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人本思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2020-03-16刘海峰唐志宇

高教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道德经职业生涯老子

刘海峰,谭 萍,唐志宇

(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1]。老子的传世著作《道德经》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道德经》全文共八十一章,仅有五千多字,其中凝练的人本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做人智慧,流传千年,在当下诸多领域为后人所用。所谓人本思想,泛指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尺度的思潮。老子人本思想体现为对人的地位的肯定,对生命权利的尊重,对人生价值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探寻[2]。“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可以说这是老子人本思想最精炼的表述。

职业生涯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9年,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出版了《选择一个职业》(Choosing a vocation),书中首次提出“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这一概念[3]。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理论从欧美传入我国,目前国内高校非常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纷纷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职业生涯理论重视人本,这就与老子人本思想有着紧密的契合。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探索将老子人本思想运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

一、老子人本思想的主要特点

1.突出人的地位

老子在《道德经》中诠释了“道”的概念,“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老子哲学上一个最高范畴,它创生宇宙,化育万物,周行而不殆,又作为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规定了万物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样一个闪烁着朴素唯物主义光辉的“道”冲破了原始宗教的禁锢,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

2.尊重个体生命价值

“夫兵者,不详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出自《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老子认为“道”是自然的,发动战争原则上与“道”相悖,所以“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即使“不得已而用之”,被迫进行防御战争,而且取得战争胜利的结果也是不值得炫耀的,要“恬淡为上”。如果不是这样的态度就被视为“乐杀人”,“乐杀人”的人“则可得志于天下”。对于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不管是不是敌人都要按照标准进行葬礼,还要“以悲哀莅之”,这些都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老子人道主义思想。

3.关注人的生活状态

老子用道性解释人性,阐释出了人的本性。从根源上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万事万物都是由道而生,人也不例外。老子洞悉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状态,提出了“见素抱朴”的主张。老子也反思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存状态,他对当时统治者们“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出自《道德经·第五十三章》)的生活陋习深感不满[4]。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因素分析

1.自我认知能力较弱

自我认知是指大学生从兴趣、能力以及深层面的价值观等方面深入了解自己,这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基础与前提,不仅必要而且必需。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甚理想,大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弱,未能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等有客观、明确的定位,主要表现在对自身优劣势的认识上,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或模糊不清会直接影响并制约其职业生涯规划。

2.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大学生至关重要。大学生恰逢职业探索期,是否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其的职业选择以及生涯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当前,不少大学生将职业生涯规划简单等同于职业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认识,意识薄弱。虽然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在大学阶段考虑自己未来的出路,但真正能够认真考虑且为此付诸行动的仅是少数,大多数大学生只会在面临毕业时才会想起询问师兄师姐、专业教师或亲属的意见,以期获取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规划。

3.参与职业生涯教育较为被动

尽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需要群策群力,但大学生自己始终是其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他人不可替换的。事实上,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大学生理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彰显主体性,不能仅仅只是等待学校、家长或社会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而应积极寻求发展机遇,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中。尽管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诸多辅导路径,如开设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相关讲座、提供职业测评与咨询等,这固然对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现实中大学生实际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普遍不高,极少有大学生会主动使用职业测评工具或参与职业生涯辅导,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态度被动。

三、老子人本思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妨碍了当代大学生正确人生目标的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专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研判,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端正择职态度,科学就业、理性择业,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人生职业蓝图并付诸行动,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创造人生价值[5]。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客观真实地评价自我需求,始终坚守终身学习的理念,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支持系统并且制定一个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永远做适合自己和自己最擅长的事,这就是老子人本思想中的“事善能”。“事善能”强调的并不是追求片面的十全十美、高不可攀的目标,而是强调自己在哪方面能达到最优秀,要做到这一点,大学生就应该对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和正确的认识,这样在应对将来工作上遇到的挑战才会更加有信心。在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要学习老子人本思想中的“事善能”,改变传统的定式思维习惯,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如果可供选择的职位多,那么就需要相对冷静地思量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选择与自己发展方向最为接近的岗位,在选择前梳理好思维脉络,要多参考教师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职位。

2.尊重事物发展规律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个人发展问题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由就业不顺引发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过于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即知足的人才能经常体验到满足的欢乐,人要懂得节制自己的物欲,才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老子强调“见素抱扑”,不强求改变,尊重自然规律,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道法自然,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人本思想告诉我们: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从人的内在需求出发,重视人性的塑造。专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主动学习与被动接受相比,前者学习效果更优、受益更深[6]。大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到职业生涯教育中,要体现自身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主体性,正确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理论,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活学活用,积极主动与教师和专家沟通,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揣摩、分析、体验、实践和感悟,真正激发自己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

3.及时调整就业心态

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0年间高校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当前就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大、虚荣攀比、享乐主义、盲目扎堆等[7]。老子人本思想强调了依“道”行事和顺其自然。关于何为“道”、为何要依“道”行事和如何依“道”行事,老子都有详细的阐述。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出自《道德经·第一章》),“道”是模糊的,难以给予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便能给予一个定义,也只是暂时的,而非恒久不变的。从老子人本思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切都是道之所然,我既得道,心也自然,所谓成败,所谓悲欢,皆随他去,我自然,断不会有疯癫、轻生等过激之举。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道家思想的少私、寡欲、虚静、恬淡,面对世事处事不惊,积累生活智慧,多获取一些精神食粮,克服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我调节,积极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面临就业负能量事件时,更应结合老子人本思想主动进行自我调节,以积极的方式对待自身就业问题,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4.着力培养职业操守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关注人生信念、人际关系和生存价值为特点的建构主义成为新的研究方向。而老子人本思想中蕴涵着丰富的做人智慧,尤其重视“德行”。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出自《道德经·第五章》)可以看出,老子其主张不要刻意地表现怜悯爱惜、鼓吹仁义道德。天地没有仁义之心,就会按照自然规律运行,圣人以仁义道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这是很不应该的。牛羊吃草,人吃它们的肉,表面上看很残忍,但是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的本性,自然的生物链,若要打破这个生物链,打破这个平衡,就会造成秩序的混乱。《道德经·第五十五章》曰:“合德之厚,比于赤子。”这里老子所说的是深层哲理,不是表面的模拟情况,是对人内心修养的要求,是高境界生命状态的要求。老子希望教诲人们,通过深厚的修养,使“德”升华到高深的道德境界,以期人们通过内心的修养来达到生命的高境界。人不可能阻止生理的衰老,但是可以保持心理的永远不老,像婴儿的心态一样,精气专一,柔和通达。这是老子感悟出的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人生哲学。当代大学生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与智慧,保持清醒头脑,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修养和素质。同时老子教导人们应善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出自《道德经·第八章》)。老子认为,最善的人应该像水一样,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而不与万物相争,水具有宽广的胸怀,毫无所求,始终处于人们厌恶的最低处,因而最接近于“道”。老子用水性来比喻品行高尚的人,天下柔弱莫过于水,随圆而圆,随方而方。老子也教导人们应宽容大度,“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用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采取不滋事的办法去处理事情,把恬淡无味当作有味,用恩德来对待仇怨。老子还教导人们应诚信:“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无论是对于诚信还是无诚信的人,都要以信对待,德性同化于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操守。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运用老子人本思想中的“德行”智慧,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来加深自我对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的认同感,使自己深刻领会和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则,从而内化并进一步升华为自我内在品质,继而落实于实际行动中。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不仅仅是通向成功就业的可靠捷径,也决定着他未来的发展高度。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人格的锻炼、心理的平衡方面,老子“德行”智慧不容忽视。

老子人本思想中深刻的做人智慧,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当代大学生担负着现代化建设的重任,要把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借鉴老子做人哲学,顺势而为,科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以上阐述,不难发现老子人本思想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重视老子留给后人的宝贵思想遗产,并自觉地学习应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其向现代的转化。

猜你喜欢

道德经职业生涯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道德经》的“中和”思想探究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曼巴传奇 KOBE20
智者老子
《道德经》中的领导智慧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