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诊疗技术的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优化*
2020-03-16谢仁炜乔田乐
——周 松 谢仁炜 陈 洁 乔田乐
门诊是医患接触的首个窗口,是为患者提供各种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门诊诊疗环节具有患者人数多、流动性大、病种多样、医患易产生纠纷等特点[1]。门诊服务质量不但直接反映医院诊疗和管理水平,还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如何优化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是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年来,云技术与医疗服务信息系统逐步融合,云诊疗技术成为新时期门诊诊疗服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从创新医疗服务方式的视角,评价基于云诊疗技术的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优化实践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2017年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优化前的3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评价研究,包括男性150例,女性150例,年龄20岁~75岁;选取2018年优化后的300名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评价研究,包括男性146例,女性154例,年龄22岁~75岁。纳入标准:(1)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2)意识清楚,可正常语言交流;(3)自愿参与评价研究。排除标准:排除听力损伤、认知障碍、精神病变等患者。本研究中参与云诊疗技术平台实施的护士共20名,均为女性,工作年限2年~20年,平均(6.9±1.3)年,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15名。
1.2 方法
1.2.1 预约诊疗的开展路径 患者扫描云诊疗入口,登陆诊疗平台,将自己的主诉、化验单以及申请目的提交到云诊疗平台上,分诊护士通过云诊疗平台进行分诊,同时对患者就诊情况进行跟踪处理。云诊疗系统会将患者信息自动推送给接诊医生,医生登陆云诊疗系统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当医生开具处方后,系统会短信提示患者到相应窗口取药。
1.2.2 分析指标 统计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优化前后患者的挂号/办卡到就诊时间、诊疗等候时间、取药结算时间。同时,通过患者在线或者现场填写服务质量量表,来分析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优化前后的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指标包括就诊环境、工作态度、诊疗效率、人文关怀、就诊秩序等方面,每项指标均赋值10分。
1.3 统计方法
2 优化实践
基于既往门诊诊疗服务存在的问题,以患者为中心,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运用云诊疗技术对原有诊疗服务流程进行优化。
2.1 构建云诊疗技术平台
运用云技术和大数据建立云诊疗技术平台,并嵌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微信等,患者可通过手机或终端自助机操作。通过门诊专科医生主页可直接查看诊疗信息。点击之后会弹出主页面,然后选择就诊专家,分诊医护人员可在线查看患者的信息,包括既往病历,也可与患者沟通询问实际需求,然后再转诊给专科医生。门诊专科医生通过医院公众微信平台通知,登录到云门诊系统平台,待明确患者详情与诉求后,引导患者到医院工作站下达医嘱。这些流程可实现预约、自动收费,费用可从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扣除;对于医保患者平台则会自动记账,当需要检查预约信息或查询医疗项目费用明细,可到第三方平台。
2.2 运行情况
2.2.1 分诊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术后用药等诊疗时间较长的患者,该院分别建立了门诊或者住院电子档案,仅需要绑定就诊卡,就可随时提出开药或者复诊的申请,然后专科或者原接诊医生就可以在院内查阅该患者的既往病历,再根据当前需要与既往医嘱,进行开药或复查等,缩减患者等候以及排队时间。
2.2.2 检查 有些初诊患者往往需要先拍片、化验后才能诊断。比如,乳腺病变、消化系统病变、甲状腺病变以及骨科外伤等患者,可由分诊护士来判断是否需要拍片、检查,确定后即可为患者开单并预约专家复诊。这样可大幅度节约患者时间, 有序、合理地安排就医流程。
2.2.3 专家加号 从实际情况看,部分患者预约后不按时就诊导致医疗服务资源的浪费。基于此,可根据就诊情况适量减少专家号,由分诊护士严格把关确认是否需要加号。另外,部分门诊医生可在非门诊时间为患者提供加号诊疗,只需反馈临时门诊情况即可。对于初诊患者要求在建档时必须提交必要信息,当专家无法加号时可选择科内其他医生就诊。通过该流程实现医患间的双向选择,确保专家门诊资源有效利用。
2.2.4 转诊 当有患者在下一级医院诊治后提出到上级医院诊疗时,可通过“云门诊平台”调出其病历,如确认需上转到专家门诊的可直接为其预约专家,专家收到微信公众号提醒预约加号确认即可。如需转住院治疗,可开住院申请单转到预住院中心,以等待床位的分配,对于未住院患者则要提前开具各类住院检查,以确保患者顺利住院治疗。
3 结果
3.1 患者就诊时间对比
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优化后,患者的挂号时间、办卡到就诊时间、取药结算时间明显短于优化前(P<0.05),见表1。
3.2 患者服务质量评分对比
通过问卷评价,门诊诊疗服务流程优化后患者服务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优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3 患者服务投诉率对比
优化前患者服务投诉9例,投诉率为3.0%;优化后无患者投诉,投诉率为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分析发现,优化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9.122),见表3。
4 讨论
4.1 云诊疗技术优化门诊诊疗服务流程的重要作用
门诊是医护人员最先与患者接触的环节,其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患者诊疗服务体验与印象[3-4]。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门诊诊疗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患者需求,所以如何改善和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升门诊服务质量是医院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5-6]。
阶段例数(例)挂号/办卡到就诊时间诊疗等候时间取药结算时间优化前30017.10±3.5530.71±4.827.20±1.22优化后3009.23±2.0423.58±2.793.07±0.65t5.74610.2837.899P0.0010.0000.013
阶段例数(例)就诊环境工作态度诊疗效率人文关怀就诊秩序优化前3008.05±1.098.15±1.207.95±1.368.08±1.348.10±1.83优化后3009.57±1.129.34±0.599.61±0.489.33±1.299.44±1.15t13.8228.11710.2907.0996.098P0.0200.0010.0100.0000.001
表3优化前后患者服务投诉情况比较[N(%)]
阶段例数(例)投诉未投诉优化前3009(3.0)291(97.0)优化后3000(0.0)300(100.0)X29.122P0.004
从实际情况看,传统门诊诊疗流程与患者的需求不太相符,患者在门诊诊疗全过程中需多次排队,浪费大量时间[7]。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各种患者医疗信息可通过云诊疗系统传输,能够大幅度提升临床数据的传输效率,有助于各诊疗环节即时获取患者信息并为患者提供服务[8]。该院2018年在整合云诊疗技术基础上对门诊诊疗流程包括分诊、检查、挂号、就诊、结算等流程进行优化。从结果来看,优化后挂号时间、办卡到就诊时间、诊疗等候时间、取药结算时间明显缩短,且患者诊疗服务质量评分大幅度提高。
4.2 实施云诊疗门诊优化流程效果分析
该院充分整合既有的诊疗技术和云技术,对门诊诊疗服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构建云诊疗平台。从实践结果看,一是实现了患者临床信息的在线即时传输和分享,提高了门诊服务效率,缓解了门诊候诊压力,有助于改善就诊秩序和环境。二是对于检查、诊疗、缴费等流程,整合和运用云诊疗技术,可使门诊医生通过云诊疗平台实时、全面了解患者临床诊断情况,并实现用药提示,以便改善患者门诊就医体验,实现优质诊疗服务。
4.3 存在不足
云诊疗服务作为虚拟医疗服务形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云诊疗平台上的医生因空间与距离的局限,导致在诊疗患者时,无法对患者进行观察,且不能进行体质检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大部分医生不愿意首次运用诊疗服务平台接诊门诊患者,且就诊患者群体也多是病情变化不大,需定期开药和检查的患者。其次,云诊疗的载体为智能手机,支付形式为网上支付,因此需要就诊患者较为熟悉智能手机的操作,且同意网上支付。这可能会限制老年患者的选择。
综上,基于云诊疗技术优化门诊诊疗服务流程,能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但在后续工作中需对云诊疗在内的各项新技术进行不断完善,一方面要整合移动网络和智能客户端系统,实现预约、挂号、排队、检查、诊疗、缴费(充值)、结算等流程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对既有流程进行细化,以满足患者多样化诊疗需求,比如在线接受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结果,让患者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诊断资料,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