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与机制探索
2020-03-15秦淑娟庾向芳
秦淑娟 庾向芳
[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和属性,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密码。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价值引领、凝心铸魂和教化的作用。当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红色基因要专题式地嵌入高校思政课程,突显“红”的内容;思政课要开进红色纪念馆,构筑“红”的课堂;追寻家乡红色记忆,发挥“红”的作用;借用网络传播红色故事,宣传“红”的精神;开设榜样课堂,彰显“红”的力量。同时,还要构建校地联动机制、认知激励机制、互动交流机制和教学评估机制,保障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常态化,提高红色基因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6-0121-07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紅色基因传承好”“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中凝练形成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之际,积极探索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和机制,延续红色血脉,培养红色传人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政课应当着力深化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
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是增加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的重要举措,让红色基因注入学生思想,可以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一)红色基因的内涵及时代表达
关于红色基因的内涵,许多学者曾作过探讨。刘浩林等以自然界的“基因”为起点,指出自然界和人的发展都绕不开“基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红色基因[2]。吴娜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红色文化的诸多现象中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规定性,规定了红色文化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本质,这就是红色基因[3]。宋月红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是长征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4]。刘志兵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一个内涵丰富、有着内在逻辑的“基因库”,主要由三个维度组成:体现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本色的部分;体现党的精神面貌的部分;党的科学理论和哲学思想[5]。
红色基因的内涵及时代表达式
在学者们对红色基因进行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DNA,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它的内涵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理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政治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形成了红色基因并代代相传,永不改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红色精神:在革命时期表现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表现为“‘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新时代表现为“担当精神”“创新精神”“斗争精神”“抗疫精神”等。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6],将红色基因这一宝贵教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1.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育人的主阵地,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7]的关键课程。青少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此时他们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8]。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年人,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型,他们对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新事物有时会产生模糊的认识。因此,抓好这一时期价值观的养成是思政课必须面临并解决的重要问题。把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用鲜活生动的案例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深刻挖掘这些案例中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凝练出案例当中的精神蕴涵与文化品格,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感染和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2.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凝心铸魂的作用。一个国家要有精神,一个民族要有力量,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具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力量。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核心,在中华民族的兴盛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思政课中,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创新思政课的授课模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爱国主义的历史渗透到理论教学中,在经典传承和故事展示中传递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追寻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初心与使命,用红色基因涵养正气,用优良传统滋养人心。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传承民族精神是使他们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运用高校思政课讲述红色基因的历史,进行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了解中国共产党所走过的路,可以使思政课与青春的梦想同频共振,让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他们砥砺奋进、勇往直前,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3.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具有教化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与思想交流、交融、交锋越来越多,文化与思想的交流、交融是信息时代、开放时代不同文化相互学习的重要体现。但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思想一方面促进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大国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使得在青年一代,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现象,在政治信仰取向上出现了偏差,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对中国共产党产生怀疑,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通过高校思政课讲述红色人物、红色故事,能进一步凝练、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念,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成为有追求、有担当、有道德的时代新人。
二、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以上海市的高校为例
上海市是党的诞生地,拥有一千余处红色纪念地,红色资源丰富。我们针对上海市高校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状况做了问卷调查,对上海10所高校的学生共发放了650份问卷,回收了632份,其中有效问卷623份。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基本上都认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90.58%的学生认为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有必要;79.51%的学生认为红色基因最主要的作用是坚定理想信念。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76.11%的学生认为学校非常重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但高校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重视度还有待提高,大学生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45.5%的大学生对红色基因比较感兴趣,但是有近30%的大学生不太感兴趣和没兴趣,21%的学生认为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内容较为枯燥。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内容不够丰富,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形式较为单一,对网络的利用程度不够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色基因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综合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上海市高校的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已经普遍展开,大学生对于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认同度比较高,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内容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改进,各高校对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创新路径和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及机制保障
红色基因持久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政课,就要创新传承路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一)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创新路径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密码,蕴含着党的信仰、宗旨和追求,是对革命和时代精神的传承,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思政课作为高校育人的主阵地与主渠道,要将红色基因有效地融入课堂,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创新的路径,使思政课成为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的课程,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1.红色基因专题式地嵌入思政课程,突显“红”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为大学生讲授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引导的双重职责,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阵地。红色基因的内涵丰富,将其有机地融入思政课,不仅可以丰富和充实思政课内容,还可以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与感染力。如何将红色资源有机地融入思政课,需要找到与思政课的契合点,根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同,设计不同的专题,有机嵌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四门思政课程中专门的历史教育课,因此是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主要课程,可以通过史实重点讲授红色基因的内涵、生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讲授了马克思主义是红色基因的真理之光、思想之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讲授了红色基因的时代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榜样和英烈人物的先进事迹为例,讲授了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四门思政课构成了红色基因完整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接受系统学习,使红色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2.思政课开进红色纪念馆,构筑“红”的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红色纪念馆、纪念地等传承红色基金的重要载体,为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实践基地。据统计,仅上海市就有一千余处红色纪念馆、纪念地。这些纪念馆、纪念地可以与高校共建思政课实践基地,不仅可以为思政课的授课提供红色导师、红色故事,而且能够营造情景氛围。教师带领学生到红色纪念馆上课,构筑“红”的课堂,教师讲授与学生现场体验相结合。例如,上海龙华烈士纪念馆是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区司令部,曾关押过上万名中共党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俞秀松、杨匏安、蔡和森、向警予、恽代英、陈延年、陈乔年、罗亦农、赵世炎、邓中夏、瞿秋白、澎湃等,还有诸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建设年代献出生命的烈士,二十一世纪的英雄模范邹碧华、钟扬也长眠于此,展馆陈列有1500余件(种)照片、史料、资料和辅助资料。把思政课堂开到龙华烈士纪念馆,使师生融入红色氛围之中,通过教师专题讲授红色内容、带领学生实地参观,让学生在情景中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感受红色故事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强化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与使命的认同,使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种在学生心中,并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引领作用。例如,2019年清明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将实践教学地点搬到龙华烈士纪念馆,在举行祭奠烈士仪式后,学生在烈士纪念馆找到自己最崇敬的烈士照片,将亲手制作的中国结、剪纸、千纸鹤献给英烈,向英雄致敬。然后,思政课教师、纪念馆的红色导师分别讲述了英烈的事迹,使学生真实感受和触摸到红色文化基因——信仰。同学们说:“这样一次新奇、接地气的实践课让我体会到信仰的力量。”
3.追寻家乡红色记忆,发挥“红”的作用。在高校思政课将红色基因融入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实际,不断强化思政课的亲和力,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情感需求,让思政课红起来、活起来,用深厚的情怀感染人。在教学中要把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群体导向与个人体验相结合。通过红色基因有机地融入思政课,令学生感同身受,与红色基因产生共鸣共情,从而激活青年学生的红色基因,使他们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因此,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可以探索多种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传道与解惑并重、内容与形式相通、理论与实践共融,促进知行合一。比如借用历史学科的家乡史与口述史的撰写模式,让学生在追寻家乡红色记忆的实践中,找到身边的红色遗址、红色纪念馆、英雄模范人物,通过对这些红色记忆的寻访,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红色情怀,让他们在身边人、身边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他们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4.借用网络传播红色故事,宣传“红”的精神。新媒体、新技术丰富和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话语沟通方式、信息传递形式以及生活方式。同时也应该看到,复杂的网络舆情使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出现偏差。特别是今年疫情下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国内外的多重风险。“抗疫”期间,西方国家围绕“疫情”不断在多个领域内有针对性地增强意识形态渗透。同时,近年来网络上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以戏说、娱乐化的方式解读历史,在评价领袖人物、英雄人物时污名化,解读历史事实时碎片化、片段化,特别是在党史、新中国史的细枝末节上大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9]。思政课担负着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的重任,肩负着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主阵地的重任。红色基因有效融入思政课,为高校思政课守好“责任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武器。特别是在网络上红色基因的传播与传承,其方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应采用大学生熟悉的传播方式,比如录制微视频、慕课、制作微电影等,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红色故事,并上传到网上,便于学生学习。同时,注意网络语言传播方式,将理论话语向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转换,使红色故事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感知和接受,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之中,转化为信仰和精神动力。今年在防控疫情的情况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在龙华烈士纪念馆开设了“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的在线直播课,2 000余名大学生在线参与, 511.47万网友在线与大学生同上一堂课,共获得了22.87万次点赞。
5.开设榜样课堂,彰显“红”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要着眼于培根铸魂。如何讲好红色故事,通过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以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需要用高校思政课的理论凝练红色故事之魂。每个红色故事中的关键所在是英雄人物,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代,无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以革命理想为支柱,以信念为灯塔,不惜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这些英雄模范的事迹汇集成红色基因的不同时代表达,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前行的道路。将新时代的英雄人物请进课堂,通过他们讲授自己的故事,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传承,把红色基因植入青年学子的灵魂深处,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延续,用榜样激励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以及争做时代新人、承担历史重任的决心和勇气。
(二)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机制保障
1.构建校地联动机制, 推进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常态化。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育人系统工程。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要重视思政课课堂内的建设,也需要各高校与地方各级政府、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行合作研究,在充分挖掘并利用学校所在地的红色基因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全国各地的红色基因资源,努力打造适合思政教育的红色基因实践教育基地,构建红色基因的校地联动机制,推进红色基因持续融入高校思政课。
2.构建认知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动力。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关键,所以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红色素养。要经常组织一线思政课教师深入红色纪念馆、纪念地学习,要与红色纪念地、纪念馆共建研学育人基地,积极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课教学的相关研究,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红色理论功底与红色文化素质。同时也要激发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这就需要建立符合思政课特点、学生实际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与钻研红色基因的兴趣,将认知红色基因的外在推动力内化为主动认知的能力。思政课课堂要设置相关活动的奖励机制,通过参与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实践课程的学分认定、举办征文比赛、主题演讲等多种活动的评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活动,唤醒大学生内心对红色基因的情感归属感,让红色基因融入其血脉之中,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构建互动交流机制,发挥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示范作用。互动交流是提高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在学校之间、学校与红色纪念馆之间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并通过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与学术沙龙的方式,交流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主要内容、采取的形式和搭建的平台,以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思政课教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为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定期举办思政课教师经验分享交流会,研讨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需要改进的工作,激发思政课教师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红色基因在思政课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4.构建教学评价机制,提升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需要深入研究,落到实处,必须构建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评估机制,不但要重视一线思政课教师的切身体会,也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感受与建议。不仅要重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考核,还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以及兄弟院校互评,进一步增强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为此,构建起一套由本校同行自我评估、大学生反馈评价和兄弟高校互评的三方评估体系,并且在教学中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加以完善,使其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革命战争时代的红色精神[N].人民日报,2016-08-01(1).
[2]刘浩林.激活红色基因的途径与方式[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6).
[3]吴娜.红色基因的文化学考察[J].人民论坛,2015,(35).
[4]宋月红.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J].红旗文稿,2016,(23).
[5]刘志兵.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J].前线,2018,(8).
[6]习近平.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7]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8-03-19(1).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8(1).
[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13.
〔责任编辑:屈海燕〕