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探究

2020-03-16

高教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政治

焦 艳

(桂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应运而生,该思想内含浓郁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意蕴,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

“准确判断历史新方位,认清新时代的内涵和使命,及时制定和部署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历来是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成功之要”[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标注了新的历史方位,而这个新时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时代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的时代,此时的新时代不能简单地从百年、千年更迭的角度来理解,因为它是一种新的质变,这个质变表示中华民族离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又近了一步、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意味着中国以责任担当大国的形象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1]为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详细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和具体部署。新时代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非常突出,从教育者的角度讲,一是围绕学生不平衡不充分,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形式、脱离对象;二是关照学生不平衡不充分,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全面覆盖、不能触及内心;三是服务学生不平衡不充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范围狭窄、管理代替服务。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讲,思想政治水平不平衡不充分,思想素质参差不齐、理论水平差强人意;政治觉悟不平衡不充分,理想信念淡漠、政治学习浅尝辄止;道德品质不平衡不充分,道德观失衡、价值观扭曲;文化素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文化知识掌握不够、理论实践严重脱节;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重才轻德问题突出、发展片面现象严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期望青年大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而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欠佳、学生发展不够全面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所以,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高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是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要求,是新时代的使命召唤。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应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努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标、理论、内容、方法等多重层面的创新”[3]。

(一)理念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有观念上的启发和理念上的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中华儿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傲人成绩,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其中就包含教育、文化、意识形态等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提出就是要重点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彰显平衡理念和充分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观念启发和理念提升。一是凸显了平衡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平衡、注意教育过程和内容的平衡、注意教育方法和载体的平衡,注意教育目的和效果的平衡。二是突出了充分理念。质量欠佳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新时代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不充分、不深入、不透彻。平衡理念和充分理念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观念启发和理念提升,同时,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原则性要求。

(二)目标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实践要求和目标定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高校的办学性质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构成,高校的职责使命决定着它处于意识形态阵地前沿,只有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才能保证党的意识形态在高校阵地占据核心主导地位,所以它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出的实践新要求和目标新定位。新时代境遇下,意识形态建设不再单单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这意味着高校要有更加主动的抢占意识和高度敏感的政治意识,率先抢占意识形态阵地的控制权,牢牢把控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从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序推进。

(三)理论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崭新理论成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崭新理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继承、发展、创新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其内涵丰富,各组成部分有机统一,它不是空洞的抽象思辨,而是以中国现实国情为依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凝练和创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新时代境遇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始终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党的理论发展新要求。

(四)内容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以体系性的内容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有内容体系,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创新

进入新时代,新的国情、新的历史坐标、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等新情况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新的内涵。世界观方面,要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国情,放眼世界,用全局的、全球的、创新的视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政治观教育方面,要加强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教育,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人生观方面,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理想信念要重点加强,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法治观方面,树立公平正义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道德观教育方面,新增了个人品德建设,同时,将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列为重点内容。

(五)方法创新,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一系列创新性提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教育方法的平衡和充分效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导教育者要把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中心位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指导思想政治工作要合法合理;“两阶段”思想,指导教育方法要善于运用目标设定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步;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指导教育方法要创新手段,多管齐下;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指导教育方法要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指导教育方法要严格权责分明;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指导教育方法要注重体系化和规范化;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指导教育方法要善于运用活动载体;繁荣文艺创作,指导教育方法要为学生所乐于接受;讲好中国故事,指导教育方法要重视典型示范作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指导教育方法要注重规章制度建设。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应注意和把握的问题

(一)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新时代使命召唤的科学理解,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奠定认识基础

新时代是一个全面崭新的质变,新的国情、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历史目标、新的建设任务等新情况的出现内在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党中央的步伐。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新时代关系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一种情况是“保守主义”,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在不断创新,跟新时代关系甚微,即便没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也不会停止。此种情况全完忽视了新时代大背景,没有敏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自由主义泛滥。另一种情况是“激进主义”,认为新时代已经到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也可以骤然实现质变,完全忽视了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和具体实际,大搞“大跃进”和“跨越式发展”,忽视了过程的传承和衔接。这些非正常情况,就是没有完全理解新时代和高校思想工作创新的内在逻辑关系,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应在实践中加以注意和避免。

(二)切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新时代建设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含新时代建设的基本方略和具体部署,特别是文化自信建设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一是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突出意识形态领导权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注重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占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讲座、论坛、报告等活动以及学生社团、网络与新媒体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加强新闻信息员、网络舆情信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对信息的收集、监控、分析和研判,做好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原则,自大学生入学至毕业,实现培育和践行的连贯性。要以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离校教育等关键时间节点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文明养成。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贴近学生实际,坚持原创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原则,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精品。

(三)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为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生,而是依据现实国情和具体实际,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对30多年来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的研究,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规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历史参考和历史借鉴;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新时代背景,牢牢立足新时代实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和历史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经验,开创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一个永恒的时代性课题,既要注重理论创新,也要注重实践创新,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平衡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政治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医的特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