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影响因素探析
2020-05-22钟定国刘选会
钟定国,刘选会,王 璞
(西安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21)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研究生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生培养学校的迅速发展,从而使得学生深造拥有了更多可选择的机会。面对众多可供选择的研究生学校,学生在确定报考学校时,必然会经历一个复杂的选择决定过程,他们希望在培养阶段获得更大的价值,而学校也希望获得更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这就导致学校间优质生源的抢夺日渐激烈。因此,更好地把握学生在选择学校时所考虑的择校因素,识别并确认学生的选择学校主要影响因素,是掌握学生选择学校的关键,对培养学校改进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到目前为止有关学生继续深造报考学校的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相当匮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大学生继续深造选择学校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在读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确定大学学生报考选择学校的选择影响要素,为学校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二、文献综述
在动态、竞争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学生报考研究生的择校问题成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学研究者必须深刻反思的问题,了解研究生报考者的内在需求是市场经济环境下吸引高质量生源和解决学校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Kallio认为,研究生择校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多阶段的决策过程,由于学生的性格、信息收集、学校的宣传、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婚姻家庭状况等,研究生的择校问题受到了研究生学校选择过程和成人发展理论的影响[1]。Donaldson等研究了商学院的学生择校问题后认为,商学院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了课程[2]。同时,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学生态度的改变也是影响学生择校的重要原因,总体来说,经济成本是学生择校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通常会选择净成本(net cost)最低同时又有学术发展选择的学校。Hold sworth分析了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认为研究生阶段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职业前景以及满足个人兴趣和技能提升,教育质量、学生声誉和位置都是研究生择校的重要影响因素[3]。在这些研究中,很多学者都认识到了教育质量和学校声望的重要性[4]。Driver等强调了学生对学校表现的认知感(perceived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在择校过程中的重要性[5]。这种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和学校声望是一致的,但是包含了学校声誉和宣传等多种因素,更为综合一些。
有学者将众多的择校因素归纳为效用期望模型(expected-utility)和价值期望模型(expectedvalue)[6],其中效用因素是指教育质量、住宿、就业前景等因素,价值期望因素是指由很多因素所形成的能够给学生提供最大的价值以及满足个性特征和需求的因素,也被成为间接效用因素,例如学校声望等。除此之外,还有财政援助政策[7]、学校的位置和花费[8]、亲朋关系以及信息建议等因素[9]。
上述研究为我们分析研究生择校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学生报考研究生选择学校影响要素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涵盖了上述研究中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其中二级指标包括高校自身特征、学生自身需求、他人影响、客观条件、地缘与学缘。三级指标是对二级指标的细分,共16个细分因素,具体见表1。
表1 研究生择校影响要素指标体系
三、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数据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发放问卷数38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50份。研究生择校原因差异,需要用各方面指标去衡量,而指标过多又会相互影响。一个合适的做法就是从这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指标中提取几个少数主要因子,每一个主要因子都能反映相互依赖的指标间共同作用,抓住这些主要因素就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合理解释和正确评价。因子分析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能根据建立的模型来深入解析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指标的构建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来量化研究生择校影响要素指标,如表1所示。主要分为一级、二级与三级指标。研究生择校主要体现在高校自身特征、学生自身需求、他人影响、客观条件和地缘与学缘这几个方面,为了解研究生择校原因差异,对研究生择校影响要素进行了指标的设置,设置指标满意程度的五个评价等级,分别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具体指标见表2。
表2 影响要素指标及表示符号
(二)研究生择校的影响要素分析
由表3可知,调查中受访者对学校知名度,培养机构的声望,学科、专业声誉,就业前景情况这四个指标重要程度平均得分相对较高,分别为5.01、4.99、4.96、5.01,表明受访者对于各选择学校影响要素的重要性排序上更看重以上所列几项,但因获得的信息有限,并不能作为决策的依据。专业深造空间,学长(姐)、朋友的影响或建议,家长、亲属的影响或建议这三个指标重要程度平均得分处在中等水平,分别是4.83、4.33、4.30,这说明学生自身需求影响着学生对于学校的选择,还有就是他人影响也对学生选择产生影响,学生愿意听取有经验的建议,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有亲朋好友在本培养机构,离家的距离远近这两个指标重要程度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2.52、2.97。由此可知,学生对于学校知名度,学科、专业声誉,就业前景关注度更高。学校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避免将招生与就业分离看待,尽可能地吸引高质量的就业单位,为学生提供有关就业机会、工作成就、相关措施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使得学生能客观、全面地了解情况,以便准确地做出决策。
表3 各指标平均得分表
(三)研究生择校的影响要素的因子分析
1.信度检验
本次的调查问卷通过自行设计的方式形成,为了合理保证使用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得出结果的可靠性,在进一步分析之前应首先对问卷的质量进行检验。通常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来评价信度检验结果,当α大于0.8时表示问卷信度较好,α在0.7-0.8之间表示问卷信度一般,α小于0.6时表示问卷信度不足。运用SPSS21.0进行信度检验后显示的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39,表明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2.检验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由于不清楚收集到的原有变量是否存在一定线性关系,是否适合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因子。因此,我们要先对其进行检验。
表4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由表4可知,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5578.147,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于0,由于P值小于0.05,应拒绝零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 MO-Value为0.815,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3.因子分析
分析给出了16个原始变量的变量共同度。变量共同度反映每个变量对提取出的所有公共因子的依赖程度。从表5来看,大多数的变量共同度都在80%以上,说明提取的因子已经包含了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因子提取的效果比较理想。
表5 变量共同度
为研究学校自身特征、学生自身需求、他人影响、客观条件和地缘与学缘对研究生择校原因差异的影响程度,我们设想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四大主要因子,从而将诸多因子进行分类归纳,以便于接下来的综合分析,现在检验设想是否可行。在表6中,可以看出,前四个因子方差解释率达到了77.504%,因此提取四个因子。
表6 特征值及方差贡献率
表7 成份矩阵
根据成分矩阵,显示了因子载荷矩阵,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根据表7写出因子分析的部分模型分别为:
S1=0.934F1+0.020F2-0.090F3-0.104F4
S2=0.930F1+0.057F2-0.035F3-0.083F4
S3=0.919F1+0.104F2-0.043F3-0.116F4
……
S16=0.636F1+0.007F2-0.052F3+0.705F4
由分析结果可知,S1、S2、S3、S4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意味着它们与第一个因子的相关程度高,第一个因子很重要;S5、S6、S7、S8、S9在第二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就意味着它们的相关程度较高;S10至S15在第三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就意味着它们的相关程度较高;S1、S2、S3和S4在第四个因子上的载荷较为接近,这意味着它们的相关程度差别不大。因此可以知道这四个因子的实际含义是模糊的,需要对其进行因子旋转。
经过表8的旋转成分矩阵可知,第一个因子对就业前景、专业深造空间、学费和生活费用因素、资助政策这四个指标的解释程度较高,因此将其归纳为“学生自身需求因子”;第二个因子对学校知名度、学科、专业声誉、培养机构的声望、导师知名度、招生分数段这五个指标的解释程度较高,可以将其归纳为“培养机构自身特征因子”;第三个因子学长(姐)、朋友的影响或建议,家长、亲属的影响或建议,非亲属长辈的影响或建议这三个指标解释程度较高,可以归纳为“他人影响因子”;第四个因子培养机构环境、设施、设备、所在地的经济发达程度、有亲朋好友在本培养机构、离家的距离远近这四个指标解释程度较高,可以归纳为“特殊项目因子”。可以得出影响研究生选择学校的影响要素分别是“学生自身需求因子”“学校自身特征因子”“他人影响因子”以及“特殊项目因子”。因此可见学生更加看重的是“学生自身需求因子”,意味着学生自身需求是影响研究生选择学校最主要的原因,而“学校自身特征因子”“他人影响因子”是学生分别第二、第三看重的地方,最后是“特殊项目因子”,可见客观条件及地缘和学缘目前还不是学生特别关注的地方。
表8 旋转成分矩阵
四、结论
通过对研究生选择学校的影响要素进行指标量化,借助于因子分析法得出:一是学生在选择学校时特别关注自身需求,尤其是就业前景和深造空间,它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前途,当然学生作为成年人也会考虑为自己或家庭减轻生活负担;二是学校自身特征是学校培养能力、管理水平及科学研究水平的综合体现,而其最终聚集于学生素质与能力水平,这些特征反过来就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和深造空间;三是由于研究生在择校时,特别是非本校学生,缺乏对所选择学校深入的了解,他人的意见也就会极大影响学生的选择。根据以上的分析,作为学校首先应注重内涵式发展,根据社会需求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培养方案,强化过程培养,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其次,全面展示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优势,注重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美誉度,持续推进特色学科或一流学科建设和导师的知名度,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吸引优秀生源的目的;最后,学校应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师生的满意度,发挥教师、学生和校友的榜样、示范和宣传作用。本文在对研究生选择学校的影响要素做探讨时,曾对个别学生做了比较深入的访谈,其中涉及对所选择学校的满意度状况问题,但样本量较少,特别没有针对学校的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因此,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