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设计与运用1)
2020-03-16
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要点包括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其中皮瓣的颜色是判断血液循环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1]。皮瓣温度可以用皮温计持续监测,肿胀程度可以通过与供区皮肤对比判断,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以采用指腹或棉签均衡按压测试,但是目前关于皮瓣颜色变化的观察没有科学的检测工具,只能根据医护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因此,对皮瓣颜色变化的观察存在以下缺点:医护人员对皮瓣颜色的分辨存在主观感觉上的差别,缺乏统一的客观标准;对皮瓣颜色变化的区域描述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无法直观反映皮瓣颜色变化的区域范围;护士对皮瓣血管危象的颜色进展和血管危象的分期不熟悉,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为了科学、直观地反映病人血液循环的变化情况,提高皮瓣术后血液循环观察、判断的准确性和医护观察的同质性。我科自制了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现报告如下。
1 筛选典型移植皮瓣皮肤颜色图像
收集病区2013年—2017年共10例典型的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病人的照片共300张,所有照片都是用尼康数码相机拍摄(不用闪光灯)。由护理小组成员先按照血管危象的颜色进展(由医护一体共同讨论制定的,确保医护描述的一致性)对照片进行严格分析和对比,初步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静脉危象和动脉危象图片共80张。制作小组共同从80张初筛图片中再进行筛选,共同讨论确定最具代表性的9张静脉危象图片[颜色从如润或同供区—淡红—瘀斑(浅紫)—紫红—瘀紫—深紫—紫黑—瘀黑—干黑依次变化]和7张动脉危象图片(颜色从红如润或同供区—苍白—点状瘀斑—灰紫—紫灰—瘀黑—干黑依次变化)。应用计算机画图程序对最终确定的图像截图,制成16张直径为2 cm 的小圆图。
2 设计制作
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分为正反两面,正面包括皮瓣分区尺、皮瓣测量尺、皮瓣比对尺3个部分。①皮瓣分区尺:在血液循环观察尺的左边有一个钟表图形,钟表直径设计为7 cm,具有0~12个数字的刻度,刻度12(0)与6和3与9之间为镂空的十字架直线,把钟表分成4个象限,即0~3 区,3~6 区,6~9 区,9~12 区。②皮瓣测量尺:在血液循环观察尺最上面有1栏刻度尺,范围为0~15 cm。③皮瓣比对尺:在测量尺下面有血管危象进展的图谱,包括9种静脉危象颜色比对图像及颜色说明和 7种动脉危象颜色比对图像及颜色说明,见图1。反面包括静脉危象的4个分期,以及各分期对应的皮瓣颜色,见图2。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设计为一个半圆和长方形的组合:左边为一个半径为3.5 cm的半圆形,右边为长方形,长×宽为20 cm×7 cm,用彩色喷墨打印机和铜版纸批量打印,其中钟表部位为透明纸,用硬塑料膜塑封后,成为科室医生护士记录移植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及描述的统一标准。
图1 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正面示意图
图2 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反面示意图
3 应用
①皮瓣分区尺的运用:用钟表图对准皮瓣的中心位置并用记号笔用圆点定位,钟表的刻度 12(0)与6直径线为身体的纵轴线,并用记号笔在皮瓣中心画一个“十”,把皮瓣分为4个区域,方便每次定位见图3;②皮瓣测量尺的运用:用记号笔标记皮瓣颜色变化的区域,用测量尺对准变化的区域即可进行测量;③皮瓣比对尺的运用:用比对尺上图片的颜色与皮瓣实际的颜色对比,首先判断是动脉危象还是静脉危象,然后看具体达到哪个程度。
图3 标记十字架的皮瓣
4 优点
①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的设计方法客观、科学,护士认可度高。制作后的比色卡颜色图片颜色与皮瓣实际进展的颜色变化吻合,具有科学性。皮瓣分区尺把皮瓣分为4个区域进行观察和描述,能够准确地定位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的区域。护士一致认为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的实用、临床指导性强。②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有助于早期判断血管危象。皮瓣颜色的排序形象展现了血管危象的变化过程,且图文并茂、文字注解与实物图片并存、标注到位,提供了最直观的视觉参考,方便护士理解和观察,减少在临床工作中对血管危象判断的不确定性,提高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早期判断血管危象的能力[2]。
总之,皮瓣血液循环观察尺可提高护士观察皮瓣血液的能力,及早发现早期静脉危象,提高皮瓣成活率;另外观察尺制作简单,成本低,实用价值高,操作简单、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