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老年人心理健康需求特点与促进

2020-03-16王一牛

保健医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文/王一牛

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在提出的15项重大行动中,明确列出了“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关注老年健康,促进老年健康,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健康不只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有机结合。当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适应晚年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我们就可认为其心理是健康的。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财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

老龄化进程中需重视心理健康促进

平均寿命的延长是一项生理上的成就和进步的象征,而使老年人较长时间地健康活着才符合人类发展的追求,也契合人类期盼长寿的真正目标本源。我国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至2018年的77岁,已进入长寿国家之列,但还远不能算是健康长寿的国家。这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致健康水平未能与寿命同步提高,健康增进相对缓慢。2020年以后,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期降生的人口将陆续进入老年期,这一队列的人口持续以平均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长鱼贯进入老年期,这一过程将持续12年之久。有研究预测,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高达3亿人;到2032年,将达到4亿人;而2050年,将达到5亿人。我们在老龄化的进程中,不能只顾年龄的延长,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促进。老龄化社会的未来远景,不应是以衰、慢、病为特征的失能失智的社会。

全面认识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让人们能够在老年期具备发挥享有幸福生活的功能所进行开发和持续的过程。功能发挥是指老年人认为要实现或做到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老年人功能发挥首先取决于个人内在的生理潜力(如体能和智能),又取决于制约老年人健康的所有外在的条件、环境和各种关系,以及与其的互动。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内的外在条件和环境,也包括人一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事件及受其的影响。

大多数人的衰老与遗传基因有一定的关系,与年龄的增长有关,但不是决定性的。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人们生活在同样的历史条件和环境里,却会有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人们的不同选择和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长寿。全面认识健康老龄化,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部分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亲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要论述。

老年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如今,老年人在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突显,老年人心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不仅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直接影响着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爱老年人,尊重与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仅要在物质生活方面给予保障,而且也必须在心理精神方面给予满足。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前者表现为增龄效应,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同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水平逐渐下降,这提示我们要关注高龄老人的心理需求。后者表现为文化水平效应,即随着文化水平的增高,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表现为认同需求、交往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水平会逐渐升高。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还表现出性别效应和职业效应。与男性相比,女性老人更注重原始的、基本的需求,如吃饱穿暖;而男性老年人更注重得到他人的认可。职业效应主要体现在,以农民和工人为代表的体力劳动者和以管理干部及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脑力劳动者的心理需求之间有显著差异,这两类人群在生理需求上无差异,但他们在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方面,体力劳动者的需求水平均低于脑力劳动者。这说明体力劳动者在进入老年期后,更容易对生活满足。

空巢期的出现,父母与子女在居住上开始分离,意味着家庭代际关系开始发生重要的变化。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社会功能也相应改变。空巢老人的交往需求高于非空巢老人,对他们提供心理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心理角色转换,减少对子女的依恋,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夫妻/同伴关系”,并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得到衣食住行等基本日常生活的保障,才算是有的放矢。

心理需求与养老方式有关

养老方式既有从保障来源上,又有从居住形式上加以实现。在保障来源上,要看是谁来提供经济供养、医疗保障和生活服务。若由各级政府、社会保障机构、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等集体供养,则为社会保障;若由自己、配偶、子女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则为家庭保障。在居住形式上,要看老年人与谁生活在一起。若是集中居住在敬老院、福利院、托老所或疗养院等养老机构养老,则为机构养老;若是分散居住在各自的家庭养老,则为居家养老。

老年公寓是在融入房地产开发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居家养老、为老服务理念的一种新型物业种类,近年来发展迅速,它具备了家庭的私密性,还兼有敬老院的公共性,除了居住功能,强调在项目中体现和实现老年人的居住需求,以改善老年人居住功能,使其与为老服务体系连为一体,是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优点相结合的产物,老年公寓对住户的经济水平要求相对更高。在敬老院居住的老年人,其心理需求水平最低;居家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其认同需求大于其他养老模式下的老人;而老年公寓模式下的老年人,既能独立生活,保持一定的自由度和私密性,又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邻居或其他人交往,其交往需求大于其他模式下的老年人,交流需求也较高。

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需加强顶层设计

现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众多,其中医疗服务、护理照料、家政等健康养老服务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现实的情况是大量的健康养老需求未得到满足。政府要将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工作列上重要议事日程,为老年人心身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文化,尤其对鳏寡孤独、空巢、失独、高龄及农村老人提供亲情支持。加强社区老龄工作建设,在农村也可尝试参照社区模式,以村为主开展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特别是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关爱。鼓励和尊重老年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总结、推广心身健康的经验,让更多的老年朋友从中受益。

新兴技术为健康养老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互联网相关的新兴信息技术的兴起,对健康养老事业的发展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居家健康养老可通过生活照料、医疗健康、文娱活动及老年教育等来实现,这4个方面分别涉及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健康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深度挖掘和分析大数据,在有效识别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方面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适老化的人工智能会体现人性化,可提供关怀照护和情感支持;而区块链在建立安全共享的老年健康生态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此技术,可实现对老年人健康数据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记录与保存。

新时代老龄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及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健康老龄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由之路,这一理念既反映了维护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现实需求,也反映了保障个体全生命周期健康权利的内涵。在新时代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国情下,聚焦老龄健康,不仅关乎民生福祉,也关乎健康、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既要关注老年人个体的健康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又要关注老年群体的健康,尤其是健康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生命质量的提高,还要关注社会环境的健康。

猜你喜欢

老龄化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