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院校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3-16

高教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强国交通人才

陈 晨

(西南交通大学 党政办公室,四川 成都 61175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交通强国战略目标,开启了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1]建设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同样需要一大批适应交通强国建设的高水平交通人才支撑。交通院校作为交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主动面向交通强国建设,深刻领会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交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标准,努力培养一大批新时代高水平交通人才,为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供支撑。

一、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2]。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三者有机统一,是交通强国的基本内涵,也为交通院校人才培养明确了前进方向。

(一)人民满意

人民满意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人民交通为人民、靠人民,由人民共享、让人民满意。人民满意的交通强国,首先是高质量发展,要破解运行效率、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够高的问题,实现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不断满足人民对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出行的需要。其次,是一体化发展,各种交通方式由相对独立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实现交通服务的无缝对接和交流往来的较低成本,不断改善人民对交通运输服务的体验。再次,是创新发展,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实现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端化、个性化、差异化出行需求。

(二)保障有力

保障有力就是要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要抓住这一时期,加快发展,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更大的作用[3]。我国已经提出了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军民融合等战略目标,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部署,这既为建设交通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迫切需要交通运输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服务性作用,为其提供有力支撑。此外,交通运输也要为我国建成世界强国,成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无论是我国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还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交通运输都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和战略支撑。

(三)世界前列

世界前列就是要全面实现交通现代化,使交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建成世界交通强国,不仅意味着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全球领先,也意味着设施、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均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构建起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地位相称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首先,在硬实力方面,即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都要位居世界前列,要着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交通运输企业,尤其是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率先建立起世界领先的智能交通系统,助推大交通领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实现全球领跑。其次,在软实力方面,即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为解决世界交通发展提供更多高水平的中国方案、中国标准和中国智慧。

二、新时代交通人才素质特征的四个维度及其意义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要求,人才队伍要精良专业、创新奉献。因此,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需要一支与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时代交通人才队伍。交通院校对新时代交通人才素质特征的把握,要着眼于其素质特征所包含的丰富维度,也就是交通院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即理想信念、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使命责任。

(一)理想信念维度:交通强国自信

正是在实现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践中,交通建设者的理想信念才能得到有力印证,自信、担当、奋斗的精神状态才能得到充分展现。因此,聚焦交通强国建设实践,能否坚定交通强国的自信,高度认同交通强国战略目标,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为己任,在交通强国建设中勇于担当、奋勇前进,是把握新时代交通人才素质特征的关键,也是衡量新时代交通人才的根本标准。今天,交通强国建设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交通人才既是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见证者、担当者和实现者,同时也是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自觉坚定交通强国自信,坚守“交通天下”理想,把个人命运深深融入交通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矢志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不懈奋斗。

(二)专业能力维度:扎实专业才能

专业才能是个体参与交通强国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门素质。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事业许多指标已走在世界前列,除了我国在交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外,还得益于一大批有着扎实学识和过硬本领的大国工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所以,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无论是解决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研发、高水平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还是打造与交通强国地位相适应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现代治理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都急需一大批学有所精、技有所长的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作为支撑。因此,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的实际需要,专业能力维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衡量标准。

(三)综合素质维度:交通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4]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实现交通运输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也需要大量创新人才的支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交通一线创新人才。唯有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把握创新是引领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动力,才能致力于推动交通运输科技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影响社会各个领域,交通运输领域要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必须全面创新、全链创新、全员创新,才能实现“卡脖子”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重大突破,进而实现整个交通领域相关的所有产业、科技、管理、服务的全方位提升。一言以蔽之,交通强国建设对创新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创新型交通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四)使命责任维度: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交通人才所必备的价值观念,它外化和表现为既能肩负起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也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强国际交通组织人才培养。当前,交通运输发展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尤其是面对交通堵塞、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交通领域的全球性问题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各国之间唯有深化合作,协同推进全球交通治理,才能实现全人类美好且可持续的未来。基于该维度考量,新时代交通人才应自觉拓展全球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持立足我国交通实际,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交通强国,有效支撑我国在全球配置资源,同时也要秉持“交通成和”的理念①,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努力贡献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强交通保障。

三、交通院校培养新时代交通人才的路径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加强交通精神教育,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共同体,着力建设与交通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新时代交通人才培养体系,是交通院校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担负的历史使命。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交通强国建设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交通院校应科学考量自身办学条件、优势和特色,面向交通强国建设需要,按照自身所处的院校类型和层次,研判自身在整个交通领域人才教育系统中的位置,进而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类型和层次,更好满足交通强国建设高质量、多样性的需要。首先,交通领域的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高校要着眼未来,努力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推动交通科技创新、支撑交通现代化发展。譬如,西南交通大学根据行业对高水平交通人才和交通一线创新人才的需求,分别成立了旨在培养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茅以升学院”和旨在培养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的“詹天佑学院”,并制订了专门的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着力造就具备引领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和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的卓越人才。其次,交通领域的本科教学型和专科教学型高校要努力构建与交通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迭代需要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培养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交通技能人才。譬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交通强国建设要求,明确“立足交通、服务交通”的办学定位与服务面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组建交通行业特质专业集群,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能,全力培养交通强国建设急需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二)加强交通精神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对于交通院校来说,依托交通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精准引导学生投身交通强国建设实践。交通运输领域拥有以“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精神文化,它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具有重要育人价值。首先,应将交通精神融入课程体系。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主动把交通精神以案例分析、人物故事和理论阐释等方式充实到课程教学中,运用专题式教学法,把交通精神讲深讲透,或开设交通精神相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供全校学生选择学习,使学生深刻体悟交通精神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机链接、嵌入交通精神,在传授专业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将交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成立“交通精神研究会”“交通精神宣讲团”等社团组织,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学术探讨,深化对交通精神的认知;广泛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平台及校园新媒体传播矩阵,以文字、图片、表情包、短视频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宣传交通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投身交通强国建设的热情。最后,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交通精神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展现在具体实践中。要组织学生走向交通强国实践大课堂,实地走访川藏公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以及港珠澳大桥、北京新机场、京张高铁等重大交通工程,前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典型单位、先进集体等学习调研,领略我国交通发展变迁,了解一代代交通人勇往直前、不懈奋斗的拼搏史,引导学生以优秀前辈为榜样,到交通强国建设一线砥砺品格、建功立业。

(三)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智能交通是交通运输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交叉融合、集成应用的新领域,代表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为适应智能交通发展需求,交通院校应主动对接智能交通产业链,整合信息领域相关学科专业,实施“+智能”和“智能+”行动,推动传统学科专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智能交通专业为核心的智慧交通专业集群,大力培养适应交通强国建设要求的智能交通人才。首先,实施“+智能”行动。利用互联网的理念、技术、数据和环境等要素,为交通运输涉及的土木类、机械类、电气类、水利类等传统学科专业注入数字化、信息化内涵,形成基于现有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的新方向、新领域,着力培养适应交通强国建设需求的智能交通人才,进而改造甚至重新定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维等,加快推进交通运输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其次,实施“智能+”行动。以智能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信息领域学科专业为依托,融入交通运输领域专业要素,孕育产生全新的交叉方向以及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着力培养无人驾驶、智慧交通系统、智能决策支持、智能预警系统、智能物流规划等交通领域新兴战略产业人才。

(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高校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永远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高校不可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无缝衔接的人才[6]。因此,只有校企双方互嵌融合、资源互补,不断强化学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交通院校才能更好培养出满足交通强国建设需要的新时代交通人才。首先,应加强与交通行业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机制和路径,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譬如,校企合作建设一批现代交通产业学院,精准对接产业链和人才链,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探索推行面向交通强国建设一线的任务式、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采取校企互聘、定期轮岗、项目研发等方式,鼓励校内教师深入交通行业企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升应用知识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从交通行业企业引进一部分专业技术骨干担任课程教师,从事新时代交通人才所必须的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管理等方面课程教学,进而实现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与行业需求的协同适配。最后,搭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双方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与实践教学平台,服务于学生课程实践、科研项目合作研究等,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素质需求和工作内容,真正达到学生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双提升的目标。

(五)构建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共同体

交通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走向世界前列,全面提高我国在全球交通运输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交通强国,离不开具有国际水平的交通人才支撑。因此,交通院校应当自觉站在世界一流交通强国建设的高度,全面思

考谋划交通人才培养战略格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努力构建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共同体,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交通人才。首先,坚持“走出去”。一方面,要借鉴国际先进工程教育理念,引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延揽优秀国际师资,塑造学生的国际化知识体系,促进毕业生能够在全世界交通行业就业并参与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譬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交通行业企业和国内部分交通院校共同成立了“国际工程班”,专门致力于培养涉外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企业“走出去”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进与国际知名交通院校的无缝衔接,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互通、授课语言互通、课程和学分互认等,打造国际化交通人才培养新格局。其次,坚持“引进来”。要注重以打造交通类优势特色专业吸引海外优秀学生来校留学,实现有相当数量的国际知名交通院校学生与本校学生共同学习交流,促进中外学生建立互融互通的深厚友谊,共同致力于解决交通领域全人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交通运输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注释:

①交通成和:《易经》有言:“天地交而万物通也”,阐释的是一种宇宙观和价值观。因此,广义上的交通不仅是个工程技术概念,更是文化概念和价值理念,即借助技术上的交通实现文化的交融,进而促进天下大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强国交通人才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人才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繁忙的交通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小小交通劝导员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