乐教者,收获孩子的笑,收获自己不老的青春,这正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境界。为此,我们倡导老师永远保有一颗活泼泼的童心,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以孩子的心灵体验世界,永远保持生命的活力,永远懂孩子,引领孩子快乐前行。

在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历程中,我们深知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国际理解能力,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宽广的国际胸襟,要求教师了解和熟悉国际生活基本规则,掌握国际理解的基本技能。为此,学校:

1.课题引路,定期学习培训:学校教科室根据课题研究的方向,从国际知识、国际技能、国际态度、教育观念等方面定期开展培训,介绍国内外国际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成功经验,同时还充分发挥外教的作用,给本校教师上课,在与外教的交流中不断增强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不断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同时通过案例,指导教师们挖掘教材中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元素,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渗透,融会贯通。

2.与境外教师同课异构:我校英语骨干教师教师丁艳曾与香港的老师分别执教同一节课,丁老师的课堂密度大,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效率高,秩序井然;香港老师的课堂看似准备不够充分,但学生自由、随性,注重生成,看似有点散乱,但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理念。老师们就在观课中比较优劣,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

3.开展多元阅读研讨活动:老师们怀着一颗童心,经常阅读孩子们爱读的书并进行研讨。课题组的老师开展了《那些狐狸们》的专题校本研修活动,通过阅读,分析比较中外作家笔下的性格各异的狐狸,他们有的狡猾奸诈,有的聪明善良,有的仗势欺人,有的勇敢机智,对狐狸的认识就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更加全面了,这种多元价值观是我们培养教师的国际理解意识特别强调的。它也一定会通过老师传递给学生。

4.编写《童眼看世界》校本教材:近年来,老师们先后编写了《童年里的歌声》《国际礼仪》《光影》《童心诗语》《玩转成语》等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就是老师们学习的过程,开发的过程,国际理解知识储备的过程,国际理解素养提升的过程。

5.安排教师出国学习:学校先后安排陈君霜老师去澳大利亚脱产学习两个月,安排韩佩玲副校长赴加拿大、美国学习,安排部分老师参加台湾夏令营等等,安排老师去香港培训双语教学,为老师们提供走向世界,对话世界的机会,让老师们迅速地成长起来。

未来已来,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开放,更加走向国际,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我们将努力营造国际理解教育的氛围,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先进文化,形成海纳百川的国际理解态度,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尊重地球上不同的文化,养成地球公民意识和素质,为师生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南京市赤壁路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世界老师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留守儿童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六一儿童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